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课程设置方案.docx
8页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课程设置方案(2019年6月)根据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本方案学生在校期间需通过选择性参加本方案的课程,至少取得2个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学分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内容/课容量课程说明达标要求学分具体实施部门责任教师1社会调研国情调研/100人国情调研旨在通过组织大学生走出大学校园,开展专题社会调研活动,培养大学生了解国情,体察民情,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理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品质通过理论课堂的学习,教师给学生布置社会调研主题,让学生利用假期带着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遇到的问题、困惑,到社会第一线去感悟现实,寻求答案,从而提高理论修养,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实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征社会主义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概论”课教师按照“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方案和计划安排对大学生社会调研活动进行前期指导,参与国情调研的学生按要求提交能够反映调研成果的调研材料,教师对调研材料进行评阅,并给出实践教学成绩1.0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系主任陈东琼热点问题专题调研/100人学生利用寒暑假,带着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深入乡村、社区、学校、工矿企业等社会单位,就自己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在全面了解相关问题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撰写调研报告,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调研支撑。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定并上报自己要调研的社会问题,由课程负责人为学生选配专门的指导教师,并在该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关调研工作和撰写研究报告教师依据调研报告给予实践教学成绩,并评选优秀调研报告若干,由学院统一颁发奖励证书1.0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陈东琼2人物事件访谈现实生活中的优秀人物访谈/100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是时代的英雄、是精神的富矿通过对优秀人物的访谈,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大学生的生动实践,在大学生群体中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开拓创新的浓厚氛围,从而提高大学生“三观”的养成,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由教师按照社会实践教学方案和计划安排对大学生开展人物访谈进行前期指导,开展人物访谈的学生按要求对优秀人物进行访谈,提交访谈材料,教师对访谈材料进行评阅,并给出实践教学成绩1.0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系马克思主义原理系系主任吕文林3历史考察身边历史事件访谈/150人历史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学生可以在父辈的故事中感知历史,可以通过师生对话在自己所学专业的起源和发展中领悟历史,可以通过与专家、社会人士的访谈来了解当前国际国内的重大历史事件。
具体有以下选题:1.父辈的故事——xx访谈录2.对xx学科的历史和未来趋向的思考——院士(学长、教授等)访谈录3.国际(国内)xx事件的历史反思与现实思考——专家、学者、社会人士、新闻记者等访谈录要求选课学生选定题目后,找到合适的访谈对象,查阅资料或对亲人、学科知名教授等进行访谈,用录音笔等方式记录访谈的全部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整理,撰写报告上交以下材料:1.与访谈人的照片2张(与纸质版的报告一起交)2.自拟题目,写成至少2000字的访谈报告1.0马克思主义学院近现代历史系近现代历史系系主任王冬梅校史考察/150人学生以参观校史馆为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校史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国农业大学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的光辉历程,了解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在近百年的奋斗中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和担当,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拼搏意识,铭记校史,践行校训,使校史和校训成为伴随学生一生的精神财富1)要求选课学生到校史馆参观,在此基础上以“百年农大校史的感悟和思考”或“我对农大××时期××事件”的思考为题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小论文2)对自己感触最深的校史馆收藏的某一幅珍贵图片或某一件珍贵历史文物深入考察,写出其出现的背景、历史意义及启示。
要求有一张图片,字数500字左右1.0马克思主义学院近现代历史系马克思主义学院近现代历史系近现代历史系系主任王冬梅近现代历史系系主任王冬梅家乡社会变迁考察/150人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对自己的家乡在近现代历史中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进行社会考察,或对改革开放后40多年的历史进行深入思考,同时关注家乡的未来发展具体有以下选题:1.评价家乡近现代历史中出现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及其社会影响2.评析家乡在近现代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如革命史中的重大战役、新中国初期建设的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事件等等)3.对比家乡改革开放前后的重大变化,阐述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4. 改革开放后40多年历史的深入思考要求选课学生回到家乡进行实地考察,切实调查研究,搜集整理详实的资料,上交以下材料:1.实地考察的照片2张(与纸质版的论文一起交)2.自拟题目,写成至少2000字的论文 1.04“理想信念熔铸”系列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与传播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与推广/100人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涵养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选课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参与主题活动的设计、活动组织工作,按要求提交个人参与活动的文字总结、图片或视频资料1.0学工部学工部李萌国情国策研究与宣讲/100人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成才梦融入国家富强梦,在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理想选课学生每人确定2个研究选题,制作宣讲提纲、ppt等进行现场宣讲或制作10-15分钟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1.0学工部黄振翔5“诚信守法人生”系列实践校园诚信法治活动实践/100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立身之本、立业之本法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遵纪守法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开展诚信法治主题活动实践,强化学生的诚实守信与遵纪守法意识,激励学生在大学期间和毕业后的人生奋斗历程中成为诚信守法的表率选课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参与主题活动的设计、活动组织,按要求提交个人参与活动的文字总结、图片或视频资料。
也可以以“新媒体诚信法治”实践专题项目的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原创图文作品或视频作品的方式结课1.0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系思想道德教育系系主任张晓红校园模拟法庭实践/100人校园模拟法庭能够再现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合议庭评议到宣判等司法审判实践过程,是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真实案例的模拟开庭审理,切身感受法律的庄重威严、公平公正,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有效预防违法犯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选课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模拟法庭设计活动方案、组织现场模拟、形成活动图文及视频总结1.06暑期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限人数)暑期社会实践主要帮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课堂中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接受教育、增长才干、锻炼品格,培养团队精神,提高文化素质和自身修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实践活动主要以6-12人团队形式参与,需配1名指导教师实践内容紧密围绕乡村振兴,分为专项行动和自选主题参与并完成学校统一组织的实践活动,以小队为单位,按要求提交实践总结材料(具体有调研报告、社会实践总结报告、新闻稿、照片、视频,以及其他能反映实践成果的材料和每年度规定的必选内容,部分专项行动需根据实践内容提交其他指定材料)。
2.0团委团委书记尤泳7寒假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限人数)寒假社会实践主要组织学生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国家扶贫开发战略、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等,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参与并完成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以小队为单位,按要求提交实践材料具体有问卷反馈、实践总结等能反映实践成果的材料,每个专题要求不同)1.0团委团委书记尤泳8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不限人数)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满足公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与实现青年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使我校广大青年志愿者在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学生从志愿北京网站上自主申报志愿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志愿服务,在服务中体悟志愿精神,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从而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1、学生需在志愿北京平台上注册成为志愿者2、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总时长不少于80 小时,其中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时长不少于50小时,仅以“志愿北京”平台认证为准注:所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分为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和大型赛会类志愿服务项目。
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必须为我校已在志愿北京平台成功立项的志愿服务项目,大型赛会志愿服务项目须为经过校团委审核批准通过并在志愿北京平台立项公开招募志愿者的大型赛会类志愿服务2.0团委团委书记尤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