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docx
6页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摘要:想要建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改善师生关系,突出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非常关键从过去“单向输出”的教学模式转为“双向互动”,实现有效教学,促进教学相长,这对“教”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影响师生互动的因素以及具体实施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关键词:小学数学; 师生互动; 自主学习新课程改革倡导数学教学活动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颠覆传统课堂“填鸭式”教学方法,而是转向关注如何实现师生之间趣味、平等、有效的互动交流,以此建构新型数学课堂,达成高效教学目标因此,打造师生互动课堂模式的重要性不可小觑,需要教师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在尊重学情的基础上,探寻互动教学切入点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师生互动的相关因素(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多元化的师生互动体验,关键一点就是改善师生关系,重新拉近师生距离感,扫清课堂沟通障碍,让学生置身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自主学习动机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不能一味关注如何“教”,更要考虑如何“学”,通过师生互动,给学生更多探究学习、表达观点的机会,让课堂“热闹”起来,学习效率更高。
由此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很大程度决定了师生互动的成效二)浓厚的参与兴趣师生互动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参与和组织,成功激活学生主观能动性,在自主学习体验中逐渐感受数学课程的魅力与趣味试想如果学生自身学习兴趣不高、探究动力不足,那么师生互动也难以有效推进,学生仍然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体验,顺其自然增强互动效果三)创新的教学手段想要让学生保持学习动力,自觉参与师生互动,需要教师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创新不同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与迁移运用比如课堂提问,教师设计难易得当的问题,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探究情境,并给他们充足时间思考与探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积累丰富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且保持互动交流的自信心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为了有效促进师生互动,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创新性地设计课堂方案,推进有效教学策略一)打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为了达到预期的师生互动效果,教师先要转变思想,明确自身在课堂应有的角色定位,进而无形中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激发其自主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主体,在多元化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
过去,小学数学课堂低效化现象非常明显,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干预过多,学生不敢放开思路,只有跟着老师照本宣科的学习,课上总是处于被动地位通过营造师生互动的氛围,精心规划每一节课程方案,将课堂转为互助学习、共享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才能投入合作探究的氛围,进而自主观察、思考、猜想、试验、推断、归纳总结,调动多重感官,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在公开、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中促成有效对话,学生始终保持探索欲望,为有效学习、深度学习做好铺垫以“比例尺”教学设计为例,本节课设计分组学习方案,且教师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及时与学生互动交流先由各小组绘制从学校到图书馆的路线图,在观察中发现相同的路线,每个人画出的尺寸大小不同,这是为什么呢?由此产生小组讨论、师生交流,逐步解开学生心中的疑问,导出“比例尺”知识通过课上师生互动,尝试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帮助学生正向发散思维,解决数学问题,保障学习质量二)开发师生互动的丰富资源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有利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资源开发与利用,以此推进互动学习,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更灵活、更生动、更有趣,将预设资源与生成资源相结合,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与思考。
以“园的面积”教学设计为例,为了引发学生积极的猜想实践,本节课尝试从圆形“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六边形”着手,由此初步导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四倍少一些”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继续设计问题推进师生互动,如:“你认为圆形还可以转化为其它图形吗?应该怎样转化?”在探索实践过程中,学生开始动手尝试多样化的转化操作方法,并从中发现剪拼的规律,有的学生将圆形平均分成2份、4份、6份、8份、16份……最后将圆形拼成了一个近似长方形;还有的学生将圆形平均分成a²份,即4份、9份、16份、25份……得出近似三角形借助课堂上资源生成,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最终落实到核心素养层面,体现师生互动应有的价值三)设计师生互动的问题情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结合学情特征合理设计问题,学生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也就实现了有效的互动交流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还需要教师把握好题目难易程度,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调动学习兴趣以“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为例,如果完全照搬照抄教材上的实验内容,也就是选择等底等高的两个圆柱体和圆锥体对比研究,学生可能一头雾水,还不理解实验目的对此教师要循序渐进的启发学生,先从问题着手:“我们之前借助长方体来研究圆柱的体积,那么现在想要得出圆锥的体积,又该怎么做呢?”“圆锥和圆柱二者有何关系?”由此调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积极意愿,在知识探究过程完全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探究学习氛围中保持活跃的思维,对各种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主动与教师交流讨论,在和谐的互动环境中实现学习成长。
总之,师生互动是数学课堂促进师生交流讨论、实现双向教育传输的重要载体在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将个体互动与群体互动相结合,学生从数学课堂的“客我”转为“主我”,主动切磋经验、共享智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宰者,在多元互动中激发创造思维、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通过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积累知识经验,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与发展参考文献:[1]刘佩艳.互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21(2):86-87.[2]徐永丽.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策略[J].新课程,2021(20):206.[3]罗慧慧.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J].中学课程(教学研究),2021(9):72.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