
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pdf
10页United Nations Audiovisual Library of International Law Copyright © United Nations,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www.un.org/law/avl 1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 詹姆斯·克劳福德詹姆斯·克劳福德 国际法教授 剑桥大学劳特帕赫特国际法研究中心 历史背景和编纂发展 关于国家责任的议题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国际法发展过程中已被视为一项重大关注领域该题目曾被国际联盟选定进行编纂,并且是未获成功的 1930年海牙大会主要议题之一1948 年,联合国大会设立国际法委员会,国家责任被选定为这一新机构处理的首批 14 个专题之一 负责本题目的首任特别报告员加西亚·阿马多尔(古巴)于 1956 年开始这项工作,他在该年至 1961 年期间提交了 6 份报告,将国际法委员会的重点放在外国人及其财产受到伤害时的国家责任上,同时也讨论一般责任问题由于承担着其他任务,国际法委员会未详细讨论这些报告 到 1962 年,认为国际法委员会应将关注重点转向“定义关于国家的国际责任的一般规则” (阿戈)的观点占了上风。
阿戈教授(意大利)是负责该题目的第二任特别报告员, 他在 1969 至 1980 年期间提交了 8 份报告以及一部内容翔实的增编在此期间,国际法委员会通过了 35 项条款,为关于国家责任的起源和根本特征条款奠定了基础(现为《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第一部分,下称《条款》) 1980 至 1986 年,第三任特别报告员里普哈根(荷兰)提交了 7 份报告,他对本议题辩论的主要贡献是推动国际法委员会暂时通过了关于 “受害国” 的详细定义 里普哈根先生的继任者是阿兰焦-鲁伊斯(意大利),他在委员会工作期间(1988 到 1996 年)提交了 8 份报告,到其任期结束时,国际法委员会通过了第一份全面的条款草案案文及评注,阿兰焦-鲁伊斯先生对此做出的主要贡献包括编制了赔偿和反措施、 “国际罪行”的后果以及争端解决等章节 1997 年, 委员会任命克劳福德(澳大利亚)担任特别报告员, 国际法委员会在 1998 至 2001 年期间对条款草案进行了二读 1998 至 2000 年期间, 委员会审查了整个案文并通过了一套新的条款草案,将其提交给各国政府征求意见在审阅了这些意见之后,载有 59 条草案的最后版本于 2001 年在委员会第五十三届会议上获得通过。
条款草案的评注也已完成 United Nations Audiovisual Library of International Law Copyright © United Nations,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www.un.org/law/avl 2大会在 2001 年 12 月 12 日第 56/83 号决议中表示注意到《条款》(案文附在该决议后)并建议各国政府予以注意,对将来是否作为条约案文通过这些条款或采取其他适当行动,大会不抱成见 大会 2004 年 12 月 2 日第 59/35 号决议再次提请各国政府注意《条款》 ,还请秘书长初步编纂一部国际法院、法庭和其他机构援引 《条款》 的裁决汇编 大会 2007 年 12 月 6 日第 62/61 号决议赞赏地注意到这部汇编,再次提请各国政府注意《条款》并决定进一步探讨在这些条款基础上拟订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公约或采取其他适当行动的问题 大会 2010 年 12 月 6 日第 65/19 号决议采取了类似立场尽管一些代表团要求召开一次审议《条款》的外交会议,其他一些国家则倾向于保持其大会初步核准的国际法委员会案文的地位。
实际上,这些条款已在实践中被广泛认可并应用,包括国际法院 《条款》的结构 关于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责任的 59 个条款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 第 1-27 条)又分为五章(一般原则, 第 1-3条;把行为归于一国,第 4-11 条;违背国际义务,第 12-15 条;一国对另一国行为的责任,第 16-19 条;解除行为不法性的情况,第 20-27 条) 第二部分(一国国际责任的内容,第 28-41 条)分为三章(一般原则,第28-33 条;赔偿损害,第 34-39 条;严重违反依一般国际法强制性规范承担的义务,第 40 至 41 条) 第三部分(一国国际责任的履行,第 42-54 条)包括两章(一国责任的援引,第 42-48 条;反措施,第 49-54 条) 第四部分(第 55-59 条)载有案文的最后五条“一般规定” 基本原则 ㈠ 国家责任作为“次要规则” 1956 至 1961 年,在加西亚·阿马多尔指导下起草的国家责任首批报告将重点放在(除其他事项外)国际法关于外交保护的实质性规则,以及其他实质性义务这种方法被证明无法成功,其原因是雄心过大,国际法委员会的工作很快转向更为有限但更切合实际的任务,即拟订国家责任规则的一般框架,而非起草一套载有国家现有或全新义务的实质性规定守则。
根据特别报告员阿戈已有的工作,尤其是 1996 年条款草案及其最后版本,国家责任规则可被形容为“次要规则” 关于国家实质性义务的内容和持续时间由载于众多不同文书和习惯法中的首要规则规定, 《条款》只提供总体的一United Nations Audiovisual Library of International Law Copyright © United Nations,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www.un.org/law/avl 3般性框架,确定违背某一适用的首要规则将产生的后果否则, 《条款》就会一直处于试图做过头的风险中,因为这无异于告诉各国要承担哪些义务 ㈡ 国家责任的基础 现在《条款》的第一部分(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在特别报告员阿戈工作期间就率先确立了一致和持久的结构 1969 至 1980 年通过的这 35 条草案被证明对确定(除其他外)国际不法行为的归责及一般理由的规则产生了特别重要的影响它们频繁地被学者提及,并被法庭引用 当时设计的草案第一部分的五个章节的结构至今未变 第一部分为界定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责任的基本特征确定了根本原则 第 1 条表述了国家责任的首要和根本原则,其中规定: “一国的每一国际不法行为引起该国的国际责任。
