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部位出血的表现.docx
9页不同部位出血的表现:1. 壳核出血:最常见,约占脑出血的50%-60%,系豆纹动脉尤其是外侧支破裂所致,分为局限型(血肿局限于壳核内)和扩延性(血肿向内扩展波及内囊外侧)病人常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三偏征”),双眼球不能向病灶对侧同向凝视;优势半球损害可有失语出血量小者(<30ml)临床症状轻,出血量大者(>30ml)可有意识障碍,引起脑疝甚至死亡2. 丘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20%,系丘脑穿通动脉或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所致,分为局限型(血肿局限于丘脑)和扩延性(血肿波及内囊内侧)病人常有“三偏征”,通常感觉障碍重于运动障碍,深浅感觉均可有障碍,但深感觉障碍更明显,可伴有偏身自发性疼痛和痛觉过敏可出现特征性眼症,如两眼不能向上凝视或不能凝视鼻尖,眼球汇聚障碍和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等优势侧出血可出现丘脑性失语,也可出现丘脑性痴呆丘脑性失语:言语缓慢而不清,重复语言,发音困难,复述相对较好,朗读存在障碍等丘脑性痴呆:记忆力减退,计算力下降,情感障碍,人格改变等3. 脑干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绝大多数为脑桥出血,系基底动脉的脑桥支破裂所致,偶见中脑出血,延髓出血罕见脑桥病人出血常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眩晕、复视、交叉性瘫痪或偏瘫、四肢瘫等。
大量出血(>5ml)血肿波及脑桥双侧基底和被盖部,病人立刻昏迷,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呕吐咖啡色样胃内容物,48h内死亡出血量少者无意识障碍中枢性高热:由于丘脑下部散热中枢受损所致,表现为体温迅速升高,达39-40C,躯干温度高,肢体温度次之,解热镇痛剂无效,物理降温疗法有效4. 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多由小脑上动脉破裂所致发病突然,眩晕和共济失调明显,可伴频繁呕吐和枕部疼痛小量出血者主要表现为小脑症状,如眼球震颤、病变侧共济失调、站立和步态不稳等,无肢体瘫痪出血量较大者尤其是小脑蚓部出血,发病时或发病后12-24h内出现颅内压迅速增高、昏迷、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呼吸节律不规则、枕骨大孔疝发生而死亡5. 脑室出血:约占脑出血的3-5%出血量小者,仅表现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多无意识障碍及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体征,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量大者,很快进入昏迷或昏迷逐渐加深、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四肢及张力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早期出现去脑强直发作;常出现丘脑下部受损的症状及体征,如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大汗、急性肺水肿、血糖增高、尿崩症等,预后差,多迅速死亡6. 脑叶出血:约占脑出血的5-10%,以顶叶最为常见,其次为颞叶、枕叶及额叶。
临床可表现为头痛、呕吐等,肢体瘫痪较轻,昏迷少见额叶出血:可有前额痛、呕吐、对侧偏瘫和精神障碍,优势半球出血可出现运动性失语顶叶出血:偏瘫较轻而偏侧感觉障碍显著,对侧下象限盲,优势半球出血可出现混合性失语颞叶出血:表现为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以上肢为主的瘫痪,对侧上象限盲,优势半球出血可出现感觉性和混合性失语;可有颞叶癫痫、幻嗅、幻视等枕叶出血:表现为对侧同向性偏盲,可有一过性黑蒙和视物变形;多无肢体瘫痪头颅CT:是确诊脑出血的首选减产方法可清晰准确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态脑水肿情况及是否破入脑室等,有助于指导治疗、护理和判定预后发病后立即出现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影像诊断要点:50岁以上中老年人,有长期高血压病史,情绪激动或体力劳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和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表现,血压明显升高,可伴有意识障碍,应高度怀疑脑出血头颅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要点:治疗原则为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肿所致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1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保持肢体功能位,鼻饲,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2 、脱水降颅压:脑出血后48h脑水肿达高峰,维持3-5天后逐渐降低,可持续2-3周或更长脑水肿可致颅内压升高并至脑疝形成,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和治疗的重要环节可选用:①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滴,1次/6-8h,疗程7-10天;②味塞米20-40mg静注,2-4次每天;③甘油果糖500ml静滴,3-6h滴完,1-2次/天,脱水降颅压作用较甘露醇缓和,用于轻症病人重症病人病情好转期和肾功能不全者3 