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表1-1 新津县主要河流水文特征.doc

103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19421511
  • 上传时间:2017-1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72.50KB
  • / 10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一章 基本概况第一节 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新津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南部边缘,地跨 103°42′13″—103°55′59″E;30°19′49″—30°31′32″N东连双流,西接邛崃、大邑,南邻彭山,北毗崇州幅员面积 331km2新津县交通发达,区位独特县政府驻地五津镇,距成都市区 38km(老川藏路),距双流机场 18km,川藏路、大件路和成雅(乐)路等国省级道路交汇于此,成昆铁路穿境而过,设有火车站一座,交通便利,是成都西进、南下的“大门”和重要的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古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站,今有“成都南大门”之称(图 1-1,新津县区位关系图)二、地貌新津县境内以平原为主,间有浅丘、台地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 76.6%,主要分布于县境东北、北部和西北部平坝区在海拔 442—480m之间,平均比降仅 1‰县境东南一脉为牧马山台地,占全县总面积的 9.3%,海拔一般为450—500m之间县境西南为长秋山丘岭,属邛崃山余脉,海拔一般在 500—600m之间,包括天社、狮子、象鼻、九莲、朱家等山岗其中象鼻山海拔673m,为县境内最高峰牧马、长秋两山在地质构造上均属于龙泉山褶断束。

      占幅员面积的 14.1%地表以金马河为界,河东由北向南倾斜,河西由西向东南倾斜,平均比降为 2‰海拔高度为 442—673m,高差 231m三、气候新津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等直接因素,其本身气候特征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多变(时冷时热),秋多绵雨年均温 25.6℃,最冷月 1月平均气温 5.7℃无霜期年平均为 297d,年平均降水量为 987mm,相对湿度年平均为84%,湿度较大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119.1h,偏少但大春作物生长期的4—8月,平均日照百分率可达 33%,足够作物生长需要,全年日均温≥0℃的总2积温在 5763.1℃—6223.6℃之间,有 80%的年份积温在 5979.0℃以上,有利于各种作物的生长,比同纬度的江浙、两湖地区的热量条件更为优越相对而言,气象灾害较少,雨热丰富,四季常青,历史上是“天府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河流水系县境内金马河、西河、南河、羊马河、杨柳河五河汇聚,水网密布岷江五大干支流在县城东南汇合后流入岷江,五河汇口成为岷江水系出川西平原西南的吞吐咽喉,是成都平原三大出水口中最大的一个。

      新津县主要河流水文特征见表 1-1表 1-1 新津县主要河流水文特征河流名称 境内流长 (km) 河 宽(m) 高 程(m) 平均比降 (‰) 年径流量 (m3/s) 最大洪峰流 量(m3/s)金马河 14.1 400-600 480—442 1.44 336.4 10198羊马河 8.7 30-40 480—465 1.6杨柳河 15.5 80-100 475-452 1.54 17.5 500西 河 12.25 320-350 478—455 2.21 21.6 3730南 河 12.5 220-260 0.56 55 8707新津县河网密集,河流水面面积为 2040hm2,江河两岸岸线长 113.5km(杨柳河因权属为东风渠管理处故不计入长度),当前已建成 20年一遇高标准浆砌堤防 47.135km,占总长的 41.53%;低标准堤防及自然河岸长 66.365km,占总长的 58.47%,治理任务艰巨由于县城地势低,河道比降小,流速缓;而外来水多,且外来水坡降大,水流急,致使夏季降雨积水快,而排水慢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是新津县历史上累遭水患的一个重要因素五河中岷江(金马河)、西河和南河对县城的威胁最大,因此,新津县城被省、市确定为重点防洪城镇之一。

