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族乐器论文有关民族乐器的论文民族乐器的论文-三十六簧方笙的演奏与推广.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2261850
  • 上传时间:2017-11-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0.1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民族乐器论文有关民族乐器的论文民族乐器的论文-三十六簧方笙的演奏与推广摘 要:三十六簧方笙是一种表现力丰富的加键半音笙它音位排列科学、音域宽广,在演奏上和声丰富、转调便捷、音色甜美如今, 在独奏、小型民族乐队的伴奏、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合奏中都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围绕三十六簧方笙的演奏与推广展开论述,对三十六簧方笙的形成轨迹做简单梳理, 分析三十六簧方笙的演奏技巧和优越性,并对其推广普及提出几点看法, 以增进广大笙爱好者对三十六簧方笙的了解和关注 关键词:三十六簧方笙;形成;演奏;推广 引言 笙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也是世界簧管乐器的鼻祖在民间吹打乐和民族乐队的演奏中,它起着重要的融合作用它主要用于捧、抱伴、烘托气氛要想使笙从一个伴奏乐器成为一种独奏乐器而出现于舞台,就必须要在笙的音域、音色、音量、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改革 自二十世纪中期以后,随着民族乐队的迅速发展和乐曲创作的复杂化, 传统笙在实际演奏中出现许多不足和难以克服的困难,主要是: 音量较小,音域狭窄、转调困难、不能按照作曲的需要演奏和声等等为了满足笙独奏和笙在乐队中的需要,一些演奏家和笙的制造者对笙进行了改造, 出现了加键笙、扩音笙、转盘笙、抱笙等多种形制的高、中、低音笙,音域也在不断完善。

      三十六簧方笙,是由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杨大明、笙制作技师张子瑞等人在方笙的基础上,从加簧、加键、扩音三个方面进行改良而形成的它音域宽广、音量宏大、转调便捷,既可演奏传统和音,又可演奏大小三、大小七及其转位等结构复杂的和弦及和声进行,表现性能在传统笙的基础上得到大大拓展, 成为现代笙族乐器里的主角1986 年,在湖北武汉市召开了全国笙规范化研讨会 ,经笙演奏家、制作家们多次研究,推荐它为改革笙的规范笙下面, 本文就三十六簧方笙的形成、演奏和推广三方面展开论述,对三十六簧方笙的形成轨迹做简单梳理,分析三十六簧方笙的演奏技法和优越性, 并对其推广普及提出几点看法一、 笙的历史演变概况 谈到三十六簧方笙的演奏与推广,首先要对乐器的形成轨迹有个大致的了解三十六簧方笙是在传统笙基础上改良而成的,不论音色、音质、形制以及发音原理和演奏手法都是在保持传统风格及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因此先对笙的发展轨迹作简要梳理 笙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十五世纪,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和” 的记载,(古时大笙称之“竽”, 小笙称之 “和”), 西周时期的著作《诗经•小雅•鹿鸣》内写有“吹笙鼓簧”, 《尚书•益稷》中也有“笙镛以间” 的记载。

      由此可见 ,笙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在先秦时期,笙作为重要的吹奏乐器,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唐诗曰“凤凰三十六,碧天高太清”,“玉桃花片落不尽,三十六簧能唤凤 ”;在陈杨的《乐书》(成书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 110 年) 记有“ 今太常笙浊声以十二,中声十二, 清声十二,俗呼曰‘凤笙’孟蜀主所进此笙有浊、中、清三组音组成, 每组都由十二个半音组成以上证明唐代就有 36 簧半音笙 然而自唐代以后,由于外域音乐传入,尤其是“燕乐” 的兴起和弹拨乐的广泛使用,笙开始衰弱,并从原先的主奏、领奏乐器逐渐跌落为戏曲说唱乐队中的伴奏乐器之后,笙离开宫廷,流入民间,发展非常缓慢 ,簧管数日益减少到宋、元、明、清时期,普遍应用的笙为十七簧圆形笙, 外观基本和现代笙一样,但受音域和转调困难等因素的限制,只用于民乐合奏或为地方戏曲伴奏, 完全失去了领奏、主奏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以著名的笙演奏大师胡天泉、闫海登两位先生为代表,他们以“ 凤凰展翅” 、 “ 晋调” 等曲目重新将笙推向了独奏舞台为了满足笙独奏和笙在乐队中的需要,一些演奏家和笙的制造者对笙进行了改造,出现了加键笙、扩音笙、转盘笙、抱笙等多种形制的高、中、低音笙,音域也在不断完善。

