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浮华落尽 平淡归真.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9983959
  • 上传时间:2018-05-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苏苏 轼轼 婉婉 约约 词词 浅浅 论论人文学院 06 级汉语言文学(1)班 王 妍内容摘要内容摘要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以卓异的天才、广阔的视野、旷达的性格、奔放的激情,挥洒凌厉无比的词笔,开创一代豪放词风他所创造的以诗为词,为文坛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成为中华文学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但他的婉约词写得也非常出色如绵绵春雨,润物细无声,洗尽了人间纤尘本文从苏轼婉约词的内容、风格和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突出其在婉约词领域取得的成就关键词:苏轼关键词:苏轼 婉约词婉约词 内容内容 风格风格 意境意境婉约即委婉含蓄之意婉约词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一种创作手法自后唐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闺怨、相思、离情别绪、春花秋月便成词作的一大题材婉约词上承花间词,与花间词一脉相承,但是与之相比,婉约词内容上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传统题材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仍是以及婉约词为主流,主要是一些男女相思、闺阁幽怨的艳情之作,直至苏轼才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词推入正宗高雅的文学殿堂。

      [注 A]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 年)中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因于主张新法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贬为杭州通判,苏轼词的创作就是从此时开始的元丰二年,因在著名的“乌台诗案”中被以“作诗讪谤朝廷”之罪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词来抒发心中的忧愤,表达他的人生态度哲宗元佑年间,高太后临朝,司马光执政,苏轼被召回京,被委任为朝奉朗知登州,后迁为礼部朗中,又迁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又历任知杭州、知颍州、知扬州、知定州哲宗亲政后,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后,在遇赦北归的路途中,于靖国元年(1101 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 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注 B] 一、悼亡、景物与田园词一、悼亡、景物与田园词苏轼作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刘熙载《艺概》 ),其婉约词也如此在内容上既有塑造亡妻形象,抒发思念之情的悼亡词,也有语气清新的景物和农村田园词若从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角度分析,其婉约词大致可分为四类:(哪 4 类?列出题目为好你文中为何只有悼亡词一类?)《江城子》 (乙卯 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注 2] 一首《江城子》 ,近千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的心,堪称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文笔细腻绵密、凄清幽独,黯然魂销但绝非易安的词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而是读出来让人觉得凄婉哀绝之情满满的已经冲出口,荡气回肠,余音袅袅,回味无穷,字字句句沁透着孤绝的阳刚之美这是苏轼写给原配王弗的抒发的情感自然深挚、凄恻、哀婉、缠绵,在苏轼婉约风格的词中堪称一绝王弗于治平二年(1065 年)逝世,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年) ,岁次乙卯,距离妻子死去刚好为十年,所以说是“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自难忘 ”是说词人即使不去思念亡妻,也无法忘怀可见王弗在词人心中的份量有多重,既然无法忘记难免会有想起的时候这一句看似矛盾,事实并不矛盾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想到爱妻已死,感慨万千,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办法在一起诉说这些年的凄凉遭遇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词人的一种假设,即使彼此相逢,只怕也相互不认识了十年的宦海浮沉,早已容颜非昔,鬓发全白,为下文的记梦作铺垫。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作者梦到了妻子正在一个梳妆的情景一句相顾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无声胜有声的悲痛之感一个梦把过去拉回了现实之中,但美好情景已不可能再出现这个梦也使人感到无比的凄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 ”词人料想长眠地下的爱妻为了眷恋活着的亲人也该肝肠寸断了吧!“明月夜,短松冈 ”化情思为景物,将作者的思念通过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出来 实际上,在苏东坡一生中的三位女性中,最为苏东坡青睐,也为世人传为佳话的,并非王弗,而是叫做王朝云的妾在苏东坡的妻妾中,王朝云最善解苏东坡心意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答:“文章 ”一说:“见识 ”苏东坡摇摇头,王朝云笑道:“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时宜 ”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苏东坡在杭州四年,之后又官迁密州、徐州、湖州,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使,这期间,王朝云始终紧紧相随朝云死后,苏东坡也曾提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字里行间看到的也是深切地怀念和叹惋然而仔细地读来,苏东坡对王朝云的感怀更多的是一种“知音难觅,和者寥寥”伤感,而对于王弗则是痛彻心肺的悲情。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干行 ” 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也只有梦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超越一切的界限和有限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将这首词同贺铸的悼亡词《鹧鸪天》作一对比,可见贺词一字一句,从细处着笔,于平静的笔端饱含对亡妻的依恋追怀,感情沉郁而哀叹阊门还在,却物是人非词人尽管有着锥心之痛,都没有痛哭流涕,一句反诘“同来何事不同归”道尽了内心强压的悲苦接着词人睹物抒怀,以“清霜”,“头白”喻年老,以梧桐半死,鸳鸯失伴抒写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怀,比喻形象贴切原上草”两句,既是以草上露干比喻妻子新丧,又以青草离离的荒郊景象引起下面的“旧栖”“新垅”,烘染了凄凉气氛,恰如其分的流露出对亡妻的一片柔情相对于苏词“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更多了一种失落的幽叹,词中不着一泪字,读之却令人潸然泪下苏词的感情则大开大合,淋漓尽致地抒写夫妻间的深厚情爱, “自难忘”、 “肠断”、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都是作者直抒胸臆之词,流露了作者的对亡妻的一往情深作者还借助梦境,逼真地描叙了一幅夫妻久别重逢的感人场面,以虚映实,虚中见实,表现了夫妻间的真挚情爱。

