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药的药理作用和防治2型糖尿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doc
3页1山药的药理作用和防治 2 型糖尿病临床 应用研究进展【关键词】 山药;药理作用;糖尿病;综述近年来国内对山药的化学成分和治疗糖尿病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将山药药理作用和用于糖尿病(DM)临床应用作一综述1 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山药为薯蓣科多年生宿根蔓草植物山药(Dioscorea opposite Tbunm)的块根,又名白苕、土薯、大薯、薯药,具有补脾、益肺、固肾、益精的作用,原名薯蓣,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言其“主伤中补虚赢,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本草纲目》云:“山药性温味甘平无毒、健脾胃、益肺肾、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的主要有效成分薯蓣皂甙(dioscin)是一种多糖,含量约 1%,其他成分有蛋白质、糖、淀粉、酚性成分(儿茶酚胺、多巴胺、山药碱、山药素),维生素,无机元素等[1]2 薯蓣皂甙防治糖尿病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山药提取物对禁食大鼠和兔有降血糖作用,能控制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提示山药多糖对四氧嘧啶所致的大鼠胰岛 B 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山药的主要成分是 dioscin,皂甙具有抗炎、降低胆固醇、降血糖和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2]。
推测山药多糖对四氧嘧啶所致大鼠高血糖的抑制作用与其抗炎作用有关C 肽是胰岛素原 α 链、β 链之间的连接肽,在胰岛 B 细胞,1 分子胰2岛素原裂解为 1 分子胰岛素及 1 分子 C 肽,然后二者以等克分子分泌进入门静脉,由于 C 肽几乎不被肝脏摄取,C 肽血液含量能准确反映胰岛功能水平高低[3]山药多糖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提高大鼠耐糖量,同时 C 肽值也相应升高由此证明山药多糖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增加胰岛素分泌、改善受损的胰岛 B 细胞功能有关[4]据文献报道[5 6],在 DM 的发展过程中伴随肝组织的氧化损伤,且实验表明,长期高血糖确实能引起大鼠肝脏功能减退,表现在与肝功能密切相关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和丙二醛含量生成增多山药合剂在治疗 DM 的同时还明显地逆转DM 大鼠肝功能紊乱引起的血清和肝组织中上述酶活性和丙二醛等成分含量的异常改变,表明山药合剂对 DM 模型大鼠肝功能减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关于其抗DM 肝功能减退的作用机制,作者通过以往的实验观察,认为与该合剂能有效的抗自由基、组织过氧化和组织蛋白非酶糖基化等作用有关[7 8]。
薯蓣皂甙(dioscin)是一种植物多糖,其降糖机制归纳起来主要有 7 个环节[9]:(1)促进胰岛素分泌;(2)拮抗升糖激素;(3)促进外周组织和靶器官对糖的利用;(4)促进糖原合成或抑制糖原分解;(5)增加胰岛素受体或提高其亲和力,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6)防止脂质过氧化;(7)改善微循环 胰脏 B 细胞周围分布着以 VIP 为递质的神经,分泌的 VIP 进一步参与胰岛素的分泌,增强胰岛 B 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机能,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VIP 与 SP 可能作为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细胞间的免疫突触递质,在肠道神经 内分泌 免疫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维持中发挥作用,有利于调节肠道黏膜对体内外环境的适应性健康对照者及 DM 肠病患者血浆 SP 及 VIP 浓度有差别 DM 肠病发作期患者血浆两种物质浓度升高,而缓解期又很快下降,远低于正常对照人群两种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表明 SP3及 VIP 可能在糖尿病肠病患者的便秘、腹泻症状中起一定作用血浆 SP 浓度增加可促使胃肠蠕动,致患者胃肠蠕动增加,大便次数增多;血浆 SP 浓度减少,可使胃肠蠕动减慢,致患者大便次数减少,VIP 浓度减少还可能使肠液分泌减少,引起便秘。
反之分泌量过高则会引起肠液分泌增多,引起腹泻DM 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用山药,可调节 DM 肠病患者血液 SP 浓度、VIP 浓度,使之趋于正常水平,有利于 DM 肠病患者肠道正常功能的维持推测山药改善胃肠功能的机理与山药所含药效成分有薯蓣素、黏液质、胆碱、尿囊素、精氨酸等有关同时山药与胰岛素合用还能调节、增强周围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山药可调节糖尿病肠病患者血液 SP 浓度、VIP 浓度,使之趋于正常水平,有利于 DM 肠病患者肠道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维持;同时山药与胰岛素合用还能通过神经 激素 免疫网络调节增强周围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10]动物和临床研究表明,大量的脂肪在肌肉、肝脏和胰岛 B 细胞等组织的积聚是T2DM 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脂毒性学说),因而认为脂代谢紊乱有可能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原发性病理生理变化[11] 《本草新编》指出:山药有凉血、凉骨、益肾、生髓,因此通治三消由于山药含有不饱和的必须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具有抗脂肝作用,抑制了中性脂肪在肝脏内的合成,促进中性脂肪移向血流,因而保证了肝脏这一维持血中葡萄糖恒定的重要器官生理功能,以期达到降低血糖之目的[12]。
参考文献】1]郑虎占,董泽宏,佘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562 573.[2]张娟,路金才.皂甙的提取方法及含量测定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42006,8(3):25 28.[3]王秩,邓洁英.C 肽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6,16(4):169.[4]张忠泉.山药多糖对大鼠血糖及胰岛释放影响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37(10):52 53.[5]邵兰,李清焕,黄晴,等.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肝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J].动物学杂志,2002,37(5):28 31.[6]万沁,童南伟,吴惠.糖尿病性肝损害 239 例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05,19(1):96 97.[7]舒思洁,舒慧,甘佑仙.脂糖舒对 2 型糖尿病大鼠自由基防御体系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2004,44(7):23.[8]舒思洁,舒慧,刘彤云,等.脂糖舒对 2 型糖尿病大鼠组织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4):3298 3299.[9]潘莹宇,张建新.中草药活性成分对实验性糖尿病降糖效果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2(6):429 432.[10]马立新.山药对糖尿病肠病患者血糖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1864 1865.[1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 6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3.[12]张俊英,魏敏.山药主治糖尿病 15 例[J].医学信息,2006,19(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