      成功研制的现代笙完全替代了传统笙在乐队中的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笙在乐队中转调难、音域不全的缺陷 二、三十六簧方笙的形成及其性能的优越性 (一) 三十六簧方笙的形成 三十六簧加键扩音方笙是由北京民族乐器厂管乐技师孙汝桂、中央民族乐团笙演奏家王慧中和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笙演奏家杨大明共同研制的其结构采用的是流行于河南、安徽一代的方笙形制,将 36 根笙管分前、中、后三排平行排列,左右两边开口,并在笙管上加共鸣管;其外观造型仍保持了 “凤型”这一传统风格,有凤头(长的吹咀嘴)、凤身(笙斗部) 凤尾( 笙苗部),做工精美, 不失民族特色(见下图) 在 30 多年的不断研制、改革和实践中,三十六簧加键扩音方笙已经日趋完善, 音域 g 至#f3 (近三个八度), 极大地提高了表现力 三十六簧方笙图 不少演奏家、教育家被该笙的优越性能所吸引,很快就接受使用, 并创作演出了许多风格新颖的作品,丰富了演奏技法,提高了笙的演奏技艺   (二) 其性能上的的优越性 三十六簧方笙由于吸收西洋木管之优点,扩展音域, 构成三个八度的半音阶音律,转调方便,胜任大篇幅的旋律演奏,具备颗粒性强 ,音色华丽、清澈、悠扬等特质,在乐队中经常但任领奏、华彩的演奏。

      因此, 演奏者在吹奏时,重要的问题就是了解它的特点,这样,才能在演奏时做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音域宽广 ,音位排列科学合理以下为三十六簧方笙音位音域图: 此乐器采用了八度音苗并排的音位排列(见上图),这既可以两个八度、三个八度叠置使用, 也可只用其中任何一个此排列指法有规律, 在实际演奏中易于学习和掌握传统的笙主要以十七簧笙为主,音域仅有一个半八度, 而且半音不全,高音多,缺乏富有表现力的中、低音,乐曲进行当中无法演奏一些升降号较多的曲目而三十六簧方笙拥有三个八度的半音阶音列,如图所示: 音区从小字组的 g 跨到小字三组的升 f,音域大大扩展,笙的表现力得到极大丰富 ,为未来乐曲的改编和创作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前景! 2、按键控制发音,演奏指法灵活方便在传统笙的基础上加簧加键改良而来的三十六簧方笙,不仅保持了外形的美观,而且演奏指法更加灵活方便既能演奏传统四、五、八度和声,又能奏出完整的和弦, 真正的做到了合理、方便和科学克服了传统笙笙苗加的越多演奏越不方便的缺点,用加键取代按孔, 在笙苗的上端开一音窗,用按键控制发音,解决了传统笙的漏气、费气问题,发音灵敏度得以提高,使其对演奏技法方面的潜力得到更大的挖掘, 按指上也方便了许多。

      3、音量宏大 ,音色纯正甜美、清澈悠扬高音区:音色明亮甜美, 清脆透明;中音区:柔和、丰满、圆润;低音区:音质低沉、苍劲、和弦色彩浓郁 ,单音旋律亦感人倍至实践证明由于方形笙斗四边为棱角形,气流冲击簧片发音时, 笙斗内四面发生折射回声,因此,方形笙斗产生的音量比圆形笙斗大,声音具有穿透力4、在演奏记谱方面用该笙看五线谱演奏、参加乐队的排练演出, 要比看简谱演奏方便得多,因为在乐队中,有的作品转调较多,而且主要演奏西洋和声,笙的传统和音较少,这样,用三十六簧笙看五线谱演奏,不需要过多考虑笙的把位, 不用担心转到不熟悉的调上,只要熟悉了该笙的音阶, 这个问题的解决就轻而易举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三十六簧方笙在演奏单音方面弥补了传统笙演奏单音旋律不流畅的不足它能够快速、流畅的演奏各种风格的中、外乐曲,发音也更为丰满 三、三十六簧方笙的演奏技法 天津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附中主办的“著名笙演奏家王慧中教学讲座”于 2010 年 4 月 9 日在天津音乐学院附中举行他示范讲解了 36 簧方笙的各种演奏技巧并提出了“36 簧加键方笙独奏艺术传统化”的独特见解36 簧方笙的独奏艺术不仅要吸收借鉴西洋管乐器键盘乐器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中国笙的传统和声、传统技巧和笙的传统风格。

      王慧中还用三十六簧加键方笙现场演奏了多首不同风格的乐曲:有他创作的乐曲《傣乡风情》、还有传统风格的经典乐曲《凤凰展翅》以及外国名曲《野蜂飞舞》,最后还与笛子演奏家杜次文合作奏了传统乐曲《五梆子》,展示了 36 簧方笙的传统伴奏吹法这充分体现了三十六簧方笙演奏技法及演奏风格的多样性下面,就三十六簧方笙几种极具特色的演奏技法进行简单的分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