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8K-打印版.pdf
6页全国卷历史试题整理张洪山1 2016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 1.(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 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2.(2016·海南单科· 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3.(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 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4.(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 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5.(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 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6.(2016·海南单科· 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 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7.(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8.(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 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 ,, 四民异 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9.(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 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10.(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 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11.(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 ), 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 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12.(2016·海南单科· 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 (兼有),有才德反损 ,, 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13.(2016·海南单科· 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 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14.(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 小说,, 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 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15.(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 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 )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 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16.(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4)图 3 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 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17.(2016·海南单科· 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18.(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 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9.(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 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20.(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 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 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21.(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 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 说服你们、 指责你们 ,, 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22.(2016·海南单科· 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 成英文,结果于1524 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全国卷历史试题整理张洪山2 23.(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他指的应是 ()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24.(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 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25.(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4)图 5 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这4 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 来()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26.(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5)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 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27.(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4)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 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28.(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