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心理学新编6章130912.ppt

39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111750261
  • 上传时间:2019-11-0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25KB
  • / 3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六章 学习迁移、保持和遗忘 主讲人:田静,考点:迁移、干扰、前摄抑制、过度学习、组块、认知结构;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遗忘的消退理论和干扰理论;有意义遗忘理论的意义;认知结构三大变量,第一节 学习迁移,1、学习迁移的日常现象(P208)(选择题) A:举一反三 B:触类旁通 C:推广类化 2、学习迁移的定义(P209)(名词解释) A:桑代克最先提出 B:定义: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也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3、学习迁移的种类(选择题) 正迁移(相互促进)(前摄易化、倒摄易化) A按照迁移的性质 负迁移(相互干扰)(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B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 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垂直迁移(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 C 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 水平迁移(难易相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 说明: 1、垂直迁移包括:由下而上的迁移(例子——原理),类似上位学习;(原则迁移)——由上而下的迁移(原理——例子),类似下位学习;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水平迁移。

      3、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最先由加涅提出4、学习迁移的解释理论p215 (1)形式训练说 A:主张经历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迁移(填空) B: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填空) (2)共同要素论 A:桑代克提出(选择、填空) B:共同要素包括: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学习方法等选择题) C:强调:学习的迁移取决两种学习之间有无共同要素的存在 (3)概括化理论(选择) A:贾德提出(填空) B:主张:只要主体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 认为学习的迁移全在于主体的概括能力和水平 并不重视两种学习之间时候具有完全相同的因素 (4)关系理论 A:顿悟关系是获得迁移的一般训练的真正手段5、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简答题)(P217) (1)学习情景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A:学习材料彼此相似(如学习代数有利学习几何) B:学习材料不相似,但可以通过第三媒介促进迁移(啄木鸟) C:学习材料组织结构(难易顺序,学习加法有助于学习乘法) D:学习材料的应用价值(应用能促进理解) (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熟能生巧) (5)年龄特征(学习材料应与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适应) (6)智力水平(智力水平能影响迁移能力,但非绝对的。

      勤能补拙),6、学习迁移的促进(论述题) (1)合理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影响迁移因素中的“学习材料的组织和结构”) A:突出重点,以能起到组织作用的材料为核心 B:尽量以浅显的文字和符号强调教材和方法的要点 C:将内容和要求相似的教学单元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排列 (2)提高概括化水平,强调理解 (3)课内课外联系配合,提供应用机会 (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 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功能固着”的现象 其次,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和概括问题,防止以偏概全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第一、心理准备状态首先表现在信息、紧张程度、斗志方面 第二、心理准备状态表现在应用知识应验方面可以促进迁移,也可以干扰这种心理准备状态就是思维定势第二节、学习的保持和遗忘,学习(识记) 学习过程 保持 再现(回忆和再认),,,,本章节的结构,一、传统的遗忘和保持理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二、动机性遗忘理论 (弗洛伊德) (阿特金森—希弗林模式) 三、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理论 (克雷克—洛克哈特模式) 四、有意义保持与遗忘理论 (奥苏贝尔),,一、传统遗忘和保持理论,(一)遗忘的主要规律 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图 艾宾浩斯用“无意义的音节”为材料做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为“遗忘曲线”。

      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2、保持内容的质变和歪曲 莫里斯的研究——变质的4种形式 3、记忆恢复——两种假设 巴拉德(美国心理学家),(二)、遗忘产生的原因 1、生理原因 2、记忆痕迹衰退(失用理论) ——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 3、干扰 A:前摄抑制:以前学习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前干扰后) B:倒摄抑制:(后干扰前) C:首因和近因效应:(两头容易记忆,中间容易忘) ——尽量缩短学习材料的长度 D:芬雷斯托夫效应三)、克服遗忘的传统策略 1、注意营养,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对应“原因”里面的“生理原因” 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 ——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3、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4、复习,5、过度学习 对所学习的材料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之为过度学习过度复习是教师防止学生产生遗忘,提高学习成绩主要手段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达到100%的学习程度以后,再继续多学几遍并不是浪费,而是很有必要,过度学习无论从保持量还是防止遗忘的数量来看,都要好于恰能背诵的学习因此,学习不要满足于刚刚记住,但过多的过度学习也是不必要的。