      五、植被与生物资源新津县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境内植被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外,仍有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和暖性竹林分布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始森林已遭破坏,现有天然林均为次生林,主要有马尾松、青冈林,人工林主要有湿地松、墨西哥柏、慈竹林等长丘山浅丘、牧马山台地为天然林、经济林集中分布地区,平原区为以宅旁成片慈竹及道路、河渠、林带构成的生态防护林由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适宜生长多种植物,有林木 49科 137种,3草本植物 30种,其中以麻柳、马尾松、青冈、杨树等数量多,珍稀名贵古树有桢楠、银杏、黄葛树、柏木等全县有林业用地 6750hm2,其中有林地 6370hm2,荒山荒坡 380hm2有林地中天然次生林 2657hm2,人工林 3713hm2森林覆盖率 20.6%经济林木种类多,其中以水果为最,新津果树种类有 10科 25类 99个品种,著名水果有永商姜湾的梨,邓双狮子山的李,花桥蔡湾、顺江张勃山的柚,牧马山的蜜桔等粮食植物主要有禾谷类的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的胡豆、豌豆、绿豆、泥豆,薯类的红苕、马铃薯、白苕经济植物主要有油菜、花生、甘蔗、地瓜、生姜、茶叶、红心黑瓜子、茉莉花及药材(如郁金、川芎,泽泻)等 18种。

      蔬菜全年都能生长,品种亦多,现已有 70多种,夏季以瓜、豆、茄子、辣椒等为大宗;冬季以青菜、萝卜等为大宗野生真菌也是新津的有名植物资源新津没有大型野生动物的繁殖栖息,中小型的野生兽类有黄鼠狼、野兔、老鼠等主要饲养动物有 30种,主要有猪、牛、山羊、鸡、鸭、蜜蜂、鱼等类型六、土壤新津县的地带性土壤为黄壤,但由于全县土壤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极为强烈,即第四系冲积物的大面积覆盖和白垩系红色砂岩的出露,使得黄壤在该县分布反而不广全县的土壤以水稻土为主,平原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积物所覆盖台地和丘陵,主要覆盖物有黄色粘土母质,也有部分黄色粘土层被蚀后形成露出白垩系红色砂岩的残丘因此,全县土壤类型主要有:平坝冲积水稻土,平坝冲积性沙质土、紫色土,黄壤土四类其中:(1)平坝冲积性水稻土最多,主要分布于铁溪、方兴、龙马、太平、金华、普兴、永商、邓双等乡镇,面积约 15266.67hm2,占农耕地的 83.3%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一般碳酸盐反应强烈,pH 偏碱性,有机质中等偏上,有效 N、速效P中等,速效 K中等偏低;(2) 平坝冲积性沙质土,主要为灰色冲积沙质土组成分布于金马河、西河、南河、羊马河及岷江沿岸,占全县耕地面积的 4%。

      4土质含沙量高,土壤疏松,空隙度大,保水保肥性能差,肥力低,碳酸盐反应强,pH 值中性,有机质中偏低,有效 N、速效 P低,速效 K中偏低3)紫色土,又分为红泥紫色土和棕红紫色土两个亚类,红泥紫色土主要分布在邓双、永商,棕红紫色土主要分布在永商,合计 1800hm2,占耕地面积的 9.9%4) 黄壤土面积 506.67hm2,占耕地面积的 2.8%,分布在牧马山台地自然土壤厚度 0-20cm,多为梯田梯地全县的主要耕作土壤有水稻土,紫色土,黄壤和潮土 4类,分别占耕地面积的 90.3%、5.7%、3.3%和 0.7%,土壤 pH值介于 6.0-8.5之间七、矿产资源新津矿产资源较为贫乏,除芒硝和沿河产沙金外,还有少量石油、泥炭,其它矿藏均为空白,但作为建筑材料的河沙、卵石和页岩却比较丰富钙芒硝矿,探明储量 16个矿段,储量达 98×108t,位居全国第二矿区分布在杨柳河以东的花园、黄渡、普兴和金华 4个乡,相邻的花桥、兴乐和邓双,也有分布,面积达 30多 km2页岩矿(砖瓦用页岩),页岩资源丰富,储量在 10×108m3以上,县内永兴、黄渡、花源、普兴、邓双等均有发现矿石资源(包括河道砂石和非河道矿石):由于五河汇聚,历史形成的河道改道等,县境内砂石资源十分丰富,可提供丰富的建筑材料。

