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doc
9页第 3 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预习案第 1 课时 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编制:刘加正 审核人:张瑜 审批人:教师寄语:生活应是越挫越勇,学习更要如此!只有不断地面临挑战,学习生活才会多姿多彩!【学习目标】1. 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2. 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3. 认识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自学助手】w.w.w.k.s.5.u.c.o.m一、电离能(KJ·mol -1)1. 定义: 气态原子或离子 叫电离能,常用符号 表示,单位为 第一电离能 I1: 态电 性基态原子失去 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 叫做第一电离能第一电离能越大,金属活动性越 同一元素的第二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2. 递变规律根据电离能的定义可知,电离能越小,表示在气态时该原子 ,反之,电离能越大,表明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总体上具有 的趋势,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 。
思考: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有什么变化规律呢?答: 3. 实例应用:w.w.w.k.s.5.u.c.o.m(1)Be 有价电子排布为 2s2,是全充满结构,比较稳定,而 B 的价电子排布为 2s22p1, 、比Be 不稳定,因此失去第一个电子 B 比 Be ,第一电离能 镁的第一电离能比铝的 ,磷的第一电离能比硫的 ,原理相同2) 碱金属的电离能与金属活泼性有什么关系?第一电离能越小,越易 电子,金属的活泼性就越 因此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金属的活泼性就越 3)阅读分析表格数据:Na Mg Al496 738 5784562 1415 18176912 7733 27459543 10540 1157513353 13630 1483016610 17995 18376各级电离能(KJ/mol)20114 21703 23293①同一种元素的逐级电离能的大小关系:I 1b B.离子的还原性 Y2- >Z-C. 氢化物的稳定性 H2Y>HZ D. 原子半径 X>W4. (06 山东模拟)X、Y、Z 为短周期元素,Z 的原子序数等于 X、Y 的原子序数之和,且 Z离子比 X 离子多三个电子层,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 Y 的原子半径大于 Z 的原子半径 B. X 可能为金属元素C. Y 与 Z 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 Z 一定为非金属元素5. 下列各组元素,按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升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w.w.A. K 、Na 、Li B. Al、 Mg、 Na C. N、O、C D. Cl、 S、P 6.(2006 北京西城,12)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最高正价及负化合价见下表:元素代号 L M Q R T原子半径/mm 0.160 0.089 0.243 0.102 0.074化合价 +2 +2 +3 +6,-2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M 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速率 L<M B.Q、T 两元素间可形成两性化合物C.R、T 两元素的氢化物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D.L、R 两元素的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可能相等7.X 和 Y 是原子序数大于 4 的短周期元素,X m+ 和 Yn- 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的原子半径比 Y 小 B.X 和 Y 的核电核数之差为 m-nC.电负性 X>Y D.第一电离能 X A、B、C 三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比 C 的次外层电子数少 2,它们质子数之和不超过 M 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将它们分别与氧元素结合,均可生成两种氧化物,A 的氧化物有 D 和 E,D 的含氧量比 E 高;B 的氧化物有 F 和 G,G 有毒;C 的氧化物有 H 和 I,H 能和 E 发生化合反应w.w.w.k.s.5.u.c.o.m⑴I 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 ;D 的名称为 ;F 过量在世界引起 ⑵写出①F 和 I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过量的 F 与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⑶与 C 在同一周期的某非金属元素 R ,位于 m 主族,则其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9.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1)下列 (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①a、c、h ②b、g、k ③c 、h、l ④d、e、f(2)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 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原子核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 KJ·mol-1)锂 X Y失去第一个电子 519 502 580失去第二个电子 7 296 4 570 1 820失去第三个电子 11 799 6 920 2 750失去第四个电子 9 550 11 600①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②表中 X 可能为 13 种元素中的 (填写字母)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 X 和 j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③Y 是周期表中 族的元素的增加, I1 逐渐增大④以上 13 种元素中, (填写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w.w.w.k.s.5.u.c.o.m第 3 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编制:刘加正 审核人:张瑜 审批人:教师寄语:好成绩是练出来的!1.