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试卷分析.doc
3页2013 年湛江市测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分析高三历史备课组一、试题分析一、试题分析 本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难度适中,主观题在体现基础性的前提下,强调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考查 从材料情境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材料知识的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述能力,并将历史知识运用 到当今社会时事 在考试内容上,必修一政治,6 道选择题共 24 分,3 道材料题 20 分;必修二经济,3 题选择题共 12 分,3 道材料题 26 分;必修三文化,3 道材料题题共 12 分,,1 道材料题 6 分,由此可见,经济必修一、 二的内容所占比例大,而必修三(该部分历史一轮复习任务仍未完成)所占比例小从古代、近代、现 代三个分期来看, ,古代占 22 分,近代占 48 分,现代占 30 分,近代史所考内容比重最高,古代史的比 重相对较低从本次试题三部分分数比值来看,基本与考纲保持了一致 二、考情分析二、考情分析 (一)试卷数据统计 历史学科总平均分是成绩约为 37.51 分,格率 9.2%,其中 19 班的平均分是 49.73 分,及格率 28.4%. 总体来说,比较差选择题平均分 20.35,材料题平均分 17.23(抽样) 。
总体来说,比较差! (二)学生答题情况 1、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 第 12、13、16、17、18 小题为基础题,学生完成得好这说明学生历史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不过从 侧面说明绝大部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还是停留在较低层次的;不能处理综合性较高的历史试题,解 题能力有待提高 错误率较高的是第 14、21、22、尤其是 23 小题如第 14 题绝大多数同学错选了 C 项,主要是学生 没有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对题目所引用的《梦梁录》 “瓦舍”的解读失误造成的第 21 题错选 D 项 的比较多,主要是学生没有正确理解材料中关键词“让新亚洲新非洲诞生吧” ,看到印尼总统参加就误判 为不结盟运动第 22 题错选 A 的比较多,是因为学生没有正确理解题目提供的时间 2009 年的家书提到 “柏林墙倒塌 20 年了” ,以及对冷战在德国的影响认识不清造成的而第 23 题旨在考查浪漫主义的含义 和特征,绝大多数同学错选了 D 项,原因是混淆了浪漫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说明学生对这个重点 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不过我们还没有复习到这个单元,学生都是边学边忘,而还没有复习到的,也 不去够主动去学。
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 38 题第 1 问,主要考察明清的民主思想,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方法,回答角度单一, 没有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角度答题,导致失分38 题第 2 问,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提取 有效信息,正确回答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但大多数学生对其特点的认识不足,失分较多38 题第 3 问,此题是图片题,加上图片名称给了直接提示,因此学生回答情况较好,说明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 掌握较好,38 题第,4 问,此题是半开放性试题,学生得分点不高,说明他们平时遇到这种题目都少做, 少动笔以至考试的时候乱写的多 39 题第 1 问,部分学生失分严重,主要是分不清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表现和原因,将二者混为一谈 39 题第 2 问,分析启用欧元对欧洲的影响,应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辩证分析总结而部分学生只回答 积极方面,未能辩证分析问题,反映了学生的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不足,容易受情感和固有价值 观的影响39 题第 3 问,本题失分主要是审题不清导致的题目问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因素,是要 回答原因的,而绝大多数学生答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的作用,学生这一问基本都是零分。
3、一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一模考试,我校历史成绩较差,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在一模后多次讨论分析,认为主要存在如下的 问题: (1) 、学生审题不认真 ①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②在材料题的解答中,由于题目设问较多,有的学生并不能按要求正确作答,如材料题 39 题第 (1)问,要求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12 分) , 很多同学过于粗心,本来平时能回答的问题但由于只看到了题目当中的表现或原因,没有回答完整,因 而失分严重 ③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内容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 响了得分如第 38 题的第 3 问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6 分) 很多学生看 到了材料却没认真看问题,忽视了“根据材料回答”这几个字,答非所问,以致影响成绩 (2)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选择题的第 14、15、16、17、21 小题,材料题第 39(1)题,这些 都是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 (3) 、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主要是低分的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得过且过,没 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学生在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基本达标,但也暴露出明显的问题对一些历 