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喜班修学辅助材料(完整·慧定).doc
25页同喜班修学辅助材料第一课第一课1、、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初级学员手册》前三部分:“缘起”、“宗旨”、“修学内容”二、学前思考二、学前思考这是什么样的组织?到这里学佛,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我来这里学习,会得到怎样的引导?仔细想一下,我加入这样的共修团体,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每周一次共修,每次要半天时间,我准备好了吗?每天还要花一定时间修学,能否做到?三、学习重点和目的三、学习重点和目的1、认识三级修学模式的内涵和重大意义2、认识书院的宗旨,了解这是什么样的修学团体3、了解整个初级阶段的修学内容四、共修讨论四、共修讨论1、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书院这套修学体系的意义、内涵有何认识2、结合宗旨的学习,谈谈你对书院这个修学团体的认识3、初级阶段有哪些修学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说明:每次共修大概提 2—4 个问题,个别内容会有 5 个问题,如果问题是 3 个以上,时间不够的话,有的题可以选择性地请部分同修分享,不必每个人都分享)五、学后检验五、学后检验1、我对书院这个团体有什么新的认识?对加入同喜班学习,信心增强了吗?有珍惜之心吗?2、导师为什么要施设三级修学模式?这套教法的殊胜处在哪里?3、今后要修学哪些内容,我心里清楚了吗?第二课第二课一、学习内容一、学习内容《初级班学员手册》后五部分:“自修准则”、“共修准则”、“共处规则”、“学习公约”、“共修轨则”。
二、学前思考二、学前思考我已经知道这是什么样的组织,看起来是让人信任、向往的修学团体,三级修学模式也很契合当下学人的需要那我在这个班学习,是怎样的方式?平常要做些什么?要怎么学习呢?三、学习重点和目的三、学习重点和目的1、明白自己要怎样自修(态度、方法)2、明白共修是怎么回事(方式、主题、仪轨)3、认识共处的五和规则,懂得在书院内如何相处4、了解、熟知学习公约四、共修讨论四、共修讨论1、自修时要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2、为什么要一起共修?怎样共修清楚了吗?3、对于共处规则的具体内容,你都清楚了吗?能严格执行吗?4、学习公约的内容,你都能理解和接受吗?五、学习检验五、学习检验1、进入这个班级后,我必须做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对这个班级,我能奉献什么?2、今后,不管是共修还是自修,要怎样学习,我清楚了吗?3、经过这两次共修,我对书院及其修学模式是否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接下来的学习更加期待了吗?第三课第三课一、学习内容一、学习内容《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二、学前思考二、学前思考从小到大,我们会选择去相信什么,不去相信什么很多人都说,宗教信仰是迷信,是精神无聊时的寄托,是痛苦的安慰剂,真是如此吗?在我们的人生中,信仰究竟意味着什么?信仰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三、学习重点和目的三、学习重点和目的1、思考信仰对人生的意义。
2、认识什么是迷信,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宗教信仰3、正确认识佛教与理性、科学的关系,以及佛教对社会的意义4、正确看待信仰中存在的偏差现象四、共修讨论四、共修讨论1、活着,需要信仰吗?信仰对人生意味着什么?2、怎样正确看待宗教和迷信的关系?3、佛教是消极的吗?会妨碍社会进步吗?4、以信仰中的各种偏差现象为例,谈谈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五、学后检验五、学后检验1、通过这次学习,我是否认识到信仰对人生的意义?认识有多深?2、对信仰,尤其是对佛教的认识,和学习之前有什么不同吗?3、对佛教是不是产生了好感?这种好感,源于什么?第四课第四课一、学习内容一、学习内容《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二、学前思考二、学前思考佛教,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在古代中国我们推崇备至的许多文人雅士,如苏东坡、王维、白居易、范仲淹等,本身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但是,我们平时了解得并不多佛教和传统文化到底有怎样的密切关系?