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常见考点、关键词汇总.docx
26页高中政治常见考点、关键词汇总 一、关于核心的说法:1.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3.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4.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5.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7.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9.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10.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11.文化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2.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价值观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14.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二、关于存在和发展、生存与发展的说法: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2.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三、关于关键的说法:1.改革开放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3.全面从严治党,要加强党的建设,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4.治理国家和社会,关键是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5.人们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7.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人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四、关于属性的说法:1.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2.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3.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区别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五、关于特点、特征的说法: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相对过剩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①坚持党的领导;②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③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④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5.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是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7.基层民主具有基层性、直接性和自治性的特点8.物质的特点:客观实在性(唯一特性)、运动(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可知性9.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11.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1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3.矛盾的特点:普遍性和特殊性14.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15.真理的特点: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16.认识的特点: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阶级性(阶级社会)六、关于前提、基础、基石、柱石的说法:1.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3.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4.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公有制主体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5.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6.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7.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8.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9.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10.新中国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即1956 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11.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1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3.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14.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形成了各民族大团结局面15.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国家统一的基础16.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1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18.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19.马克思主义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0.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21.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2.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23.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24.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25.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6.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27.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28.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29.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30.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3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七、关于标志的说法: 1.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3.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4.《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5.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7.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8.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9.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10.判定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其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八、关于实质的说法: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矛盾九、关于决定的说法:1.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2.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3.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4.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5.中国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6.国体决定政体7.客观决定主观:①物质决定意识;②实践决定认识;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8.世界观决定方法论9.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10.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1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1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1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4.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十、关于宗旨的说法:1.我国政府的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2.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十一、关于本质的说法:1.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4.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5.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7.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8.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或者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要求)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9.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10.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1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十二、关于灵魂的说法: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2.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4.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5.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6.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还可说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7.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价值观。
十三、关于根本的说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2.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3.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4.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5.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6.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根本立场:人民立场7.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8.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修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9.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10.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