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校园绿地雨水景观设计.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6497692
  • 上传时间:2021-1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57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校园绿地雨水景观设计 刘欣欣 武文婷 任彝摘要:高校雨洪、积水等问题频发,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研究与应用是校园绿地景观中雨水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借助低影响开发理念等对校园绿地雨水景观进行优化设计,是目前相关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分析校园绿地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并以浙江工业大学“和园”为设计实践案例,进行雨洪现状调研,针对场地存在的问题,以低影响开发理念为指导理念,运用艺术化景观设计手法结合适宜的雨水设施(植草浅沟、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对“和园”进行了优化改造实践,以期为高校绿地雨水景观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低影响开发;校园绿地;雨水景观;可持续: TU985.12+4;S731.2 文献标志码: A :1002-1302(2020)20-0126-07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居住带来恶劣影响为了应对城市下垫面过度硬化、水文环境破坏、洪涝灾害频发等系列问题,20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了低影响开发理念(LID)LID是一种新型的综合雨洪管理模式,强调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从源头控制、处理雨水资源、减少城市雨洪灾害。

      国务院在2015年颁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利用、控制功能,解决突出的水文和生态环境问题[1]国外关于低影响开发理念在校园中的应用设计偏早,如美国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设计研究所、塔博尔山中学、哈佛大学制定了一系列的雨洪管理系统,并设计实践了校园雨水景观项目,获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也进行了一些雨水景观实践先例,但鉴于我国相关理论发展较晚,所以相关理论、制度、管理系统等还有待提高和完善高校作为学术人才的教育研究与创新基地,承载着重要的文化教育职能,是城市社会活动空间和生态绿色板块构成的要素之一[2]而目前,高校校园面临着供水压力、园区内涝、校园内河湖被污染等威胁若能将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措施与绿地景观可视化设计相结合,不仅能满足校园绿地景观灌溉,节约水资源,涵养水源,而且还可以营造校园特色雅致景观,无意识地传播生态教育理念1 校园绿地雨水景观设计原则1.1 生态效益原则生态功能是雨水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维系着生态景观系统的平衡由各种生物组成的植物群落参与并影响环境的物质交换,是生态景观系统的基础[3]。

      因此,在雨水景观设计时要考虑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生态功能,保护地形地貌和原有生态群落,选用可以承受晴雨天气变化、干湿交替的两栖植物;植物叶茎的光合作用和根系呼吸作用,能够过滤吸收有害物质,缓解周边小气候;使用透水铺装,还原土壤的自然过滤、自然渗透的水文循环系统[4];構筑生态可持续的绿色校园雨水景观1.2 资源利用原则雨水作为自然界中污染较小的水资源,如不能被利用,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校园绿地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地表径流和峰值流量,还可以对面源污染进行过滤、沉淀,减少有害的污染物,净化水资源在高校中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既要控制雨水径流流量、流速,为雨水渗透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增加雨水的自然渗透率;又要提高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储蓄经过过滤净化的雨水为补备资源,用于校园景观灌溉用水,节约水资源1.3 地域性原则低影响开发设计不仅要考虑气候降雨、水文特点等条件,还要兼顾地形、植被特性、土壤条件、场地文化等特征在提倡绿色生态可持续、特色差异化发展的趋势下,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要统筹协调场地空间的关系,最小程度破坏场地原有的生态脉络,最大化保留场地区域地形形态,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来进行自然的渗、透、滤、滞和控制雨水径流。