下列有关电负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主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一定越大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越来越大C.金属元素电负性一定小于非金属元素电负性。 D.在形成化合物时,电负性越小的元素越容易显示正价2. 下列各元素原子排列中,其电负性减小顺序正确的是( )A、K>Na>Li B、F >O>S C 、As >P >N D、 C>N >O3. 电负性差值为零时,可形成( )A、配位键 B、非极性共价键 C、金属键 D、离子键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w.w.w.k.s.5.u.c.o.mA.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递变规律是原子半径、化合价、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B.通常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和能为正值,第二电子亲和能为负值C.电负性是相对的,所以没有单位D.分析元素电负性数值可以看出,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大,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小5. 能够证明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事实是( )A、电负性 B、电离能 C、电子亲和能 D、电势能6.已知 O 为电负性为 3.5, Cl 为 3.1,但 Cl2 远比 O2 活泼,请加以解释7. 已知元素的电负性和元素的化合价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下面给出 14 种元素的电负性:元素 Al B Be C Cl F Li Mg N Na O P S Si电负性 1.5 2.0 1.5 2.5 2.8 4.0 1.0 1.2 3.0 0.9 3.5 2.1 2.5 1.7试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及表中给出的数据,探究元素的电负性具有的变化规律。 8. 已知元素的某种性质“X”和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等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下面给出 13 种元素的 X 的数值:元素 Al B Be C Cl F LiX 的数值 1.5 2.0 1.5 2.5 2.8 4.0 1.0元素 Mg Na O P S SiX 的数值 1.2 0.9 3.5 2.1 2.5 1.7试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 X 差值大于 1.7 时,所形成的一般为离子键;当小于 1.7 时,一般为共价键试推断 AlBr3 中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2)根据上表给出的数据,简述主族元素的 X 的数值大小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第二周期元素(除惰性气体外) 的 X 的数值大小与原子半径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预测 Br 与 I 元素的 X 数值的大小关系________4)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 S—N 键,你认为该共用电子对偏向于 ________原子(填元素符号)。 第 3 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电负性部分参考答案1.D 2.B 3.B 4.D 5. B6.O2 和 Cl2 分子参加反应前必须先拆成原子,因为 O2 中键能远大于 Cl2,尽管 O 原子比 Cl 原子活泼,但 O2 分子参加反应却比较困难7 解析: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在元素周期表中体现出来,所以要尽可能整理到同周期或同主族,根据表中的数据,再由题干所述电负性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而元素的性质是随元素的原子序数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这样我们可以把表中给出的 14 种元素的电负性依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整理为下表:元素 Li Be B C N O F电负性 1.0 1.5 2.0 2.5 3.0 3.5 4.0元素 Na Mg Al Si P S Cl电负性 0.9 1.2 1.5 1.7 2.1 2.5 2.8答案:由表中数据看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与原子半径一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8.解析:考查学生的对数据的组合处理运用能力,根据提示 X 也是一种性质,则必然在元素周期表中能够体现出来,因此将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同周期同主族的顺序进行排列,归纳总结其规律即可。 答案:(1)共价键 (2)元素 X 的数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或元素 X 的数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原子半径越小, X 的数值越大 (3)Br 大于 I (4)N电离能部分参考答案1. C 2.B 3. B、D 4. B 5. A 6. B 7. D8.⑴离子键,非极性键 过氧化氢 温室效应⑵①2Na 2O2+2CO2=2Na2CO3+O2 ②CO 2+OH-=HCO3-⑶H 8-mR 或 RH8-m9.(1)①④ (2)①Li 原子失去 1 个电子后形成稳定结构,再失去 1 个电子很困难 ②a;Na 2O 或Na2O2 ③Ⅲ A ④ m。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