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倩影华县-----画册.pdf

35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58969911
  • 上传时间:2018-11-0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9.06M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倩 影 华 县焦作工贸出版社目 录华 县 皮 影 文 化1.1 华县皮影的简介 21.4 华县皮影戏 路在何方? 9第一章 华县皮影介绍1.3 华县皮影的雕镂制作简介 61.2 华县皮影造型简介 4华 县 皮 影 文 化华 县 皮 影 文 化目 录目 录第二章华 县皮影戏的造型及色彩特点2.1 华县皮影人物的造型 202.2 头茬 212.3 身段夹子 242.4 华县皮影的工艺 262.5 华县皮影戏的色彩特点 302.6 华县皮影戏的图案 322.7 华县皮影戏的染色 33第三章 华县皮影的表演和传承3.1 华县皮影的表演 383.2 华县皮影戏传承保护的措施与策略 403.3 破解难题的出路在于,兼顾处理好保护和传承发展两方面工作 433.4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443.5 应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453.6 华县皮影传承人汪天稳简介及艺术特色 483.7 艺术成就及作品艺术特点 493.8 作品被收藏状况 50华 县 皮 影 文 化第一章 介 绍华 县 皮 影 介 绍第一章1华 县 皮 影 文 化华 县 皮 影 文 化第一章 介 绍第一章 介 绍华县皮影的简介影戏源于陕西,华县(古华州)是陕西皮影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陕西皮影有四大流派:有东路的碗碗腔皮影,南路的道情皮影,西路的弦板腔皮影,北路的阿宫腔皮影,以东路皮影最为优秀华县皮影是陕西东路皮影的代表,与陕西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各流派皮影相比较,以其雕刻精美的艺术造型,奇妙精湛的演出技巧,委婉优美的音乐唱腔在众多的皮影流派中一枝独秀,享有“国宝”、“活化石”、“中华一绝”的美誉,在国内外颇负盛名华县皮影成熟完备的体系在问世之初深受巫术,图腾崇拜文化的影响,在发展传承过程中又受华州地区繁荣多样的地方文化的影响,融入了儒、释、道思想和世俗生活,在受到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关注后始成为民间的艺术,最终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情趣,其民俗与信仰的关系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皮影,又称灯影,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皮影戏发源于汉,唐以后流传民间众多的史料典籍记载印证:世界影戏源于中国——中国华县皮影的艺术特色和魅力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奏的悲欢离合调,演的历代奸与恶三尺生绢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一张牛皮居然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是华县皮影艺术的真实写照。

      23华 县 皮 影 文 化华 县 皮 影 文 化第一章 介 绍第一章 介 绍美志趣帝王的皇冠龙服,高官的乌纱蟒袍,后妃的凤冠霞披,宫娥的彩袖垂裙,大家闺秀的雍华娇贵,小家碧玉的弓鞋翠簪,平民百姓的布衣麻衫,纨绔子弟的绫罗彩缎……凡此种种,都通过小小的雕刀,用平面雕镂的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富有强烈的立体感影人的作色采用传统绘画工笔重彩方法,以镂线分色,用固有色平涂分填,多次烘染,用大红大绿作强烈对比,镂线计白,自然调和,绚丽谐调,简洁明快,精致高雅每件影人都具有至高无上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堪称艺术珍品 华县皮影的雕镂制作,以上等牛皮为原料,经泡制刮毛去脂、磨、刻、染、熨、缀等二十余道工序精工细作而成影人的造型小巧玲珑,高约33厘米左右,体型夸张大胆,变形巧妙除个别书僮,丑旦以半侧面的双目出现外,其大部分以侧面单目为主公忠者雕以正貌,奸佞者刻以丑形”正生正旦人物,鼻尖口小,朱红点唇,若有若无,秀婉妩媚人物性格以平眉和立眉区分:平眉表现文人雅士的清秀文静;立眉突现武生将帅的英武强悍,前额突出,(名曰:岩颅)更显神飞眉宇,气概非凡方面、大耳、宽肩、圆腰表现了男性生、净正面角色的男性阳刚之美。