      选用本地乡土植物,融入高校的文化精神理念,使绿地雨水景观设计既可以展示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属性,使人们得到一种自然的归属感,又使得景观具备了生态弹性功能来应对雨水天气的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4 景观教育性原则高校是国家与社会的人才储备基地,校园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审美素养在进行校园雨水景观设计时,基于雨水管理目标的同时应注重校园精神文化的氛围构建与传播将雨水径流过程最大程度通过可视化的景观设计展示给众人,潜移默化地传播低影响开发理念及生态教育认知,将校园打造成自然界的大课堂,发挥其最大的教育职能[5-6]2 校园绿地雨水景观优化策略2.1 保护场地,最小影响原有生态传统的市政地下管道排放方式,不仅没有很好地解决积水洪涝问题,还造成了大量雨水资源的流失、浪费而低影响开发设施从源头出发小规模分散式的调控雨水径流,使场地自身对雨水的渗透和消纳能力最大化,保护场地自然地貌和生态环境进行建设开发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特点对场地现有的景观环境进行优化设计,利用场地条件吸收、渗透、储留、净化雨水此外,要综合考虑施工工程量及后期养护、管理等成本问题,以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2 源头控水,构建雨水循环体系由不同的雨水功能设施组成的绿地雨水管理系统是低影响开发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若要保护场地,实现场地最低影响开发,就要利用场地有利条件从源头控制雨水径流。

      具体方法如下:道路采用透水性能好的铺装,增加雨水渗透率;利用植草浅沟、卵石沟雨水设施控制雨水径流和水质;通过竖向设计引导地表径流到下沉式绿地或生物滞留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7]构建一个“源头吸纳控制、引导路径分散径流、末端滞留储蓄”完整的雨水利用循环系统,最大化发挥绿地的综合效益[8]2.3 艺术美学,建设特致弹性景观校园绿地雨水景观要求能在雨水天气条件下具有很好的“弹性”,拥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等功能特点以适应环境变化通过下沉式绿地景观、植草浅沟、透水铺装、生物滞留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与植物配置设计,添设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季相色彩,使绿地景观在层次、色彩、质感都体现出美感,增添景观的视觉吸引力和精神感召力下雨时,具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绿地景观收集、过滤雨水资源,呈现别具一格的绿地雨水景观;晴朗时,富有韵律和节奏的景观环境与创意休闲游憩设施结合,同样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晴雨交替,共同营造一个生态、低影响、优美的弹性校园景观环境2.4 径流显露,发挥文化教育功能传统的雨水设施都埋在地下,校园绿地景观与生态雨水设施的整合设计通过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池、植草浅沟、明沟等低影响开发措施呈现可视化的雨水排、渗、滤、滞等生态过程[9]。

      雨水径流路径可视化与景观空间艺术性设计可通过看、听、玩、触等多元化设计手法,创造出具有体验情境和感召力的绿地雨水景观无意识地向广大师生展示低影响开发设施在校园绿地雨水景观中的生态工作过程,潜移默化地传递可持续生态发展和低影响开发理念,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发挥其教育功能3 浙江工业大学“和园”绿地雨水景观优化设计3.1 区位概况项目地块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地处 3013′36.27″N,12001′51.96″E,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年降水量为1 827.9 mm,年雨日数为173 d5—7月受季风影响形成梅雨季节,8—9月受台风影响,也会有多日的强降雨天气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以下简称浙工大)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小和山地段,而小和山地域多山、植被丰富、空气湿度大,所以降水量大且频繁;且小和山地势低洼,市政排水管道不完善,每逢梅雨季节和台风天气,浙工大屏峰校区则会出现严重的雨水积涝、水漫校园等问题3.2 场地现状调研“和园”呈100 m50 m的长方形形态(图1),总面积达5 000 m2位于浙工大西苑生活区中心地块,东、南、西三面均是学生宿舍,北侧是学校家和食堂,每天大量师生活动聚集于此,地理位置优越,人流量密集。

