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x

48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591837780
  • 上传时间:2024-09-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3.31KB
  • / 4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身边的化学物质”设置的二级主题?(  )A.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B.我们周围的空气C.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D.金属与金属矿物【答案】 C2、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 )A.各自孤立地设计B.先孤立设计,再整合C.整体设计、整体优化D.突出“任务”、整体设计【答案】 C3、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答案】 C4、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活动任务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动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答案】 B5、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学情分析内容的是(  )。

      A.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B.分析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C.分析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D.分析学生的兴趣及性格【答案】 D6、在“制取氧气”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新课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  )A.旧知导入B.实验导入C.问题导入D.直接导人【答案】 A7、关于化学教学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和讲读等B.引导一发现法是在教室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C.演示法除了教师的演示外,还包括学生的演示D.讨论法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不需要参与【答案】 D8、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A.设计教学目标B.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教学策略D.设计教学模式【答案】 D9、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硝酸铵B.生石灰C.烧碱D.食盐【答案】 A10、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英可导电,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B.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物氯化钠C.明矾净水,靠的是与水反应生成的胶体D.常见的氮肥都属于铵盐类无机物【答案】 C11、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 )。

      A.纸笔测验B.档案袋评价C.作业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答案】 D12、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评价方式活动表现评价应体现(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⑤【答案】 B13、A、B两种有机化合物,当混合物质量一定时,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2的量均相等,肯定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A.①③④B.①②C.①③D.①②③④【答案】 A14、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A.谈话法B.演示法C.讨论法D.讲授法【答案】 D15、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涅碳钢网作阴极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答案】 A16、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的CAI指的是( )A.计算机辅助学习B.计算机辅助教学C.计算机辅助管理D.计算机辅助设计【答案】 B17、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疲劳、无精打采的现象,老师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应当是( )A.对个别学生典型进行批评警示B.让全体学生休息一会在进行授课C.积极变换学习活动方式D.设计精炼的习题让学生上台演练【答案】 C18、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的对应关系。

      正确的是( )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B.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C.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D.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答案】 B19、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硝酸铵B.生石灰C.烧碱D.食盐【答案】 A20、化学实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实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  )A.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B.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C.基本操作实验、物质制备实验和物质性质实验D.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答案】 B21、下列不属于导入新课技能的构成程序的是( )A.集中注意B.拓展思维C.明确目的D.进人课题【答案】 B22、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B.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答案】 B23、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体积12mol/L的硝酸,加热充分反应后,下列微粒在体系中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

      A.只有①B.只有①⑤C.只有②④⑤D.①②③⑤【答案】 D24、从知识分类来看,配平离子方程式属于( )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理论性知识C.化学技能性知识D.化学情意性知识【答案】 C25、化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正确的做法是( )A.布置超出教学内容的练习题以锻炼解题能力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合的难度C.学生遇到难解答的问题,应该立即将正确答案告知D.全部布置知识记忆性的练习【答案】 B26、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答案】 A27、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03、Na2S03,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口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 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答案】 C28、下列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B.加强课程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C.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D.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答案】 B29、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A.过滤B.萃取C.分液D.蒸馏【答案】 D30、下列科学家取得的成就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无关的是(  )A.哈伯发明合成氨技术B.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D.居里夫人发现镭【答案】 B31、板书是教师口头表达的一种辅助手段,它给学生带来的视觉效果与教师口头表达所带来的听觉效果互为补充,因此,化学教师的板书应该科学规范下面是某教师的板书,没有错别字的是( )A.酸碱指示计B.酚肽试液C.化石燃料天燃汽D.焦炭【答案】 D32、下列各选项中,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中最高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

      A.感受B.关注C.珍惜D.树立【答案】 D3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遵循下列哪项原则?( )A.照搬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B.重点关注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C.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D.以中考化学试题为依据【答案】 C34、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A.谈话法B.演示法C.讨论法D.讲授法【答案】 D35、在CO、HCOOH、OHC-COOH的混合物中,已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y,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9y)B.(1-y)C.(1-y)D.(1-6y)【答案】 A36、化学从实验化学进入定量化学时期的主要标志是拉瓦锡的元素概念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的提出,下列哪个不属于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的解释( )A.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B.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C.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也必然相同D.原子时可以在分的,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可以改变【答案】 D37、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是( )。

      A.有机化学基础B.化学与生活C.化学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