三、学习重点和目的三、学习重点和目的1、了解佛教对传统文化各领域的影响,认识到佛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从佛法的角度来认识幸福,并了解佛法“空”的智慧四、共修讨论四、共修讨论1、结合某个领域,谈谈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佛法是如何看待幸福的?你觉得有道理吗?五、学后检验五、学后检验1、我是否认识到了佛教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对佛教有了新的认识?2、我幸福吗?为了得到幸福,我需要做哪些调整?第五课第五课一、学习内容一、学习内容《人生五大问题》二、学前思考二、学前思考因为家庭、事业、学习等,我们每天不得不去面对很多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而精疲力尽我们被这些问题淹没了,而很少去思考跟我们的人生、生命最息息相关的几个问题,比如幸福是什么,命运是什么?是我们在掌握命运,还是命运在掌控着我们?活着究竟为了什么,生从何来,死往何处?这些问题想起来似乎很麻烦,但只要活着,就无法回避,不是吗?三、学习重点和目的三、学习重点和目的1、学习用佛法的角度来看待幸福2、用佛法的智慧来审视“我”是什么,认识我执对生命的危害3、了解、认识生命的轮回4、认识命运5、思考活着的意义四、共修讨论四、共修讨论1、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幸福如何理解?佛教认为人生是苦,你接受吗?2、“我”是什么?我执带来的危害有哪些?3、生死轮回是怎么产生的?你能接受吗?4、命运由什么决定?你能接受吗?5、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五、学后检验五、学后检验1、对现有的人生,我是否开始用新的眼光来认识?2、如果用佛法的角度来审视人生的这些问题,我能完全理解和接受吗?不能理解和接受的有哪些?为什么?第六课第六课一、学习内容一、学习内容《佛教怎么看世界》二、学前思考二、学前思考我们经常说到世界,世界到底是什么?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显得如此渺小,我们有能力认识这个浩瀚、神秘的世界吗?我们现有的种种认识,能正确认识世界吗?对世界的认识,与人生有何关系?三、学习重点和目的三、学习重点和目的1、认识到宿命论、神佑论、偶然论等不能正确认识世界。
2、了解佛教如何认识世界的结构、生成与演变3、了解佛教怎样认识世界的本原4、了解佛教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四、共修讨论四、共修讨论1、宿命论、神佑论、偶然论等能如实认识世界吗?为什么?2、从佛法的角度来看,世界的结构、形成和演变是怎样的?3、佛法如何看待世界的形成?你觉得有道理吗?4、佛法如何认识世界的本质?你觉得有道理吗?五、学后检验五、学后检验1、佛法对世界的认识,能接受多少?哪些还不能接受?为什么?2、在学习之前,你是怎样看待世界的?学了之后,有哪些改变?第七课第七课一、学习内容一、学习内容《佛教的环保思想》二、学前思考二、学前思考环保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环境的压力到底从哪里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让人触目惊心的环境破坏?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三、学习重点和目的三、学习重点和目的1、从佛法的角度认识环境污染的根源2、认识到现有的生活方式、观念、心态等,对环境的破坏3、认识到真正的环保要从哪些方面做起四、共修讨论四、共修讨论1、佛法认为,环境破坏的根源是什么?你觉得有道理吗?2、我们现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态等,对环境造成怎样的破坏?3、从佛法的角度,保护环境应从哪些方面着手?你对哪一点最有感触?请分享。
五、学后检验五、学后检验1、佛教的环保思想,我都接受吗?2、我对环境破坏的根源、环保的途径有哪些新的认识?3、我以后要采取哪些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第八课第八课一、学习内容一、学习内容《佛教的财富观》二、学前思考二、学前思考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生存而奔波,人人都渴望拥有财富,都在追求财富然而,财富对于人生,意义有多大?拥有财富,就拥有幸福人生吗?很多人反而变成财富的奴隶,越活越痛苦,原因是什么?三、学习重点和目的三、学习重点和目的1、用佛法的角度来正确认识财富,了解如何追求财富和支配财富,成为财富的主人2、认识到精神财富的重要性四、共修讨论四、共修讨论1、佛法是如何认识财富的?2、要怎样追求财富和支配财富,才能成为财富的主人?3、为什么要进一步追求精神财富?五、学后检验五、学后检验1、对财富的认识,和以前有什么不同?佛教的财富观,我完全认同吗?2、今后要如何追求财富、支配财富?第九课第九课一、学习内容一、学习内容《生命的回归》二、学前思考二、学前思考从墙上的一株小草,到地上的一只蝼蚁,到具有高度理性的人类,生命盛开在我们目光所及的每个角落生命如此不同,又如此相似——有生有死,轮回往复。
