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数加减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4页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合肥市新庄小学 蒯震洲教学内容:教材P47~48 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相同单位要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改写成三位小数6.5 3.4 8 28.900用竖式计算 367 + 143 = 263 -92 = 回顾和总结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数的末尾(个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二、情境导入 情境:开学前,同学们都要去商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出示情境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让学生根据题目,提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1、出示第一个问题: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能列出算式,算出结果吗?( 4.75+3.4=)(1)让学生自己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如:①我可以看成元与元相加,角与角相加,分与分相加。
②我们在相加时,加数的相同数位应该对齐)请学生板演,重点引导学生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学生甲: 学生乙: 4.75 4.7 5+3.4 + 3.4 8.15 5.0 9教师:那一种正确?为什么?(2)教师提问: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学生讨论因为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教师:小数加法也是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所以列竖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学生再次计算,教师巡视教师指名学生叙述答案2.出示第二个问题: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4.75-3.4=教师巡视,指名一学生板演,及时反馈,找出不一样的做法,提示学生应该注意什么?3.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加法和减法问题吗?列出算式,用竖式计算根据学生提出问题,选出与试一试相同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然后教师用投影反馈集体评议订正教师追问:你能把计算结果化简吗?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减法与整数加法、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二、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P48“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
2.、完成课本P48“练一练”第二题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教师投影展示3.计算下面的算式,并验算2.65+3.47= 7.33-2.17=4.甲数是6.5,它比乙数少0.65,乙数是多少?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板书设计小数加减法(一)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点对齐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本着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目的来设计的我觉得做得好好的有下面三点:1.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根据情境图,自主提问题,并解决生活中的这些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乐于自主参与;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培养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次国培的课程《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中提到“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走进生活: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数学我充分利用课本上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购物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整数加减法和一位小数相加减的经验来自主探索两位小数加减一位小数的计算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3.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本节课,我用新的教学方式(明白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测评反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互动研讨、合作交流中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明白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得到真实的释放。
存在的不足:1.有些学生在自学环节不够认真原因是自学习惯不好,自学能力差2.有些学生不主动找对学对象对学,合作交流时,有个别组组织得不好,有学生不积极参与的现象主要是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还没有想到好的方法让他们“我要学”3.有个别学生在计算时,不把小数点对齐原因不是不懂得要把小数点对齐,而是在实际计算时不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