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doc
1页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教学目标:知识: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 种类和特点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小结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 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 教学难点: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1.教师启用电脑点击图片一,提问: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提示:烽火 狼烟)2.教师点击电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提 问: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 3.讲述:以上两组画面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导入新课 (二)新课传授:讨论交流: ① 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②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第二, 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 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燃起烽火点燃狼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 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
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在国外 ,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 教师小结过渡: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传递的 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 些变化?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 (三)探究活动: 1.过去的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今天出现了哪些,有什么用途 ?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3.师生共同总结:过去的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 重,不能携带只能听到声音现在,有录音,有录音机的功能;可 视,在打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人的距离; 有机的功能;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携带方便,可打电 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 社会生活4.师生畅想未来的通信还会有哪些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