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课程论》系列一.doc
3页《现代课程论》系列一第一章 学校课程的发展与研究第一节 课程发展的轨迹(二)传统课程的建立前面说过, 课程形成的历史是比较新的 但构成课程基础的学科本身的历 史未必是新的在我国古代, “诗书礼乐以造士(”《礼记》),“孔子以六艺教人(”《史 记》)汉以后,中经随唐至宋,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 (《诗》、《书》、《易》、《礼》、《春秋》)成了各级学校的主要的甚至唯一的课程 孔子(前 551 —前 479)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文(”诗、书、 礼、乐)说,是我国古代学校最原初的学科君形成的理论依据在西方,柏拉图 ( Platon ,前 427 —前 347)的学科课程论,则是“七艺”的理论依据柏拉图在他 的《理想国》 中瘴述道,哲学是最高的学问, 其基础学科是算术、 几何、天文学、 音乐等学简直以及体育、 方法学、修辞职学 柏拉图的这一论这对于古罗马和欧 洲中世纪的“七艺”的确立,产生了巨大影响七艺”全称“七种自由艺(术拉”丁文 Septem Artes Liberales )这是欧洲 中世纪早期古希腊、 罗马学校中所设立的一般文化课程的称呼。
它包括文法、 倏 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中,文法、修辞、逻辑学三简直谓之“三艺” (trivirm),属文科课程 其余四科谓之“四艺(”Qradrivirm ),主要是理科课程三 艺”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在公众面前进行雄辩的技术,而且也是提高儿童智力的 有交往手段四艺”中尤其注重算术、几何数学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是启 迪智力的有交往学科天文是当时代表自然科学的惟一学科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前 580—前 500 )认为,除天文外,地理、物理、医学等也应列 入课程然而,“四艺”的科学价值在古希腊的教育砚中并未受到高度主人由于科 学探究是以具体事物为对象的, 除了智力之外, 还必须领带感觉, 但感觉本身冻 能准确地把握真理这样,自然科学及其教学直到 16 、17 世纪,在课程中还是 一直处于次要的地位七艺”最初是作为一般文化教养的内容由古罗马教育家、修辞学家昆体良 ( 约 35— 95)提出来的其后,马尔蒂亚努·凯伯拉(Martianus Capella,4 世纪末— 5 世纪末)和卡西奥多尔斯( 约 490 — 580 )作了系统阐述凯伯拉作为 5 世纪拉丁语语述家写成的《语学与水星的婚 宴》(约 5 世纪初),是第一本明确地地阐述“七艺”地位的专著其内容是以比喻的 手法,让语学的“侍从”——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学等, 在婚宴席上站立各自叙述自己的祖辈、血统、身份,全面地、有机地论述了当时 主要学术的内容,提示了各简直的意义、历史、交往用。
卡西奥多尔斯则是同伯 蒂斯( 480524/525 )齐名的 6 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撰 写的《教会及世俗的文学指面》 (二卷)广泛流传于整个中世纪前一卷是对修 道僧提供神学及世俗知识的百科辞典, 后一卷概述职七艺, 在教育史上具有特别 重要的意义丘伯尔利( )概述了“七艺”在各个历史暑期的发展状况 中世纪以后,“七艺”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发展构成其内容的学科在不同暑期 是不尽相同的,重点学科也有所变化应当指出, 古希腊时代的学校课程是完全无视职业教育的 尽管希腊人受 工商业繁荣的恩惠, 但职业教育并没有纳入制度化了的教育之中 工商业本身同 传统的奴隶制度结合在一道, 在自由民的眼里是一种耻辱的活动, 而且,从事工 商业的子弟的教育是凭借学徒劳无功制度这一特有的组织进行的随着古希腊罗马的崩溃和天主教会的勃兴, 学校的课程中渐次增加了宗教 和首先教育宗教和首先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教义问答,赞美歌,教会长老的著 作由于这些宗教的或道德的学科受到重视表现出了极力排斥传统的世俗学科的 倾向总之,以宗教教育为核心, 综合了古希腊、 罗马以来传统的世俗学科—— “七艺”——的学科课程,在培养圣职人员这一宗教目标下, 作为世俗学科的“七艺” 的内容变得极其狭窄远离了世俗生活。
这个古希腊以来的传统——为一部分统治 阶级、特权阶级服务的学科课程, 就是构筑近代教育史起点的传统学科课程 而 变革这种传统学科课程的过程,便是近代新的学简直课程形成的历史 (未完待 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