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缘政治-详解.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98153840
  • 上传时间:2021-09-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8.26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地缘政治-详解 (重定向自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Geopolitics)又称为“地理政治学”、“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说中的一种理论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目录 1 什么是地缘政治[1] 2 地缘政治的源起 3 地缘政治的涵义 4 地缘政治斗争的内容 5 地缘政治的主要理论[1]o 5.1 传统地缘政治理论 5.1.1 海权论 5.1.2 陆权论 5.1.3 空权论 5.1.4 德国地缘政治o 5.2 现代地缘政治理论 6 地缘政治的主要影响 7 参考文献什么是地缘政治[1]  地缘政治在地缘政治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有关地缘政治的若干解释在英文中,“geopolitics ”一词既可指地缘政治理论,亦可指地缘政治现实,其涵义具有多重性在中文文献中,相关的词主要有地缘政治学和地缘政治两个,前者的涵义相对单一,而后者则是个复合概念  前苏联学者拉祖瓦耶夫提出地缘政治学三种含义:第一,地缘政治学突出了地理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侧重于地理对政治的影响;第二,把地缘政治学推广到列强争夺世界或地区优势和权力的斗争上,最一般的是,人们称国家间竞争,特别是全球性竞争的典型情况为地缘政治。

      第三,认为地缘政治学首先反映了国际舞台上争取权力的斗争同地理的联系,地缘政治学被看作外交政策的工具,它从地理决定论原则出发规定外交政策的可能性和优先权  美国学者奥图赛尔(Gearoid O. Tuathail)认为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有多个含义,他归纳如下:第一,用作描述对特定地区或问题的概览,以便把握被认定为外部事实的明显特征在这种用法下,地缘政治学就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考察的分析工具如,关于 X 的地缘政治,X  可以指石油、资源、能源、信息、中东、中美洲、欧洲等第二,地缘政治几乎是现实政治的同义语图阿塞尔认为这几乎全部来自基辛格的遗产基辛格用地缘政治来描述他力求在世界政治中维持“有利的均衡”的努力地缘政治学是一种不含任何意识形态(或感情)色彩的马基亚维利主义的方法第三,作为大战略的同义语这一视角是关于地理在国际关系中的中心作用该视角把永久的地理因素视为国家行为的驱动力 地缘政治的源起  大部分的人同意,地缘政治学源起于政治地理学而地缘政治理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在1897年所提的“国家有机体”论,以及之后发表的“生存空间”概念但是“地缘政治”这一词,则是源自于瑞典学者鲁道夫•契伦(瑞典语:Rudolf Kjelln)。

      契伦进一步发展拉采尔的理论,用地理来解释政治现象地缘政治的涵义  第一,一种分析国际关系的研究方法或分析工具,或者是其研究成果,即地缘政治学理论  人们通过对地缘政治现实要素的理解,形成观察和分析国际关系问题的视角、思想框架、研究方法等,即形成地缘政治理论,这些思想、观点、分析方法、理论等综合起来构成了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包含地理的和政治的两方面的因素,因此地缘政治学家对地缘政治学的概念定义普遍都强调地理因素与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如法国学者皮埃尔•伽罗瓦认为地缘政治学是“研究国际上权力政治学与其奉行的地理范围之间的关系 法国著名政治家雷蒙•阿隆认为,地缘政治学的主要内容是“把外交-战略关系与对资源作出的地理-经济分析以及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而引起的对外交态度的解释,从地理的角度加以系统化”美国地理学家、“系统政治地理学”的作者 M•格拉斯纳(Martin Ira Glassner)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地缘政治学基本上与为发展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而对地理信息和地理观点的应用有关,在某种意义上讲,地缘政治学可被称为应用政治地理学”格雷(Colin S. Gray)和斯洛恩把它解释为“一种空间关系与历史成因的理论,由此演绎出主张当代和未来政治与各种地理概念密切关联的解释。

      它“把历史与成熟的理论化能力相结合,其结果历来是一种有力的分析框架对于地理因素与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有的学者强调在地理因素的基础上考察国家或国际政治发明“地缘政治”一词的瑞典政治学家契伦把地缘政治学定义为“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学 ”  李义虎认为:“地缘政治学是在自然地理和政治地理统合或结合的基础上对国际政治空间现象所做的系统研究,作为一种理论,就其延伸影响来讲,涉及到国际关系的政治地理因素和国家对外政策(包括军事战略)的地理因素 综上所述,地缘政治理论可以被定义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在地理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着某种特定利益,借助于政治权力来规定和实现自身权利或利益的战略理论  第二,影响国际政治的若干地缘政治要素  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y)指出:“地缘政治是指那些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情况的地理因素的相互结合,强调地理对政治的影响这里,他强调的是影响政治的地理因素影响国际政治的地缘政治要素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国家地缘政治要素,包括国家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特征和自然资源地理位置表明国家在地球上的方位:位于地球的南方还是北方,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地处世界热点范围还是远离是非地区。