      八、旅游资源新津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九莲胜景”观音寺和龙马宝墩古城遗址,以及被誉为“古今第一忠孝儒林”的纯阳观、享有“道教胜地”的老君庙等历史文化遗产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有:栖息上万只鹭鸟的“鹤的王国”斑竹林市级森林公园、“世外桃源”的梨花溪风景区和风景如画的南河观光带等在该县斑竹林森林公园和方兴“鹭岛”每年都有 3万只白鹭、绿鹭、灰鹭、麻鹭等侯鸟来此栖息繁衍,是川西平原腹心地带难得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还有被誉为东方明珠的四川省水上运动中心不仅是当今国内、国际赛艇、皮划艇等多项水上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理想场地,更是令人惬意的旅游消闲度假的好去处5总体而言,新津县自然环境具有几个明显特点:(1)典型的平原县,地势比较平坦,除若干浅丘山岗外,属典型的冲积平原,是成都平原的一个缩影2)自然垂直分异不明显,是比较典型的中亚热带气候和自然地理区,比较单一3)区域分异不明显,县域内的内部差异主要是景观层次的差异4)河网发达,水热丰富,农业自然生产条件优越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及其评价一、行政演变与现状新津,古为蜀国域,秦为蜀郡地,西汉属犍为郡武阳所辖东汉建安 21年(公元 216年),犍为郡守李严开辟了沟通成都平原与眉嘉平原地新渡口。

      至南北朝地北周闵帝元年(公元 557年),析隆山县(今彭山县境)北部置县,县因“新渡口”而名新津县,属犍为郡,县治六门水(今邓公场附近),隋文帝开皇 9年(公元 589年),新津隶蜀郡,县治六门水迁至皂里江(今金马河)东岸(今旧县机场内)唐大业三年,(公元 607年),县治又迁至南河北岸即今县城所在地后世代相袭未变唐朝至明朝时期,新津先后属蜀州、崇庆府,崇庆州所辖,清朝直属成都府,清康熙 6年(公元 1667年),双流县并入新津,雍正 8年(公元 1730年)复分置双流县民国初至民国 24年,(公元 1935年)实行省县制,新津属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即原温江专区)1949 年 12月 25日新津解放后,属温江专区,1950 年改属眉山专区,1953 年撤眉山专区后新津仍属温江专区,1960年 7月 1日新津并入大邑县,1962 年 10月 20日仍恢复新津县建制1983年 7月,实行市管县,温江专区北撤销,新津改属成都市辖县至今此后,行政区划经过多次变更,于 2000年全县乡镇再次调整为 11镇 5乡,即五津镇,花桥镇,金华镇,兴义镇,安西镇,方兴镇,花源镇,普兴镇,永商镇,邓双镇,新平镇,兴乐乡,黄渡乡,万和乡,文井乡,龙马乡。

      共设 187个行政村和 9个居委会,县政府驻地五津镇,全县幅员面积 331km2(图 1-2,新津县行政区划图)二、人口及分布2002年,年末全县总人口为 29.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5.65万人,占19.44%,农业人口 23.42万人,占 80.56%,其中男性人口 14.54人,女性为 14.536人全年出生人口 1968人,出生率 6.78‰,死亡人口 2081人,死亡率 7.17‰,全年净增长人口 763人,人口增长率为 2.63‰2002年,年末全部从业人数 17.52万人,其中城镇个体劳动者 0.66万人年末单位从业人员 1.94万人,农林牧渔 0.03万人,制造业 0.48万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 0.04万人,建筑业 0.35万人,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 0.05万人,批发和零售餐饮业 0.07万人,金融保险 0.06万人,房地产业0.01万人,社会服务业 0.03万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0.14万人,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 0.37万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0.02万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0.24万人,其他行业 0.01万人。

      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 8.46万人,占 48.29%;第二产业 4.40万人,占 25.11%;第三产业 4.66万人占 26.60%第一产业仍然是就业的主体三、经济发展新津县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2002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 34.36亿元(见表 1-2),第一、二、三产业占 GDP的比例分别为14.3:49.6:36.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