      实验证明:150%的过度学习是最适宜的),6、记忆术 a.环境联结法 b.连锁法 c.数字-文字变换法 3.14159 26535 897 932 384 626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 《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 可以谐音记忆为“光(广州)下(厦门)不(福州)能(宁波)上(上海)”二、动机性遗忘理论,1、弗洛伊德提出 弗洛依德提出了动机遗忘的理论,他称之为压抑理论,主要根据他对精神病人的观察结果得出的弗洛依德认为,动机性遗忘是与不快、不安和内疚相关的遗忘,其实质是一种压抑是人们维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这种理论认为,有些信息可能对我们自己很重要,因此被记住了;而有些信息可能会引起我们的痛苦或不快,因而不大可能被记住 2、动机性遗忘的极端表现是“害思性健忘症” ——此症表现是完全遗忘那些令人恐惧或完全不能接受的事物三、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理论,(一)三种记忆转化模式 又称:阿特金森一希弗林模式(TheAfinson—Shiffring model) (二)加工水平模式 又叫克雷克一洛克哈特模式(TheCrailk-Lockhart MOdel)。

      四、有意义保持与遗忘理论,(一)有意义遗忘的利弊 1.对下位学习的利弊: —般而言,有意义遗忘对下位学习中的派生类属学习有利 2.对上位学习的利弊 如上所述,在上位学习的初期,新学的知识会向原来较稳定和较具体的知识还原;因此在加强和扩充原有结构的同时,也会造成知识的真正损失所以,在有意义学习中,需要同这些导致知识的真正损失的遗忘斗争四)影响有意义遗忘的主要因素 1.学习阶段的影响因素 ①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 ②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选择; ③学习者的个性 ④学习速度的快慢,如果两个学习者学习时间一样,那么就要看学习方法等因素 2.保持阶段的影响因素 ①学习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②新旧知识联系的非人为性; ③新旧知识联结的方式 3.再现阶段的影响因素 ①情境,主要指要求再现的方式(如是再认还是回忆),及再现时的气氛; ②学习者再现时的态度; 所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克服遗忘要从控制和调节这些因素中想办法第三节、认知结构与迁移和保持,认知结构一般而论就是指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更精确地分析,认知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 狭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和保持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在有意义学习中,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1、认知结构,2、认知结构变量,认知结构变量 长期的(一般的)认知结构变量 短期(特殊)的认知结构变量,奥苏贝尔提出了三个主要影响迁移与保持的认知结构变量(指标): (一)可利用性 (二)原有的起固定作用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三)新旧观念的可辨别性,3、操纵认知结构主要变量的策略 ——利用组织者的教学技巧,(—)组织者 (二)组织者的类型及其应用 陈述性组织者 比较性组织者,第六章 考试复习试题,一、单选题 1、“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现象属于( ) A:原型启发 B:学习迁移 C:定势 D:变式 2、下列说法不能反映学习迁移现象的是( ) A:举一反三 B:由表及里 C:触类旁通 D:由此及彼,,,3、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来说,其容量的组块数是( ) A:3——6 B:4——7 C:5——9 D:6——10 4、“迁移”一词最先来自 ( )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皮亚杰 D:布鲁姆 5、“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是可以完成的”的观点是( ) A: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论 B:贾德的概括化理论 C:格式塔心理学家的关系理论 D:形式训练说,,,,6、艾宾浩斯提出的“遗忘曲线”的遗忘规律是( ) A:先慢后快 B:一直快 C:先快后慢 D:一直慢 7、“画蛇添足”属于( ) A:高原现象 B:练习的起伏 C:记忆恢复 D:保持内容的质变或歪曲 8、“加工水平模式”由( )提出 A:克雷克和洛克哈特 B:阿特金森和希弗林 C:弗洛伊德 D:艾宾浩斯,,,,9、陈述者性的组织者的变量主要是( ) A:清晰性 B:稳定性 C:可辨别性 D:变化性 10、“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 ) A:原则迁移 B:垂直迁移 C:负迁移 D:水平迁移 11、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 ( ) A垂直迁移 B水平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12、关于遗忘的解释有各种理论研究,其中动机性遗忘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阿特金森 B弗洛伊德 C艾宾浩斯 D桑代克 13、记忆信息理论中的“加工水平模式”是由( )提出。

      A:阿特金森和希弗林 B:弗洛伊德 C:克雷克和洛克哈特 D:巴拉德 14、学习迁移理论中,强调主体对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概括,认为学习的迁移全在于主体的概括能力和水平的理论是 ( ) A:共同要素论 B:关系理论 C:概括化理论 D:形式训练说,,,,15、在学习中,我们习惯用各种符号、颜色对教材中的某些部分圈点、孤立或特殊化,这样的容易记忆这样的做法是 (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高原效应 D:芬雷斯托夫效应 16、在记忆圆周率的时候,把“3.14159”用“山颠一寺一壶酒”来记忆,用的是 ( ) A:数字—文字变化法 B:连锁法 C:环境联结法 D:机械记忆法 17、人们常有话到嘴边却欲言难吐的现象,这样的现象是( ) A:后视偏差 B:高原现象 C:记忆歪曲 D:舌尖现象,,,,18、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论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 19、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布鲁纳 D:斯金纳 20、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