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林牧渔]农业经济学课件.doc

37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34103371
  • 上传时间:2018-02-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9.78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农 业 经 济 学》教 案任 课 教 师:谢云学 时 数:60 学时2二零零六年八月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和特点一、农业 Agriculture 的概念: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狭义上就指种植业二、农业新概念:*1、外向型农业——不仅是为创汇,它是按国际标准生产的、形成有国际竞争力、有高辐射力、高增值力的农业中国于 2001 年 12 月 11 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员中国加入 WTO 意味着更自由地向其他 WTO 成员国出口商品2、观光农业或称休闲农业——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中国可以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荆州的桃花村)3、假日农业——郊区农民将一块大田划成若干小块(每块 20 平方米左右) ,出租给城里人在双休日去亲手种植,既锻炼身体,又领略田园风光。

      4、都市农业——利用城市工业和科技优势,发展农林牧渔,建立农副产品基地,保障城市供给都市农业(Agriculture in City Countryside):是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我国都市农业的提出与实践始于 20 世纪90 年代初,其中以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开展较早例如:农业科技园区5、绿色农业:一切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这么一类农业生产都可以被认为是绿色农业它是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总称6、生态农业 ecological agriculture——用农家肥增加土壤肥力、用生物方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护自己生存环境里的生态平衡其产品被称为“绿色产品” 要求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7、立体农业——在单位面积土地上(如一亩田、一口塘、一片林、一个果园) ,以提高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主要目的,运用“空间三维结构原理”巧妙地把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结合起来,3建立多物共栖,多层结构和多级物质循环利用的综合性技术这个概念着眼于单位面积的土地(包含水域)上立体空间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三、农业的地位:基础产业,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四、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1、产品贡献:食品,轻工业原料2、市场贡献:日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3、要素贡献:资金,劳动力,土地4、外汇贡献: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五、农业的特点:1、农业生产中经济再生产过程同自然再生产过程密切交织在一起2、土地是农业中特殊的生产资料3、农产品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4、农业是农民经营的产业六、新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一) 土地改革时期(1949~1952):实现“耕者有其田”(二) 农业合作化时期(1953~1957):“一化三改”:即农业合作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三) 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1958~1978):“一大二公”:人民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平二调”:平均主义和无偿调拨四) 改革开放时期(1979 年以后):1、稳定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2、自给、半自给经济→商品经济;3、片面的“以粮为纲”→发展多种经营;4、大力发展乡镇企业;5、粗放经营(数量增长)→集约经营(高产、优质和高效) ;6、大力推进农业技术的进步第二节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1、农业经济: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农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规律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2、农业经济学:指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和两者相互运动规律的科学二、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概括地研究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主要结合中国实际,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三、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比较与借鉴3、调查研究 4、归纳法、演绎法5、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四、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1、萌芽:近代初期(17 世纪至 19 世纪 30 年代)2、发展:18 世纪 德国3、起源:古希腊和罗马4、从一般经济学体系中分离出来: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五、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新趋势:1、学科的分化不断加快,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及进而产生的综合化不断得到增强;2、农业经济学科越来越注重多层面、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实证和规范、宏观和微观分析的结合,不断深入地展开各种比较研究工作;3、农业经济学科还不断突破原来意义上的农业经济范畴,更加系统全面的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六、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1、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问题一向为人们所重视在历代经济思想中,农业经济思想占有较丰富的成分2、 新中国成立后,理论界开始对我国农业经济学理论进行广泛研究,但由于“左”的影响,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受阻3、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逐步探索从中国实际出发的道路,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学4、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学术界展开了对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的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农业经济学的内容和学科体系正处在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之中热点问题)第二章 农业生产力结构 Agriculture Production Structure第一节 农业生产力要素的组成一、农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实体性要素1、农业劳动者:主体地位具有劳动能力的人52、农业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例如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3、劳动对象:人类劳动加于其上的物体如待伐树木、种子等同一物品在劳动过程中,可以成为劳动对象,也可能成为劳动资料例如牛用于耕作和运输时,是劳动资料;用于食用时,便成了劳动对象用于产奶时,又成了劳动资料等等二、农业生产力组合性要素1、分工与协作:分工越发达,协作就越密切,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就越高。

