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多首经典无损音乐打包下载(附无损音乐介绍).doc
13页1000多首典型无损音乐打包下载(附无损音乐简介) 一方面,我们来明确一下数字音频的概念,它是指一种用来表达声音强弱的数据序列,由模拟声音经抽样、量化和编码后得到的简朴地说,数字音频的编码方式就是数字音频格式,我们所使用的不同的数字音频设备一般都相应着不同的音频文献格式下载地址::关注“音频娱乐”公众号:yinpinyule,答复:无损(建议电脑版打开下载)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音乐文献播放格式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两种但由于音频数字化过程中会有数据损失,事实上不也许做到真正的无损一.音频常识比特率、采样率、无损、MP3、FLAC、APE、320kb、192kb、128 kb、44.1khz、CBR、VBR这堆多种各样的名称是不是让你既熟悉又陌生?比特率越高,音质就越好而无损音乐,是最高音质,这是真的吗?那就让我们从声音的采集开始说起音频构成目前,我们所说的音频,都是数字音频数字音频由采样频率、采样精度、声音通道数三个部分构成采样频率:既采样率,指记录声音时每秒的采样个数,它用赫兹(Hz)来表达采样精度:指记录声音的动态范畴,它以位(Bit)为单位声音通道:既声道数(1-8个) 通俗点说,我们可以把声波当作是一条曲线,我们懂得,曲线是由点构成的,采样率就是每秒长度(上图横轴)中点的个数。
而采样精度就是动态范畴(上图竖轴)中点的个数这两个维度的定位越细,声音的真实还原度就越高,音质也就会更好,固然,音频文献也就会越大上面那个同事遇到的客户所说的,就是SONY公司最新发布的音频格式Hi-Res Audio,是192kHz / 24bit,6通道录制的音频文献,无损格式的大小固然就会在200多兆了采样率根据使用类型不同大概有如下几种(k既千位符号,1khz=1000hz):8khz:等使用,对于记录人声已经足够使用22.05khz:广播使用频率44.1khz:音频CD48khz:DVD、数字电视中使用96khz-192khz:DVD-Audio、蓝光高清等使用采样精度常用范畴为8bit-32bit,而CD中一般都使用16bit说到这里,朋友们开始困惑了,拟定音质好坏的不是比特率啊,那为什么人们都说320kb的比128kb的音质好呢?音频压缩好吧,其实比特率这个东西应当说是另一种维度的东西,她是一种音频文献的压缩目前我们常用的音频格式,大部分都是基于音频CD(采样率44.1khz、采样精度16bit,2通道)的原始文献“WAV”文献而来的原始收录的声音数据保存在一种数组里面,这个数组就是PCM格式,而WAV格式,则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编码格式,它的作用是将PCM格式的数据通过编码播放出来。
由于WAV内的数据基本上完整的还原了PCM数据,而其她的无损、MP3、AAC等此外某些编码格式基本也都是基于WAV文献再压缩而成因此,我们可以简朴的觉得,WAV是原始音频格式,其她音频格式是压缩格式说到压缩,就离不开存储和传播,压缩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存储和传播,因此在说压缩之前,需要我们对计算机的基本单位有某些理解我们都懂得,计算机是二进制数制,计算机存储的文献都是由0和1两个数字构成因此,计算机的传播就以每一种数字为单位,每一种数字称为1“位(bit)”,例如说,一段音频,她的基本数据是“0,1,1,1,0,1,1,0”,而传播的时候,就是将这些数字一种个的传播过去上面说的采样精度就是这个单位而计算机的存储单位是“字节(Byte)”,在计算机中,1个字节由8个位构成,也就是说8b(bit)=1B(Byte)在计算机语言中,数据存储是以10进制表达,数据传播是以2进制表达,因此1KB=1024B=1024×8b这也是导致我们看到的硬盘容量跟实际容量不符的部分因素返回来再说音频压缩,音频的比特率,事实上就是压缩比例因此比特率事实上只定义文献的大小,但是由于在正常状态下,文献越大,其丢失的数据就越少,因此其音质也就相对更高某些。