      弯弯眉、线线眼、樱桃小口红一点”,柳眉、凤目、纤腰,莲足表现的是旦角女性的妩媚阴柔影人的服饰、图案花纹,精巧细致,技法成套,在大轮廓中充以菊、兰、梅、竹装饰,配以“”字,雪花、鱼鳞、星眼、松针等图案,充分折射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45华县皮影的雕镂制作简介华 县 皮 影 文 化华 县 皮 影 文 化第一章 介 绍第一章 介 绍华县影人的造型和汉代画像石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又吸收了唐宋时期寺庙壁画的风格,以元代杂剧中的人物分类雕刻计有末、旦、净、外、杂当、驾、孤、细酸、邦老、孛老、卜儿、徕、刺、伴哥、拔禾、伴儿姑、禾旦、行首、乐人、乐探、魂子、魂探等各大类别其“头楂”(人物脸谱)多达470余种,“桩子”(颈以下肢体)多至181种样式在一幅较齐全的皮影戏箱中,各式人物、刀枪剑戟,战马坐骑,金銮茅舍,山水庭堂,神妖鬼怪,花草虫鱼、云雾紫霞,烟火烈焰应有尽有,包罗了天上仙界,阳世人间,阴曹地府,鬼穴魔窟,古今中外的万幻之象,真可谓“一箱牛皮著五彩,万代人事藏九夹” 67华县皮影造型简介华 县 皮 影 文 化华 县 皮 影 文 化第一章 介 绍第一章 介 绍华县皮影的唱腔——碗碗腔是陕西人民最喜爱最流行的皮影戏主要剧种之一,流行全陕及甘肃、青海等地。

      在陕西各路皮影中,因地区不同,人民风俗习惯各异,其腔调、乐器和组织俱有差别,最细腻者莫过于东路的皮影 华县皮影戏的唱腔为陕西东路皮影的正宗,就其声腔而言,属于板腔体,主要板式有:慢板、慢紧板、紧板、二六板、煽板、二八板、扬句子、滚板、三不齐、单句送等,其腔调分花音、平音、哭音,一般情绪用平音,表现高兴时用花音,表现激昂时用哭音花脸戏吐字重、怒声如雷、震裂金石;生旦戏启口轻圆、柔情似水、转腔疾徐绵细,仄字收音,尖亮切响,如晴丝随微风上下起浮,一曲三折,荡气回肠,典雅飘逸华县皮影戏 路在何方?89华县皮影的唱腔简介华 县 皮 影 文 化华 县 皮 影 文 化第一章 介 绍第一章 介 绍四星级的国际酒店,璀璨的水晶吊灯照射下,厚厚精细的地毯上,华县皮影三团的草台班子搭起来了就是和平常走乡串村演出一样的规格,生锈钢管废弃木板编织袋帆布麻绳,如此简陋荒唐的和这大环境格格不入,可是没有人在意,没有人觉得卑微,他们已经为演出穿上了最好的唐装,他们付诸一腔真性情卖力的奉献这场表演我为这样鲜明差异下的泰然自若而感动,我为这样没落中残喘求生的皮影文化而心酸去年曾在前门邂逅一家主打皮影戏的文化城,第一次听到了华县碗碗腔,后来得知奥运期间也曾聘请一些老艺人演出皮影作为文化交流的内容。

      一些非遗展览中也不乏皮影戏的身姿这一次,一个叫张韬的摄影家展出了《最后的皮影》,从八十年代起他不断地挖掘拍摄宣传华县皮影,将古老的皮影戏推向世界清华大学的清影工作室历时两年拍摄了讲述华县皮影人现状的纪录片《戏末》,还有很多的传媒工作者、美术工作者、民俗爱好者们热爱珍惜着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可是,在看完纪录片后,却不得不无奈的承认,这被称为“中华戏曲之父”和“世界皮影之父”的华县皮影不可避免的将要走向消亡片中的老艺人说了,教了徒弟学会了戏却不唱戏了,传给儿子吗,他不喜欢怎么教村里人婚丧嫁娶办事,有钱的请秦腔,没钱的请歌舞,没有人请皮影戏年轻人都不懂的,只有现在六七十岁的老人才能听懂,这可是在华县当地啊,在他的本土发源地连观众都后继无人了,艺人们都已六十多岁,后面的路还能怎么走?1011华 县 皮 影 文 化华 县 皮 影 文 化第一章 介 绍第一章 介 绍虽然成立了雨田社,给艺人们发工资,定期有演出,甚至到北京来推广了,可吸引关注的目光终究也就是小范围的昙花一现《戏末》的导演自己也对这样的现状无可奈何,他的微薄希望也只是寄托在将来还能如业余玩票一般的将这门戏曲艺术传承下去华县皮影的一个戏班子是由五人组成,分别为“前声”、“签手”、“上档”、“下档”,“后槽”,“前声”是戏班的灵魂人物,生旦净末丑的唱词全由一人担纲,还要辅助打大鼓弹月琴。