      2、管理:包括农业企业的管理和现代农业的管理管理也是生产力,日本经济的成功源于管理的成功,管理具有乘数效应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 3、信息:提高效率三、农业生产力的渗透性要素1、科学:揭示了客观规律2、技术:把科学应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3、教育:是科学、技术得以发展并能转化为现实的根本途径第二节 农业生产力系统 Agriculture Production System一、农业生产力系统的概念农业生产力系统,就是农业生产力的统一整体,它反映了在农业生产力中由哪些要素按照什么样的关系组合成一个系统定义理解:1、不是一成不变的2、不是孤立存在的3、其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们都作为农业生产力系统的外部制约因素 6图 2-1 农业生产力系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图二、农业生产力系统的组合方式1、质态组合方式:结构问题亦称属性组合方式,是农业生产力系统最基本的组合方式2、量态组合方式:规模问题亦称数量组合方式3、空间组合方式:布局问题4、时间组合方式:时序问题从微观上看,各个要素在时间上要按一定的顺序先后形成从宏观上看,产业选择、区域发展等也都有个合理时序问题。

      产业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快速发展经济,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主要依靠农业提供的积累,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人均 GDP 已超过 1000 美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产值结构大约为 15∶85,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就业结构大约为50∶50,城镇化水平为 40%这四项指标表明,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阶段区域发展:先动部发展开放沿海城市,后西部大开发,现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纲要中提出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农业生产力系统的外部环境1、自然环境2、经济环境 3、社会环境第三节 农业生产力的增长一、农业生产力增长的概念农业生产力的增长,通常是指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反映了农业生产力系统投人与产出的增加农业生产力的增长,包括增长的规模与增长的速度二、农业生产力的增长规模是指增长的绝对值,它反映了农业生产力的水平,通常用下列一系列指标予以衡量:1、一定时期内(通常指 l 年内)农产品实物总量的增长,如粮食总产量、棉花总产量、肉类总产…等指标:不可相互替代性。

      2、农业总产值指标来反映农业生产力的增长农业总产值采用两种办法计算,一是用当年价格来计算,用以反映当年农业生产力的经济规模和实力另一种办法用可比价格(以一定年代的价格为不变价格)来计算,用以消除价格变动,反映农业生产力的增长,用以对不同年份的农业产出总量进行动态的比较3、农业增加值指标 = 农业总产值—中间消耗7以 1996 年资料为例,按当年价格计算,我国农业总产值(包括农林牧渔业)为 23428.7 亿元应扣除的中间消耗为 9584.5 亿元(其中农业中间物质消耗 8 981 亿元,包括种子、饲料、肥料、燃料、农药兽药、农用塑料薄膜、用电量、小农具购置、原材料消耗、办公用品、物质服务支出等等,还有对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支出 603.5 亿元) ,所以农业增加值为 13844.2 亿元4、投人产出率指标:常见的土地生产率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资金生产率指标等等三、农业生产力的增长速度是指增长的相对值(速度) ,反映农业生产力水平变动的状况国际上,通常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编制的农业生产指数,反映农业生产力的综合增长速度四、农业生产力增长过程中的问题第一,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力增长的重要影响。

      第二 ,人口因素对农业生产力增长的要求第三,农业生产力增长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第四,处理好农业生产力增长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第五,农业生产力增长与农民收入提高 第四节 农业现代化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一、农业现代化要从国情出发:1、我国是一个拥有 12 亿人口,9 亿农民的大国2、我国农业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较少3、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仍然落后4、我国的现代科学技术虽然落后,但拥有丰富的传统农业技术5、地区条件差异大,经济条件发展不平衡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必须特别强调因地制宜的原则,无论在发展速度、途径,还是在步骤上,都不能搞“一刀切” 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一)建设起一个发达的农业反映农业发达程度的指标主要有:① 按人口计算的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商品量;② 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产值和产量;③ 每农业劳动力的产量、产值和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和总劳动力的比重;④ 主要现代技术和基础设施的配备和利用程度;⑤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二)建设起一个富裕的农村反映农村富裕程度的指标主要有:① 按农村劳动力计算的农村 GNP;8② 按农村人口计算的年纯收人和现金收人;③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ⅰ)来源:19 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