但比特率自身并不对文献的质量有直接影响,例如我们把128kb的文献作为源文献,虽然转换成320kb的文献,其音质仍然不会比128kb好那么比特率中的数字和字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一方面看128k的全称“128kbps”,我们试着分解一下:128是数字,k是千位符,b是单位,s是秒,ps其实就是“/s”这样来看,128kbps就是128kb/s也就是每秒128kb请注意,这里的b是小写的b,也就是位懂得了这个,我们就能算出来128kb的文献大概占用多少的存储空间:128*1024=131072b/s÷8=16384B/s÷1024=16KB/s*60=960KB/分钟÷1024=0.9375MB/分钟因此,128kb的音频文献,大概每分钟长度的大小都在0.98M或者960kb左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128kb的mp3大小约1M的因素,人们可以在本地测实验证在说有损和无损之前,尚有两个词跟人们解释一下,就是我们在压缩MP3的时候会看到CBR、VBR两种方式而CBR就是Constants Bit Rate,恒定比特率;VBR就是Variable Bit Rate,动态比特率理论上说,VBR的方式是根据音频源文献中声音的具体频率,自动修正某些比特率,以达到在同样比特率效果中,达到更小的文献。
我们再来说有损和无损简朴的来说,有损压缩就是通过删除某些已有数据中不太重要的数据来达到压缩目的;无损压缩就是通过优化排列方式来达到压缩目的由于这些压缩方式波及到更深的技术知识,我们就不再多说,大概可以这样去看:有损压缩就像我们在一篇文章中删除某些不重要的助词,达到目的,解压缩后,已删除的内容无法恢复;而无损则是通过排版方式达到的,解压缩之后,还能获得完整的WAV数据,就像是我们常用的winzip和WinRAR那样在无损格式中,目前比较常用的有APE(Monkey's audio)、FLAC(Free LosslessAudio Codec)两种前者拥有更小的比特率,后者则更容易传播,其区别就是,FLAC可以在传播中断后,已传播的数据就可以直接使用例如我们下载一首APE格式的音乐,必须等所有数据下载完毕后,才干播放,而FLAC则不同,你只下载了1/3,就能先播放这1/3的内容看到这里,我想你已经想到了,WAV文献也是一种编码格式,那她是不是也是有一定的比特率呢?没错,原则WAV文献的比特率是1411kb、而无损压缩则根据源文献的内容不同,大概是900-1000左右人们可以自己去计算一下她们的原则大小。
编码模式我们常常看到有些说法,64kb的aac(苹果公司使用的音频格式)音质与128kb的MP3音质差不多,但只是MP3一半的大小涉及微软的wma大小也相对较小,但是为什么目前主流音频格式还是mp3呢?有关这个问题,目前我还没有专门研究过,但综合网络上的某些状况,大概有如下几种吧:1. MP3是最早一种在互联网上流行的音频编码原则,人们的行为习惯以及全网支持解码使它更具优势2. 不同的编码方式在不同的码率优势不同,在192kb-224kb这个范畴内,MP3格式的音质还是有绝对优势的3. 从Napster开始的MP3免费下载网站,到各大随身听播放器的支持,使得MP3被广泛传播,后续的AAC格式没有遇上如此大规模的传播机遇,从而导致十近年都没有主流化PS:AAC其实与MP3来源于同一种原则MPEG,AAC在诞生之初就是作为MP3的继任者浮现的此外,来源于网友测试的成果可作为参照,如下:OGG的优势范畴:96K以上(OGG)AAC的优势范畴:AAC LC应高于(涉及)256K AAC HE 48K-96KMp3的优势范畴:192K(涉及)以上WMA的优势范畴:128K(涉及)如下二.音频种类常用到的MP3、WMA、OGG被称为有损压缩,有损压缩顾名思义就是减少音频采样频率与比特率,输出的音频文献会比原文献小。