史概念不清晰、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不熟悉,错答、混答历史史实还有一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 表述能力较欠缺,无法准确地概括材料中心意思,不能较好地提取试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分析说明 历史问题还有一些学生因审题不清,答非所问而丢了分;部分学生的书写,以及答题的条理性也有待 改进 三、一轮复习的回顾与展望三、一轮复习的回顾与展望 根据在这次考试出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备课组经过多次的讨论,对一轮 复习进行了反思并对下阶段的备考工作作了初步的安排: (一)第一轮复习计划 1、时间:从 8 月初到广州市一摸前(3 月中) 2、目标:依照指导意见和课程标准,不打破教材顺序,一步一个脚印单元复习,适当加强阶段特 征线索的引导与跨章节的整合; 3、内容:必修一、二、三和选修一(主要学习考纲要求的 5 个改革) 4、重点:全面解读教材,夯实基础,对每一模块专题的历史内容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 注重理解与解读专题主旨 5、难点:如何更有效解读教材、编写学案、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等等 6、复习模式: “先学后讲课课练单元考”的复习模式(自编学案,包括学科指导意见、基础梳理、 重点难点、考点演练、疑难搜集)并要求学生做到经常回头看看,自主滚动复习。
学生通过“先学” (完 成基础梳理、初步疑难搜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科知识的点、线、面、体;教师通过 “后讲”重点难点,并解读课前提示和导语,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化零为整,形成体系) 、综合化(前 后贯通,纵横联系,相互渗透) 、规律化(形成观点,总结经验,得到启示) 通过考点演练巩固了所学 内容该模式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试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7、考试评价:每单元测试一次外,一周还进行两次课前 10 分钟限时训练(12 道选择题,内容滞后) ,每月小考一次备课组统一命题,及时批改分析着重对象生的培优,关注边缘生(课前面 5 分钟提 问对象、晚自修谈话沟通对象、专业抽查对象、考试面批对象) 一轮复习将近尾声,经过一个学期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很大的提高,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方法, 但在湛江一模中,也暴露了我们教师的一些问题,如:复习计划落实不到位,实效不明显;对学困生的 关注不够,以致平均分提高不明显等等 (二)第二轮复习计划 1、时间: 2012 年 3 月底-5 月下旬 2、目标:依据最新的考试说明顺序,打破模块主题结构,按照大通史体例整合教材内容(不打破 专题内顺序) ,注重阶段特征的归纳概括,渗透小专题史实的归类整合与检测,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 综合解题能力。
3、内容:必修 1、2、3 4、重点:回归课文仍是提高二轮复习有效性的关键(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看书) 精选精讲练习,加强解题、审题方法的指导 5、难点:如何有效编写第二轮复习学案、如何精选练习;如何结合考点回归课文等等 6、考试评价:服从学校周考制度,及时批改分析,关注对象生和边缘生,帮助学困生除了每专 题测试(古今中外的每阶段为一专题)一次外,一周还进行 1 次自选模块考试,以考代复习 (三)考前 1、时间:从 2012 年 5 月底 6 月初 2、目标:回归课文,查漏补缺,寻找热点,并进行模拟训练和心理指导,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3、内容:读书、练习、答疑 (四)具体措施 1、形成融恰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实施高效教学的保障教师要多给予学生关怀、体贴, 在课堂上,都是要多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为他发挥潜力搭建舞台,切实让学困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2、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高考的考纲,理解新课程高考的指导思想和能力要求研读考纲,重在研, 但对我们很多基层老师来说,在研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做新课程的高考题去领会新考纲的精神教 师要及时充实自身的历史知识 3、重视教材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文综的卷子不太难,但在学生的角度来看,相对较难,难在哪里? 题目中可以答的内容比较广泛,但偏偏不知道要回答什么内容,这是学生觉得难之所在。
要学生离开课 本的内容去作答,比较困难万变不离其宗,与其训练学生用新观点,新角度去回答问题,不如回归教 材,用课文的知识去回答新材料、新问题吃通、吃透课本才是关键教材上重点知识、主干知识一定 要很好地落实要继续加强基础,狠抓基础强调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4、重视对教材主干知识的梳理在近几年的高考和模拟考中,从卷面的答案来看,形象地说,就是 要把学生训练成一把“梳子” ,把相关的内容从课本里梳理出来而已下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 学生梳理出这些书本的主干知识,并通过典型题加以体现,增加知识的敏感度,在看到诸如“原因” 、 “过程”等词时就能很快梳理出相对应的主干知识,这也能提高学生的敏感度并节省答题过程中的时间 消耗 5、重视对主观题的解题指导学生在主观题目中的得分比较低的,对典型的题目,要重点分析,特 别是在如何审问、审材料,如何根据设问找准考点,如何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等方式方法上花大力气 6、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抓解题的关键词关键点如:如何快速浏览、如何有效的分配答题时间, 如何根据题分来采点如何使用一些历史的术语,如何规范的组织答案等 7、对学生要常抓不懈,指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反复练习,让学生学会自己纠正自己。
在抓好知识 备考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考前学科心理,让学生抛开包袱,松弛有度进入考试状态 希望通过剩下的三个月努力,我们高三师生的共同拼搏,2013 年历史学科高考能考出好的成绩,让 家长、社会满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