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word版)《师说》导学案伯阳版.doc
10页完整word版)《师说》导学案伯阳版导 学 案 装 订 线 课题:《师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积累:“传、师、道”3个文言实词, “于、之、其” 3个文言虚词. “受(授)、不(否)、读(逗)”三个通假字.2、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预习案】1、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世称 “韩昌黎”,死后谥号“文",故又称“韩文公”.韩愈和柳宗元 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2、写作背景: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寒门和高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可见一斑,“魏晋氏以下,人益不师事,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这千古佳文。
3、解题:“说”是一种议论文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以前学过的《捕蛇者说》、《爱莲说》、《马说》等都属于这类文体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的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基础自测(1)给加点字正音句读( ) 或不焉( ) 相师 ( ) 欤( ) 郯( )子 传道( ) 老聃( ) 蟠( ) 苌弘( ) 近谀( yú ) 作师说以贻( yí )之(2)找出下列通假字并翻译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不焉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探究案】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小学而大遗 位卑则足羞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 今: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 今: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 今: 小学而大遗 古:① ② . 今: .句读之不知 古: 今: 。
今之众人 古: 今: 吾从而师之 古: 今: 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 今: 【课堂达标】近三年高考试卷中出现的该课名句(1)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君子不齿,今 ,其可怪也欤! (2012全国卷)(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 2013北京卷)(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 (2012江苏卷)(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2010年上海秋季卷)(5)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 (2010年福建卷)【课外链接】1、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课后反思】这节课我学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评价: ___ 组内评价: ____ 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2、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探究复习案】1、掌握下列特殊句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之”为提宾标志)不拘于时,学于余 (被动句,状语后置)师不必贤于弟子 (状语后置)2.一词多义 (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 ) 吾从而师之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 吾师道也 ( ) (2)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 策之不以其道 ( ) (3)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其皆出于此乎( ) 其可怪也欤( )吾其还也( ) (4)于耻学于师( ) 其皆出于此乎( )不拘于时(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师不必贤于弟子( )3、总结本文重点虚词的用法之: 古之学者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读之不知 作《师说》以贻之 其: 其为惑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于其身也 4、按要求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翻译(1)表明中心的句子: (2)表明教师作用的句子: (3)表明从师必要性的句子: .(4)表明择师标准的句子: (5)表明择师原则的句子: 【探究案】三、请在文中找出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的内容,并说明对比的结论.(反面论证)四、找出文中其他论证方法(正面论证)五、本文的语言特色【课堂达标】做《金太阳导学案》第72页课程达标测验【课外链接】文言文翻译方法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课后反思】这节课我学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评价: ___ 组内评价: ____ 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检查背诵情况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专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砚说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