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输线模型原理公式的详细推导.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8756371
  • 上传时间:2018-05-0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72.0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传输线原理传输线原理 1、传输线模型的前提假设、传输线模型的前提假设 (1)忽略金属电阻,假设金属为等势体; (2)假设电极下方半导体和相邻电极之间半导体的薄层电阻相同 2、模型推导及物理解释、模型推导及物理解释 Figure 3 Current transfer from semiconductor to metal represented by the arrows. The semiconductor/metal contact is represented by the CshR equivalent circuit with the current choosing the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 +__+u(x+dx)u(x)i(x+dx)i(x)GdxRdx图 4 微分电路 对微分电阻进行计算:/() /CCSshdRW dx dRRdx W (1) 所以图 4 中的shRRW,CWG 根据等效微分电路可以列出方程: ()( )( ) ()( )( )u xdxu xRdx i x i xdxi xGdx u x(2) 方程可以改写成: ( )( )( )( )du xRi xdx di xGv xdx (3) 写成二阶常微分方程的形式: 2 2 22 2 2( )( )0( )( )0d u xu xdx d i xi xdx (4) 该常微分方程组的通解形式为: 12120( )( )xxxxu xAeA eAeA ei xZ (5) 其中,01shCRZRGW。

      1、当给定边界条件0x 处电压、电流分别为1U、1I时,代入通解中求出系数得出最终解(部分文献给出这样的形式) : 11011011011000( )22( )22xxxxUIZUIZu xeeUIZUIZi xeeZZ(6) 将解的形式改写成双曲函数的形式: 1101 1 0( )coshsinh( )coshsinhu xUxIZx Ui xIxxZ(7) 2、如果给定边界条件0x 处电流为(0)0i,xL处电流为( )i LI,可以求得系数为0 122sinhI ZAAL,最终解为(部分文献给出这样的形式) : 0( )coshsinhI Zu xxL(8) 由于图 4 中的 x 坐标定在接触电极的右端,改成接触电极的左端,上述方程应该变成: 0( )cosh()sinhI Zu xLxL(9) 电压曲线在图 5 中画出, 可以看出当电流从半导体流入金属时, 接触电极下方的电压随 着 x 轴 的方 向而 衰减, 当电 压衰 减到1/e时 的位 置称 为电 流的 扩散长 度, 有1/TCshLR, 扩散长度可以看成电流从半导体流入金属时, 在电极下方大部分电流扩散的距离。

      将方程改写成 cosh[()/]( )sinh( /)shCTTIRLxLu xWL L(10) Figure 5 Normalized potential under a contact versus x as function ofC, where x=0 is the contact edge. 10,50,10/shLm Zm Rsqure. Figure 6 Transfer length as a function of specific contact resistivity and semiconductor sheet resistance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