生命到底是什么?我们的生命,要回归何处?三、学习重点和目的三、学习重点和目的1、认识到错误观念对生命造成的伤害,了解佛法的正见2、认识到现有生活方式对生命造成的伤害,回归自然的生活3、认识到“我执”对生命造成的伤害,了解无我的真理四、共修讨论四、共修讨论1、结合现实,谈谈我们的认识为什么要回归?如何回归?2、我们为什么要回归到自然的生活?请结合现实分享你的体会3、我执给生命带来怎样的伤害?如何回归生命的本来?五、学后检验五、学后检验1、对自己原本习以为常的很多观念和生活方式,乃至对“自我”,是否产生了怀疑?今后要有所调整吗?2、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是否认识到佛法对生命的重大意义?是否对修学佛法产生了更强烈的信心和意愿?第十课第十课一、学习内容一、学习内容《佛教对心理问题的解决》二、学前思考二、学前思考我们最常接触,却又最不了解的,是我们的“心”每时每刻,我们都要去面对各种情绪、各种心理:痛苦时深陷其中,无处逃避;兴奋时欢喜雀跃,狂心难歇;沮丧时垂头丧气,无精打采;绝望时万念俱灰,了无生趣……心到底是什么?要如何改善心理,调伏自心?三、学习重点和目的三、学习重点和目的1、认识心的特征2、认识佛法是如何改善心理的。
四、共修讨论四、共修讨论1、心的特征有哪些?结合某一点谈谈你的认识2、佛法是如何改善心理的?你觉得有道理吗?五、学后检验五、学后检验1、通过学习,我对心有哪些新的认识?2、对于佛法改善心理的途径,我获得哪些认识,有多少认同?第十一课第十一课一、学习内容一、学习内容《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二、学前思考二、学前思考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对生命已有了一定的认识,讨论了人生的五大问题在这里,我们还要继续思考:在这个物质极度丰足、生活极为便利的时代,人生为什么还是充满着痛苦?原因是什么?我们一辈子孜孜以求的幸福,难道是遥不可及的吗?如何抵达幸福的彼岸?三、学习重点和目的三、学习重点和目的1、从佛法的角度来认识生命痛苦的真正原因2、用佛法来认识解除痛苦的真正途径四、共修讨论四、共修讨论1、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体会2、我们要通过哪些方法获得幸福?你觉得有道理吗?五、学后检验五、学后检验1、我对生命是否有了进一步的思考?2、造成生命痛苦的五大原因,我认同了多少?3、为了得到幸福,今后我要朝怎样的方向努力,清楚了吗?第十二课第十二课一、学习内容一、学习内容《人生佛教的思考》二、学前思考二、学前思考提起人生佛教,我们似乎并不陌生。
尤其是太虚大师的“人成即佛成”,学佛的人都很熟悉可是,仔细一想,什么是人生佛教?似乎又说不上来佛教的弘扬为何会出现人生佛教?它是什么样的概念?有什么意义?又存在怎样的问题?三、学习重点和目的三、学习重点和目的1、了解人生佛教的内涵及产生背景2、了解人生佛教的思想特征3、了解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情况4、了解人生佛教在弘扬中的偏差现象四、共修讨论四、共修讨论1、从产生背景、内涵和思想特征三方面,谈谈你对人生佛教的认识2、如何看待人生佛教的弘扬情况及其偏差现象?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五、学后检验五、学后检验1、学了这一课,我对人生佛教有多少认识?2、我对佛教在当代的弘扬,有了哪些思考?第十三课第十三课一、学习内容一、学习内容《佛教在当代社会》前三节二、学前思考二、学前思考自释迦牟尼佛弘法设教开始,佛教至今已传承了两千五百多年,穿越了久远的历史在当今时代,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信仰者本身的素质,都有了较大的不同在此情况下,佛教要如何顺应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如何才能健康发展,进一步弘扬?三、学习重点和目的三、学习重点和目的1、认识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2、正确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