”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是,这一规定并未遵照某些建议仅限于国家对其他国家的责任,否则将极大缩小《条款》所涉的义务范围,并会抑制国际法的发展此外,第 1 条并未区分条约和非条约义务:因此,没有明确划分契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在此概述层面也没有对双边和多边义务进行任何区分(亦见第 12 条) 第 2 条规定了国际不法行为存在所需要素:(a)行为可归于国家,该行为(b)违背该国国际义务这条规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断定国际不法行为的存在无需国家具有过失或不法行为意图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有关国家责任的法律完全排除了过失要素相反,它考虑到规范不同国际责任的首要规则可能提出不同的过失标准,从“注意义务”到严格的责任 《条款》 表达的立场显示, 并非每次形成国际责任都需要存在过失 当然,在一些或甚至很多案件中可能都要求存在过失,但这留待规范国家义务的首要规则去确定,而《条款》对此采取了中立立场,在任何给定案件中既不要求也不排斥这些要素 至于将某一特定行为归于一国,第一部分第二章的规定从主观和职能角度明确说明了该概念范围(见第 4 条关于一国“机关”的概念;第 8 条关于国家指挥或控制的一人或一群人的概念;第 6 条关于由另一国交由一国支配的机关的概念;第 5 条关于行使政府权力要素的个人或实体行为的概念;第 9 条关于正式当局不存在或缺席时个人或群体行为的概念;第 10 条关于叛乱运动或其他运动行为的概念)。
第二章的最后提出了关于经一国确认并当作其本身行为的责任规定(第 11 条),类比了国内法上对机构行为的批准 违背国际义务的时间方面的某些重要问题见诸于第一部分第三章(时效支配行为原则(第 13 条));违背义务行为在时间上的延续(第 14 条);以及复合行为构成的违背义务(第 15 条)但没有试图进一步分析区分不同类型的违背United Nations Audiovisual Library of International Law Copyright © United Nations,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www.un.org/law/avl 4义务行为,或为此区分不同的义务类别应当指出,特别报告员阿戈曾为国际不法行为编制了特别精细和详细的分类除区分犯罪罪行和违法行为(后被弃用)外,阿戈教授关于这些事项的条款草案区分了(除其他外)行为、结果和预防义务,并区分了持续、复合和复杂不法行为因此,最后案文体现出大量简化,很多问题留待首要规则予以解释 国家责任归属问题也涉及一国与另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问题, 特别是关于援助或协助(第 16 条), 指挥和控制(第 17 条)或胁迫(第18 条)的案例;这些都载于第一部分第四章。
这些规定的基本理由是,没有直接采取非法行为的国家在以下情况下也应该对行为负责:如果该国知道该行为的情况,该行为若由相关国家实施(或被胁迫国在没有胁迫的情况下实施)会构成国际不法行为 关于非法的根本概念,第一部分第五章列举了“解除行为不法性的情况”——从法证角度可称为辩护理由这些情况包括:同意(第 20 条)、自卫(第 21条)、合法反措施(第 22 条;第三部分第二章做出进一步阐述)、不可抗力(第23 条)、危难(第 24 条)以及危急情况(第 25 条) 国家责任的后果 《条款》第二部分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方面,它明确规定了国家对一国际不法行为责任的最主要后果,即停止、不重复和赔偿义务;另一方面,它提到一个特定类别的不法行为:那些行为,代替了问题颇多的“国际罪行”类别,现被统称为“严重违反依一般国际法强制性规范承担的义务” 第二部分第一章确定了特定国际不法行为的后果:此行为不影响责任国继续履行所违背义务的责任(第 29 条);在违背行为持续时,责任国有义务停止其行为(第 30 条,a 款)以及,在必要的情况下,提供不重复该行为的适当承诺和保证(第 30 条,b 款)此外,国际不法行为意味着责任国有义务对所造成的损害提供充分赔偿(第 31 条)。
关于继续履行义务的责任,其在国际不法行为后果中的地位毫无争议,同样无争议的一条原则是:责任国不得以其国内法规定作为借口,不履行其对不法行为的国际责任所产生的义务(第 32 条) 关于停止的义务,应该指出,在特别报告员阿兰焦-鲁伊斯先生工作期间,国际法委员会就已得出结论,认为该补救办法(与不重复义务一起)和赔偿义务享有同等地位将两者等同处理被认为有利于建立更平衡的制度,更关注在大多数责任争端中相关政府的真正关切,因为在那些情况下赔偿通常不是唯一的问题,可能根本不算一个问题 至于不重复该行为的承诺和保证,其作为违背国际义务后果的地位更具争议性特别是, 它们应被视为更类似停止还是赔偿义务尚需推敲, 更进一步说,United Nations Audiovisual Library of International Law Copyright © United Nations,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www.un.org/law/avl 5需要讨论是否应将其看作是国际责任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后果关于后一个问题,决定性因素是各国政府一直支持将其列入国际责任后果还应指出,规定提供不重复该行为的适当承诺和保证的前提是“在必要的情况下”(第 30 条,b 款),这使承诺和保证成为灵活的工具;它们不是特定国际不法行为的必要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