      签手”就是操作皮影的人,这里可不是木偶戏那样每人只负责一个角色,一场戏里各个角色的跑走翻打全部是一个人的双手掌握其余的三人负责乐器的演奏,二弦、铙钹、唢呐、长号、板胡、碗碗、梆子、战锣,皮影戏的乐器有17样之多人人都是身负绝技如果没有强烈的求学愿望和坚持不懈的热情帮衬,传承这门艺术谈何容易,何况,他还真是需要点音乐天赋碗碗腔于粗犷中流露悠扬,朴实无华,乡野自然可是,没有如影片中的字幕显示,没有人能听懂他们唱的什么虽然为皮影制作的精致华美而赞叹,为操作者的神来之手而惊讶,但是却茫然的不知道一出戏演得到底是什么,甚至不清楚什么时候是结束,结束1213华 县 皮 影 文 化华 县 皮 影 文 化第一章 介 绍第一章 介 绍发现一个很悲伤的事实,很多很多的民间艺术,以前可能不知道不了解,当终于被挖掘出来了,被展示出来了,带给人惊喜和赞叹的时候,却发现他已经快要死了难道他们的生存之道就是一场回光返照?后满场静寂和迟后的掌声多少带来一丝尴尬的情绪这也是皮影戏的尴尬,可以第一次看个新鲜看个热闹,给与尊重给与认可,可是看不懂还是看不懂,再美再好的艺术也不能蒙着双眼蒙着耳朵向前华县皮影想要获得一个固定的生存空间,我想首先要解决戏文唱词的内容解释。

      可是能有什么办法?难道能给这个简陋的戏台配上声光电的字幕提词吗?还是给观众一人发一本唱词对照说明书?华县的皮影最先在华县生存不下去了,他们如今最好的待遇就是能借着非遗推广的力量巡回在大都市里,在一小部分关注民间艺术的热心人和一大部分看热闹跟风的观众扶持下,还能继续着演出即使做了专题节目,拍了纪录片,搞了展览沙龙,却还是救不了华县皮影的根1415华 县 皮 影 文 化华 县 皮 影 文 化第一章 介 绍第一章 介 绍1617华 县 皮 影 文 化华 县 皮 影 文 化第一章 介 绍第二章 造型 特点华 县 皮 影 戏 的 造 型 及 色 彩 特 点第二章1819华 县 皮 影 文 化华 县 皮 影 文 化第二章 造型 特点第二章 造型 特点陕西皮影又可分作南北两路,陕西华县的皮影作为南路皮影的代表,有着非常突出的艺术特点华县皮影不似北路皮影那样粗犷简练,而是在严谨之中透着细腻与精巧,人物形象以豹头深眼居多华县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华县皮影人物的造型作为皮影戏的主角——人物的造型往往突出体现了各流派皮影的艺术精华,每个人物造型一般被分为“头茬”和“身段夹子”两大部分,又依据角色的不同派生为生、旦、净、末、丑五种不同的类别,而其造型的特点也根据曲目的不同而各有差异。

      头 茬“头茬”,即皮影中影人的头部造型,一般分为脸谱和头饰两个部分华县皮影的头部造型突出比例较大,占身体长度的七分之一,带有民间剪纸人物的特点,为了适应影人在屏幕上横向活动的要求,艺人们采取了大胆夸张,合理变形的艺术手法,基本以正侧面单目塑造面型,个别丑、怪形象则塑造为半侧面双目形象转化自身形式的局限,而形成独有的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