      区块地势南高北低,经常出现道路积水、雨水满溢、 雨水径流污染等现象,给师生日常活动带来不便3.2.1 地表设计不合理,道路积水严重 “和园”地势南高北低,且绿地景观以堆高的小起伏丘坡微地形为主,小丘坡路面高于周边道路,降雨时,雨水径流则由丘坡绿地自高向低地流向道路植物落叶和颗粒污染物经雨水冲刷,造成雨水径流污染,堵塞雨水篦,增加道路排水压力由于周边不透水沥青混凝土道路、绿地边沿不透水路缘石的阻隔,市政管道设施不健全,雨水无法快速排放,使得雨水滞留在路面上,导致道路严重积水(图2)不仅影响校园景观环境,也给广大师生的出行活动带来很大不便3.2.2 雨水设施缺乏,雨水难于滞留 “和园”景观以凸起的小丘坡为主,没有设计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园路采用不透水硬质铺装和卵石铺面,难以对雨水进行渗透和过滤,使场地无法吸纳消化的雨水只能外排到四周,无法形成低地汇流,不利于雨水的收集和滞留,从而不能有效缓解地表径流量大、道路积水等问题场地内缺乏植物群落层次,只是简单绿色丘地搭配大小乔木植株,景观效果单调乏味,植物的雨水截留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弱,不能有效涵养水土,更无法发挥植物的过滤和净化作用。

      3.2.3 绿地景观单调,缺乏文化精神 场地内景观单一,植物种类较少,只有几棵中大型乔木,缺乏景观层次和韵律(图3);植物造景设计布局分散,不能形成视觉焦点,景观视觉效果差,无法营造校园特色景观气质场地设有“和园”名牌柱,与家和堂(食堂)、家和西苑宿舍区秉承了一致的“家”、“和”校园文化,然而整体景观缺乏视觉聚焦点和感召力,互动休闲设施缺乏,无法吸引师生停留驻足,也未能体现出“家”、“和”的文化和精神师生频频去来往返,却极少停留,造成空间场地的资源浪费3.3 场地设计目标和理念“和园”以呈现迷人的绿地雨水景观环境和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为目标,通过对研究区域的综合分析,對多种雨水设施的整合设计布局,旨在打造一个从雨水源头控制到末端储蓄利用的雨水管理系统,改善校园绿地现存雨水积涝和景观视觉问题,建设一个自然式、低影响、具有多雨江南特色的高校绿地雨水景观的环境教育场地和示范点低影响开发的核心理念是源头出发、小规模、分散式的处理、控制暴雨径流、水体污染[10]结合低影响开发设施与校园生态绿地环境的设计,可以达到自然净化、就近利用或回补地下水的效果,解决校园雨洪内涝给校园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不便从而实现高校雨水资源系统的改进与完善,确保校园内部的日常生活有序进行。

      对低影响开发理念在校园绿地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不仅是景观水文环境的发展趋势,也可以为高校雨水资源综合管理与绿地景观相结合的设计提供参考3.4 绿地雨水景观优化途径前期对场地的问题分析和绿地景观雨水管理设施的目标、设计策略进行探讨,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规范要求,在保证景观视觉美学效果的前提下,对浙工大“和园”绿地景观进行优化设计,以期发挥绿地景观的综合功能,营造一个调控雨水、净化水资源、美化环境、科普育人的校园绿地雨水景观小花园[11]3.4.1 方案总体设计 “和园”绿地的优化改造以低影响、低成本、小规模的方式进行,多元结合排、渗、滞、净等功能,依据生态雨水设施与绿地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整合设计,以实现控制源头污染、降低雨水径流量、资源化利用雨水等目标方案总平面图如图4所示3.4.2 雨水设施布局 通过分析“和园”绿地存在的雨水问题,结合场地现有的地形、植被、道路情况,依据生态性、教育性、低影响设计原则和构建雨水设施系统、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营造策略,对场地拟采用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池、透水铺装、植草浅沟、生态树池等生态雨水设施进行设计。

      具体设施布局如图5所示3.4.3 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 下沉式绿地景观是一种海拔低于周边道路高程的下凹式绿地景观,雨水顺应地势条件由高向低汇聚凹地,便于收集、储留雨水,减少周边地表径流量下沉式绿地景观也采用生物滞留技术,通过植物过滤、微生物降解、土壤吸附等来沉淀、过滤、吸纳雨水中的污染物,起到降低雨水径流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