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加乘减-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docx
4页乘加乘减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知识: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个人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1、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5分钟) 1、开火车 4×2=2×3=3×4=5×2=1×3=2×2=4×4= 3×3=5×1=3×5=5×4=5×5= 2、把下面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改写--------------------------- 5+5+5+5改写--------------------------- 3+3+3+3改写--------------------------- 4+4+4+4+4改写---------------------------(为什么这个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那像4+4+4+4+3这样的式子呢,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5分钟) 1、出示例5,让生仔细观察。
师: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引导生回答如下问题:第一株、第二株、第三株、第四株玉米树上分别有几个玉米棒?这四株玉米树结的玉米个数都相同吗?哪几株玉米树上结的玉米个数是相同的?这三株玉米树每株都结了多少个玉米棒?那一株玉米树与这三株玉米树结的玉米个数不相同?第四株玉米树上有几个玉米棒?为什么第四株玉米树上不是3个玉米棒?) 师:同学们能看出这么多的信息,你们真是太棒了再看看题目要我们求什么问题?(还有几个玉米棒 师:那该怎样列式呢?(只要求列式,不用算出结果) (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写在你的算术本上 (老师巡堂去看学生做的情况) 2、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3+3+3+2②3x3+2③3x4-1 3、全班交流解决为何可以这样列式 师:一个问题可以列出这么多种算式,那这些算式列出有没有理由呢?我们现在一起来讨论 (让列②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x3是哪里的玉米,2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是列得有道理的。
掌声表扬! (像3x3+2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 (让列③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x4是哪里的玉米,为什么要减1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也是列得有道理的同样掌声表扬! (像4x3-1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减算式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 师: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都看懂了吗?同学们真棒,像②、③这样的式子,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你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它们写出来,你们肯定能成为将来的数学家 4、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像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同学们觉得应该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5、重点分析②、③的意义:3×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3×4—1就是求比4个3少1的数 6、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理 (三)闯关游戏(20分钟) 师:乘加、乘减算式比连加算式来得简便,只要你看懂了图意,知道算法,便能很快地列出正确的算式了现在老师就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了,进入我们闯关游戏的第一关。
1、P56做一做、1(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2、小纸条上的口算题(体现乘加、乘减算法) 3、P58的4~6(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4、我会想 小华有4本故事书,小丽、小刚和小华的同样多;小强有5本故事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 第一种方法:4+4+4+5=17(本) 第二种方法:3×4+5=17(本) (五)课堂总结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乘加乘减时,应注意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①3+3+3+2=11(个)(连加) ②3x3+2=11(个)(乘加) ③3x4-1=11(个)(乘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