      除此以外,词人还展开丰富的想象,作了大胆的设想,把死后本无感觉的人想象成有情有义之人,在黄泉下一样思念和关怀着词人,兼有着凄凉无奈之感,看似痴人说梦,其实寄寓着词人对亡妻的深入的了解及深切的关怀之意可以说,两首悼亡词是各具千秋:“梅花荪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苏轼的婉约词中还不乏一些清新可喜的景物和农村风情词,清丽妩媚,词情婉转,洋溢着生活气息、泥土芳香苏轼的景物词有《杨花词》 , (请作分析此词内容及表现手法 )田园词的代表作,是他在徐州任上写的《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蓠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炒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这是多么温馨恬然的田园风光!这又一次拓展了婉约词题材,使宋词走出了花间小径,融入生活,有了清新气息和活泼生机 (内容单薄,请增加材料 )二、忧而不怨、明快清朗的风格二、忧而不怨、明快清朗的风格苏轼词打破了宋词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方面的传统和缠绵悱恻的抒情,语气变的爽快利落,与此同时将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理想和哲学思考巧妙地融合其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卜算子》中:“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影惊起却回来,有恨无省。

      拣尽寒技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全词塑造了一只孤独寂寞的鸿雁形象,寄托作者在遭受政治挫折之后孤独,迷惘的心境和孤高不屈的态度写得幽深清绝,每个意象都凸现幽寒的气氛,全词笼罩了一层浓厚的孤独和感伤却又不显哀怨,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在《蝶恋花》中: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首词作于“花褪残红青杏小”之暮春季节,这本来是一个“枝上柳绵吹又少”之花落花飞令人伤感的季节,如果作者的心境不佳就容易被凄苦悲秋的情绪所缠绵,词中“天涯” 、 “行人”云云,可见苏轼当时也正处在失意的旅途当中但是,词人没有因此自怜自伤不已,而是以开阔的心胸,倔强的意志去对待自然界季节的更换与人世间的风雨变幻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为奔走流离而痛苦?何必为春去花落而伤心?只要你对生活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以豁达的胸襟去接受一切,你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发现美好的事物,苏轼生平不就是如此实践吗?下行写“墙外行人”偶尔听到“墙里佳人”一面,也不能传递自己的多情,而感到有些懊恼,这一段生活小插曲也可以说明词人对生活的浓厚兴趣,并没有为春归、离别、远行等愁苦所纠缠。

      结尾的懊恼也不是沉重的,而为画面平添了一份乐趣 “天涯何处无芳草” 、 “多情却被无情恼”又隐隐包含着生活的哲理,耐人寻味清人王士祯说“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传统的“缘情绮靡”艳词,被苏轼写得如此豁达开朗,真前无古人三、物境与情境水乳交融的境界三、物境与情境水乳交融的境界苏轼词不仅擅长抒情,在对景物的描绘上也是入木三分,如《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藻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本词以白描的手法,描写黄州夏天雨后农村的美丽景色乡村远景、近景、动态、静态、以及在此美景中“徐步”的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感觉,都非常鲜明准确优美自然,不见斧痕之凿以开头两句写了林、竹、山、墙、蝉、草、塘七种景物,并且对多种景物都贯以不同的特点,形象生动,一幅农村画面便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跃然纸上,更是体现了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关于苏轼词的境界,可从教科书里的相关章节里,再作补充材料,使之有一定的容量不然着一部分显得太单薄,且与各部分之间比例不相称,有头重脚轻的情况 )作为一代大家,苏轼写豪放或是婉约,都是信手拈来,随感而发,直抒胸臆,作品的内容丰富,情感也是多样化的,他只是一个善于发现生活中一切美好并善于表达这种美好的人罢了。

      浮华落尽,平淡归真,让我们携一壶香茗,在下午两三点的阳光下,品味茶的芳香,感受词人的本色,走进东坡那至真至朴的内心世界参考文献】: [1] 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年版, (上册)第 454 页 [2] 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 64 页 [3] 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年版, (上册)第 456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