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民居建筑调研报告.doc
8页《贵州民族建筑赏析》课程调研报告学 生: 骆科军 专 业: 建筑学 年 级: 2011 级 指导老师: 李 杰 完成时间: 2014 年 12 月 贵州传统建筑调研报告——以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为例调研时间:2014 年 12月 18日调研地点: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调研对象:青岩古镇的传统建筑调研目的:通过对青岩传统建筑的调研,总结青岩汉族传统建筑的地域特点及人文气息,了 解 乡 土 建 筑 朴 素 、 多 样 的 建 筑 特 征 , 增 加 对 乡 土 建 筑 的 深 入 了 解 , 这对 以 后 的 传 统 建 筑 设 计 有 着 本 土 特 色 的 设 计 思 路 和 手 法 , 也 对 未 来 的 传 统 建 筑 设 计奠 定 基 础 调研报告内容目录:一、 青岩概况二、 青岩历史背景三、 青岩建筑介绍1.不同之处2.相似之处3.建筑平面形式四、 总结调研报告正文:1、青岩古镇的概况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是一座由青石筑就的古镇,一座包容宽厚的小镇,位于贵阳市南郊 29 公里,是花溪区南郊中心集散地,贵州省的历史文化古镇。
漫步在古镇的街道之中,满眼见到的都是青青的石板、石墙、石柱、石瓦、石井和铺路的大青石,搭建起了古镇坚强的骨架令人称奇的“一镇四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在小镇里皆有信民,相安共处小镇安好地保留了众多明清古建筑花溪区在贵阳的位置 青岩古镇在花溪区的位置区位分析图2、青岩古镇的历史背景青岩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 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初,青岩古镇设屯堡天启四年至七年(1624~1627), 布依族土司班麟贵建青岩土城,领七十二寨,控制八番十二司青岩古镇作为军事要塞和所占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后数百年,经多次修筑扩建,土城垣改为石砌城墙,街巷用石铺砌四周城墙用巨石筑于悬崖上,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内 3 平方公里范围,文物景点近百处中央王朝为控制西南边陲,洪武六年(公元 1373 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中段,在驿道上设置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于双狮峰下驻军建屯,史称“青岩屯”洪武十四年(公元 1381 年),朱元璋派 30 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
三.青岩传统建筑介绍 关键词:朝门 腰门 窗花 建筑形式 装饰材料1.不同之处(1) 建筑形式 (2) 入口(3) 窗花(4) 建筑装饰材料及装饰形式青岩古镇大多数景点的建筑都是在 2000 年左右重修的,但是里面有很多建筑的零部件是以前留下来的,为了使建筑有价值,才将那些可以用的材料部件等和新的结合起来,青岩古镇是建立在明朝,大多数古建筑都是明清的,至今六百多年的历史有些房屋全是石板做的,屋顶石板,墙面石头;而有一些民房全是木质建的,大多都是南方特有的瓦房此次我们共调研了三家民居建筑,其都是青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其中一民居建筑是翻新过的,所以看不到旧貌,但我们知道青岩是存在这种建筑的,而且是青岩古镇比较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朝门 第一家民居建筑是有朝门(建于建筑 朝门物前或围墙前的门厅或入口)的,这种朝门都是源于明朝朝门多位垂花门,有的在门罩上仿石结构精雕细刻立柱及柱础,外观十分逼真在朝门前到里面都铺上了石板而通过朝门就能看到呈现三合院形式民居建筑,正房和左边的厢房是比较对称的,而且都是只修建了两层,屋顶是坡屋顶,由南方特有的瓦盖建而成,墙体则由青石筑建起来的, 但是我们可以看见建筑的一些构件是由木质做成的,比如门、窗及窗花、还有二楼的栏杆等。
腰门 在第二种民居建筑形式是青岩比较多的,建筑采用对称的形式修建,屋顶也为瓦制坡屋顶,而这种建筑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中间最大的那个房间采用了腰门的形式,人则要通过腰门进去,这是与上一种民居建筑形式的最大区别这种建筑全由木质筑造而成,这与上一种建筑形式也不同 腰门 青岩民居建筑多建腰门,其门斗和拉手颇有学问许多人家的上门斗,着意雕成桃子形、如意形或者虎头形、牛角形拉手有的做成葫芦形、石榴形或者祥云形、如意形俗称“打门锤”的大门门簪,或者雕刻乾卦、坤卦或者雕刻杜丹、葵花大门楹,雕刻桃子、石榴、祥云、如意或龙凤等图案,被誉为“龙门”这种建筑比较整体,多为一栋建筑,很少会看见三合院或者是四合院形式,与上一种建筑形式比较起来比较单调了;但这种建筑的细部比第一种做得好,比如像窗花还有腰门以及一些装饰都做得比较精致典雅 据当地居民介绍,这些建筑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大多是人们根据明朝建筑形式修建留下来的,从图可以看出都很破旧了,而且都没人居住了,有些居民则用来养牲畜了而他们在旁边修建起了新的建筑装饰材料 第三种建筑是新建的了,但形式上还是属于古建筑,只是根据古建筑的结构形式重新修建,这与传统建筑有一定的区别,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首先材料的颜色就比传统建筑鲜艳,而且朝门做得比较大气,就像贵族居住的一样进去就能看见庭院,庭院设计比较丰富,有假山、水池、植物、花草等等,环境怡人,给人一种很舒适的感觉这种设计是把青岩古建筑与中国园林结合起来,打造出很新颖的建 2.相似之处 (1)建筑层高(2)建筑屋顶(3)建筑外装饰虽然这几种建筑在形式上、材料上、装饰上、色彩上等都有很大的区别,但他们也有很多共同点,它们都比较低矮,这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密不可分,青岩四季多雨,夏季气候凉爽,即使低矮的屋内也不觉闷热;冬季较寒冷,低矮的室内有利于保温其次这些传统建筑都是坡屋顶,且屋顶都是南方特制的瓦盖建而成在青岩民居的外装饰,看上去并不怎么豪华,因此也不特别抢眼,这多少反映出青岩商人“财不露白”的传统理念但仔细观察,青岩民居的外装饰,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像是一部很有嚼头的古书3.以下为青岩典型建筑的平面形式五、 总结青岩古镇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镇,爬上镇边一侧不算太高的山坡可以鸟瞰小镇的全景,小镇并不是建造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山坡面上,从高处望去,整个小镇的格局给人一种在别的古镇中难以看到的立体美感从历史上来看,青岩古镇最具文化性的建筑应该是古代牌坊,其中以节孝坊最为大气,坊的上方还镶有圣旨立扁,这都是古镇最具魅力、最具文化的代表。
通过此次调研对青岩古镇的传统建筑了解不少,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印象是建筑的腰门和朝门,我个人认为这两者是很有特色的,在现代的古建筑中很少能看见除此之外,青岩还有很多具有魅力的建筑,比如石牌坊、背街、状元府、文昌阁等等,这些都藏有很深的文化底蕴,都需要我们去多了解在这次调研中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这对以后的设计都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