      幅员形状是狭长型还是类似圆形,是紧凑型还是松散型地形特征是指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如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和埃及,均处于中纬度气候湿润温暖的平原江河地带等自然环境良好地区第二个方面是区域地缘政治因素,主要包括邻国状况、与邻国之间的地缘关系等邻国状况是指邻国是大是小,是强是弱等一国与邻国之间的地缘关系,既指国家相互之间包括距离、防卫在内的地理关系,又指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根本利益来思考,所形成的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战略关系第三个方面是全球地缘政治因素全球地缘政治因素主要通过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来表现出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关系中对国际事务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等主要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之间形成的具有全局性的稳定的力量对比及其基本状态  第三,以追求权力为目标的地缘政治活动  地缘政治活动是指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控制和影响来追求权力的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的关系互动尼桑卡(H. S. S. Nissanka)认为,地缘政治概念的“中心是为权力而进行的持续斗争,其焦点是理解和研究各国为获得政治权力与保持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所作的各种努力。

      从现实主义角度看,国际政治在本质上是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在一个缺乏规则或规则不健全的国际社会中,不可能自觉形成公平合理的体制和原则对行为体进行公正的利益分配,权力成为决定利益分配的最高原则和根本手段,因此追求权力成为各国的本能和政策目标由于国际政治行为体的权力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的,受行为体的位置、空间、资源等地理因素限制,因此,追求在空间、资源、基地等地理环境方面的优势和有利地位成为地缘政治的主要内容,使地缘政治演变为围绕大陆、海洋、天空等空间主导权,石油、矿产、粮食等资源支配权和战略要地、海洋通道等基地控制权的争斗,其实质是行为体之间特别是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关系纵观国际政治发展史,对资源的争夺是国际战争和冲突的重要动因甚至有学者认为,“资源是地缘政治学说演绎的逻辑起点”地缘政治斗争的内容  地缘政治斗争的内容主要有:  (1)通过对地理空间的控制,谋求霸权或国际关系主导权包括统治或领导世界的能力,在全球或地区格局中的主导或优势地位,以及通过空间实现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控制能力等  (2)通过对资源、贸易、市场、运输线、领土、海洋等关键地理要素的占有或控制,既加强国际政治权力,又获得现实利益,增强国力。

        (3)通过建立地域安全体系,如建立势力范围、缓冲地带等,或作出均势格局安排,谋求有利于自身安全的地缘环境地缘政治斗争是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国家间政治关系产生深刻而具体的影响例如中东地区战乱不断的深层原因就是这一地区蕴藏着世界石油总储量的 60%以上,“只要人类尚未发现可以替代石油的更为有效的新能源,中东地区就难以平静”地缘政治的主要理论[1]传统地缘政治理论  地缘政治学从其 20 世纪初产生到形成,经过一百年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多种学说和理论对国家安全战略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有“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和“空权论”等海权论  “海权论”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海军军官,同时也是历史学家的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经由对英国海军发展与海洋霸权的研究,提出一套以制海权概念解释历史的理论于1890年,出版《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中集中地阐述其海权思想  “海权论”的中心论点是:海上力量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繁荣和安全至关重要任何一个国家或联盟,如果能够控制公海,就能控制世界的贸易和财富,从而控制全世界一个国家获得这种地位的能力取决于它的地理位置、陆地形态、领土范围和、人口数量、民众特征和政府特征六个方面条件。

      富有进取心的国家必须在世界各地进行贸易、依靠海洋去获取海外的原料、市场和基地,而海洋是自然赐予的便捷通道所以,一个国家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必须具有在海洋上自由行动的能力,必要时能够垄断海上贸易,为此须建设一支在国内外拥有作战基地、并有庞大商船队辅助保障的海洋力量陆权论  1904年,英国地缘政治学鼻祖哈尔福德•麦金德(Halford J.Mackinder)发表了“历史的地理枢纽”论文,创立了与海权相对应的“陆权论”  他认为,如果由于早期的海上船运技术优于陆上交通技术,使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占优势,那么,随着陆上交通技术的发展,如铁路的铺设、内燃机车的出现、现代公路和铁路网的建成,从而改变了“人与世界上大部分现实的关系”,加强了欧亚大陆国家的优势地位  在其 1904 年皇家地理学会上宣读的论文《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中,麦金德提出了“枢纽地带”概念他把欧亚大陆中心的内陆地区命名为枢纽地带,相信它是世界政治的枢纽;把紧绕在枢纽地带外的环形地区称为内新月形地带,包括欧洲、中东、印度和中国在内;内新月形地带以外是外新月形地区,包括欧亚大陆边缘的英国、日本及其他诸岛,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以及大洋洲和整个美洲。

        1919 年,麦金德发表了《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一文,继续坚持他强调欧亚大陆核心地区重要性的观点和陆权优势的信念,但对“枢纽地带”的概念做了修改  他把欧亚核心区的范围向西扩大,并用“心脏地带(heartland)”概念代替原来的“枢纽地带”,把欧、亚、非三大陆统称为“世界岛”  他的“心脏地带论”认为:东欧在欧亚大陆内部占据十分独特的重要位置,它是俄国从心脏地带进入中欧、德国向东进入心脏地带的通道,控制了东欧就等于控制了心脏地带,控制了心脏地带就等于控制了世界岛,控制了世界岛就等于控制了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Nicholas Spykman)则于20世纪40年代基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概念,提出了相应的“边缘地带(rimland)”学说他在《和平地理学》一书中提出,东半球的势力冲突有四类:一是在大陆心脏地带与边缘地带之间;二是在边缘地带内的各势力之间;三是海洋势力与大陆沿岸之间;四是西半球的参与  他认为边缘地带比心脏地带更重要,边缘地带在经济、人口等方面的力量都超过心脏地带,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边缘地带;世界的基本矛盾并不是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的对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