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基于标准的阅读测评框架.docx
6页构建基于标准的阅读测评框架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邹一斌自2010年以来,以构建学生学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学生身心素质为核心的“学业质量综合评价绿色指标体系”为标志,上海的基础教育改革正步入“评价”的深水区就语文学科而言,以连续参加2009年、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PISA)阅读测试为标志,构建基于标准的阅读测评框架已成为上海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1.国外相关阅读测评框架的启示在目前的国际阅读评价项目中,国际学生评价项目( PISA)、国际阅读能力进展研究( PIRLS)、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价(NAEP)是较有影响的三大学业能力阅读评价体系这些评价体系都有比较系统、清晰的阅读能力测评框架,对于上海学生阅读测评框架的设计有很多可借鉴之处以下是这些阅读评价项目的测评框架: (一)PISA阅读素养测评框架根据上列框架,这三个阅读评价项目所共同考查的阅读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检索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反思与评价而由于国际PISA组织在对近70个国家的学生进行大样本取样的实际测试中,发现“整体感知”不适合作为一项独立的阅读能力要素进行测试,因为“整体感知”和“形成解释”有极强的关联度,它们同属于对文本的“解释”能力范畴,PISA因此将二者合为“解释文本”一项。
另外,由于“反思和评价文本的内容”和“反思和评价文本的形式”两项同属于“反思与评价”能力范畴,为使统计数据更具有说服力,故将这两项也合并为“反思与评价”,这样就与PIRLS和NAEP的评价指向达成了一致如果运用PISA阅读能力评价的表述,那么所评价的阅读能力要素调整为:检索信息(包括表面信息和隐含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包括形式和内容)三项与我们以文体为分类标准不同,这三个测评框架以阅读情境为分类标准,其隐含的指向是阅读目的PIRLS认为,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文本互动来构建意义,他们构建意义的方式因阅读目的和文本类型的不同而迥异,某种阅读目的对应某种类型文本PIRLS区分出了两种不同的阅读目的:为文学体验而阅读,为获取和使用信息而阅读前者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和欣赏文学性作品,阅读材料属于文学型文本,后者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周围的世界,阅读材料属于信息型文本NAEP认为,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不同的阅读情境会导致阅读活动的差异它将这种阅读情境分为三类:为获得文学体验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完成任务而阅读后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为完成任务而阅读”不只是获取和理解信息,还要运用信息,阅读的材料一般包括地铁运行图、海报、使用说明书、指南、地图等。
据此我们认为,PIRLS和NAEP对阅读材料的划分较为一致PISA则从另一个角度将阅读材料划分为个人的、公共的、工作的、教育的,表面看有差异,但其内容指向却是大体一致的,可以相应地划入文学型文本和信息型文本这些先进的国际阅读评价项目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建立符合测试需要的阅读测评框架,必须从不同的阅读目的出发,设置阅读情境,关注阅读活动过程,建立相对清晰的测试关注点,描述阅读活动中不同的心智特征和水平,完整体现阅读能力的基本结构 2.上海学生在教育部阅读测评框架下的表现 教育部从本世纪初开始在全国实施学业质量监测项目,在语文学业质量的评价研究中,逐步建立了以下阅读测评框架: 仔细比较发现,这个阅读测评框架与NAEP测评框架更为接近究其原因,笔者以为可能有两点:1.NAEP是美国目前唯一一个定期在各个学科领域持续测评学生学业的全国性评价项目,它提供了大量有关美国中小学生学业表现的基础数据,它是美国国内一项连续、长期的中小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体系,因此它更符合我们进行大规模学业水平监测的要求,对我们的借鉴意义更大2.NAEP测评强调的是将读者先前的阅读经验(对流派的认识,对文章的结构、写作技巧、策略的理解)带到当前的阅读中,注重考查个人已有知识与文本内容的关联度,对有效评价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更大的借鉴价值。
上海自2006年起参加学业质量监测项目,从阅读的角度看,在三种阅读情境中,学生在以“为了获取文学体验”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测评中表现得最好(得分率58.6%),在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测评中表现得最差(得分率46.3%)在四种阅读能力中,学生在利用文本信息对文本内容或结构作出评价方面表现最好(得分率72.4%),在对文本内容形成整体感知方而(得分率57.8%),以及利用文本信息和个人经验对相关问题形成解释方面(得分率50.9%)表现相对较差以2010年的《如何面对“生活垃圾”》为例(文本内容略):32.居委会向居民发起垃圾分类投放倡议.让居民们认识到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知道垃圾的分类标准.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将下面的倡议书补充完整××小区垃圾分类投放倡议书小区居民们:生活垃圾严重污染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一一一——请居民们协助我们的工作,共同美化我们的家园!××小区居委会×年×月×日33.隔壁老奶奶是今天才搬来的新住户.老人家整理屋子后,将家中的垃圾装了满满两大袋子:电器包装箱、泡沫板、干电池、塑料管、说明书、涂料桶、擦桌布、可乐瓶、瓷砖、铁钉请你帮助老人将这些垃圾分别放入相应的垃圾桶中。
1)可回收垃圾桶:(2)有害垃圾桶:(3)其他垃圾桶:34.请你依据材料内容,提出几条班集体减少垃圾的具体措施就阅读情境的设置而言,笔者以为这是近年来国内阅读测试中难得的好题,是命题的一大突破它基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巧妙设置了居委会和居民这样一个现实情境,三道题提出的要求正好涵盖了测评框架中的四种能力测试要求,体现了命题者在现实情境中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遗憾的是,上海学生在这个文本的测试中,平均得分率不到50%,远低于文学类文本60%的得分率,尤其是第32题,得分率仅为43%,再次暴露出在形成解释这一阅读能力上的缺陷,这与2009年PISA测试的结果是吻合的3.上海阅读测评框架构建的实施路径借鉴国外阅读测评和教育部的学业监测,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改进上海的语文教学,需尽量避免重复过去以经验为先导、基于主观判断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而应以科学测量为基础,建立科学的语文学业质量测量分析和指导系统从阅读评价的角度而言,需尽快构建上海的阅读测评框架而构建这个框架有赖于两点:1.需要上海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完善和修订2.需要大量的、持续的上海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中的阅读测试数据的支撑上海当前正在进行的以学业质量为抓手的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其核心是“标准驱动”,在这场以标准启动的教育改革中,课程标准是整个系统的起点、驱动力和归宿。
就语文学科来说,应完善和修订上海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确立学科核心素养,建立一个详细的基于学生不同发展阶段言语行为特征描述的“学习水平分类表”同时,以上海六年来参加教育部学业质量监测项目的数据为依据,建立上海学生学业水平的阅读测试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未来两年内逐步实现学业质量监测项目的本地化,从而完成以数据为依托、基于标准的上海学生阅读测评框架的建立,从长远来看,进一步启动分级阅读研究,结合阅读测评框架,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上海中小学生阅读评价体系,提升上海中小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这是上海语文教育今后若干年内关于阅读教育的实施路径图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