另一种音频压缩被称为无损压缩,可以在100%保存原文献的所有数据的前提下,将音频文献的体积压缩的更小,而将压缩后的音频文献还原后,可以实现与源文献相似的大小、相似的码率无损压缩格式有APE、FLAC、WavPack、LPAC、WMALossless、AppleLossless、TTA、Tak、TAC、La、OptimFROG、Shorten,而常用的、主流的无损压缩格式目前有APE、FLAC、TTA、TAKWAV一般CD可以抓取该格式音乐但是由于体积较大且属于未压缩的原始音频,因此一般可压缩转换为体积较小的FLAC或者APE注:wav仍然属于无损格式,后两者则为无损压缩格式APEAPE是流行的数字音乐文献格式之一APE是一种无损压缩音频技术,也就是说当你将从音频CD上读取的音频数据文献压缩成APE格式后,你还可以再将APE格式的文献还原,而还原后的音频文献与压缩前的一模同样,没有任何损失FLACFLAC即是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的缩写[2] ,中文可解为无损音频压缩编码FLAC是一套出名的自由音频压缩编码,其特点是无损压缩不同于其她有损压缩编码如MP3 及AAC,它不会破坏任何原有的音频资讯,因此可以还原音乐光盘音质。
以来它已被诸多软件及硬件音频产品所支持FLAC与MP3相仿,但是是无损压缩的,也就是说音频以FLAC方式压缩不会丢失任何信息这种压缩与Zip的方式类似,但是FLAC将给你更大的压缩比率,由于FLAC是专门针对音频的特点设计的压缩方式,并且你可以使用播放器播放FLAC压缩的文献,就象一般播放你的MP3文献同样(已有许多汽车播放器和家用音响设备支持FLAC,在FLAC的网站上你可以找到这些设备厂家的连接)FLAC是免费的并且支持大多数的操作系统,涉及Windows,“unix” (Linux,BSD,Solaris,OSX,IRIX),BeOS,OS/2,和Amiga并且FLAC提供了在开发工具autotools,MSVC,Watcom C,和ProjectBuilder上的build系统WAVWAV格式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声音文献格式,也叫波形声音文献,是最早的数字音频格式,被Windows平台及其应用程序广泛支持WAV格式支持许多压缩算法,支持多种音频位数、采样频率和声道,采用44.1kHz的采样频率,16位量化位数,因此WAV的音质与CD相差无几,但WAV格式对存储空间需求太大不便于交流和传播。
WAV全称Wave Audio Files,WAV来源于对声音模拟波形的采样用不同的采样频率对声音的模拟波形进行采样可以得到一系列离散的采样点,以不同的量化位数(8位或16位)把这些采样点的值转换成二进制数,然后存入磁盘,这就产生了声音的WAV文献,即波形文献Microsoft Sound System软件Sound Finder可以转换AIF、SND和VOD文献到WAV格式该格式记录声音的波形,故只要采样率高、采样字节长、机器速度快,运用该格式记录的声音文献可以和原声基本一致,质量非常高,但这样做的代价就是文献太大简朴的编/解码(几乎直接存储来自模/数转换器(ADC)的信号)、普遍的认同/支持以及无损存储WAV格式的重要缺陷是需要音频存储空间对于小的存储限制或小带宽应用而言,这也许是一种重要的问题WAV格式的此外一种潜在缺陷是在32位WAV文献中的2G限制,这种限制已在为SoundForge开发的W64格式中得到了改善WAV格式支持MSADPCM、CCITTALaw、CCITT μ Law和其他压缩算法,支持多种音频位数、采样频率和声道,但其缺陷是文献体积较大(一分钟44kHZ、16bit Stereo的WAV文献约要占用10MB左右的硬盘空间),因此不适合长时间记录。
在Windows中,把声音文献存储到硬盘上的扩展名为WAVWAV记录的是声音的自身,因此它占的硬盘空间大的很例如:16位的44.1KHZ的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