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煜:浪淘沙令_帘外雨潺潺.docx
3页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作者:李煜原文: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 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 上人间注释: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 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 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 是别格2、潺潺:形容雨声3、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4、 罗衾(音q n):绸被子5、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6、身是 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7、一晌(音shdng): 一会儿,片刻 一作“饷”(音xi^g)8、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9、凭栏: 靠着栏杆10、江山:指南唐河山翻译: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 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i娱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 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 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赏析:据《西清诗话》谓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 “南唐李后主归 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 帘外雨潺潺……’ 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从此词 低沉悲怆的基调中,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 可以 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 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 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 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 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 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下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 “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容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 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 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 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 ,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 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 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 是此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 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正如王国维在《人 间词话》中所说:“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hellip;…‘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 气象耶?”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 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 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李煜的词集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虞美人;风回 小院庭芜绿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