调控血压:脑出血后血压升高是机体对颅内压升高的自动调节反应,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脑血流量,当颅内压下降时血压也随之下降因此,脑出血急性期一般不与应用降压药物,而以脱水降颅压治疗为基础但血压过高时可增加再出血的风险,因此应积极控制血压当血压>=200/110mmHg寸,应采取降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或180/105mmHg舒张压在180-200mmH或舒张压在100-110mmH皙不用降压药脑出血病人血压降低幅度和速度不宜过快过大,以免造成脑低灌注;血压过低者应进行升压治疗以维持足够的脑灌注急性期血压骤然下降提示病情危重,脑出血恢复期应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4 止血和凝血治疗:仅用于并发消化道出血和有凝血障碍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无效,常用6-羟基己酸对羟基苄氨氨甲环酸等应激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时可用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5、外科治疗:壳核出血量>30ml,小脑或丘脑出血>10ml,或颅内压明显增高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行开颅血肿清除脑室穿刺引流、经皮钻孔血肿穿刺抽吸等治疗一般认为手术应在发病后6-24h进行6、 亚低温疗法:亚低温疗法是在应用肌松剂和控制呼吸的基础上,采用降温毯、降温仪、降温头盔等进行全身和头部局部降温,将温度控制在32-35C局部亚低温疗法是脑出血的一种新的辅助疗法,可减轻脑水肿,减少自由基形成,促进神经功能缺损修复,改善病人预后且无不良发应,安全有效,初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认为,脑出血后越早应用亚低温疗法越好7、 康复治疗:早期将患肢置于功能位,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应尽早进行肢体、语言和心理的康复治疗,以恢复其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护理措施及依据:1. 有受伤的危险( 1) 休息与安全:绝对卧床休息2-4周,抬高床头15-30°,减轻脑水肿病室安静,减少探视,各项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以减少刺激躁动病人应加保护性床栏,并要时用约束带适当约束。
置病人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及时吸痰以清除口腔和鼻腔分泌物,防止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误吸、窒息避免各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打喷嚏、屏气、用力大便、大量快速输液和躁动不安等过度烦躁不安病人可遵医嘱适量应用镇静剂,便秘者遵医嘱使用缓泻剂2)生活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补充充足水分和热量昏迷或有吞咽障碍者,发病第2-3周遵医嘱予鼻饲饮食食物应无刺激,温度适宜,少量多餐,加强口腔、皮肤护理和大小便护理,防止便秘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有条件者使用气垫床或自动减压床以防压疮将病人瘫痪侧肢体置于功能位置,指导和协助病人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挛缩畸形 3) 病情观察:脑出血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常提示出血量大、继续出血或脑疝形成,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功能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2. 潜在并发症:脑疝( 1)病情评估:脑疝是指颅内疾病引起颅内压增高以及颅内压增高家具的一种严重危象,是脑出血病人最常见的直接死亡原因应密切观察体温、脉搏、瞳孔、呼吸、意识、血压等生命体征如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血压升高、脉搏减慢、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双侧瞳孔不等大、呼吸不规则等脑疝的先兆表现,应立即告知医生。
2)配合抢救:立即给病人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病人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或快速静脉注射呋塞米,甘露醇应在15-30min内滴完,避免药物外渗备好气管切开包、脑室穿刺引流包、呼吸机、监护仪和抢救药品等3. 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1病情监测:观察病人有无恶心、上腹部疼痛、饱胀、呕血、黑便、尿量减少等症状和体征胃管鼻饲的病人,每次鼻饲前先抽取胃液,并观察其颜色,如为咖啡色或血性,提示发生出血观察病人大便的量、颜色、性状,进行大便隐血试验以及时发现小量出血观察病人有无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皮肤湿冷、烦躁不安、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并配合抢救,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2心理护理:告知病人和家属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系病变导致下丘脑功能紊乱,胃肠粘膜血流量减少,胃、十二指肠年末出血糜烂、点状出血和急性溃疡所致、应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情绪,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障病人休息3饮食护理:遵医嘱禁食,出血停止后给予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营养丰富的温凉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防止胃黏膜损伤及加重出血4用药护理:遵医嘱用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减少胃酸分泌,枸橼酸铋钾口服保护胃黏膜等。
注意观察药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奥美拉唑的转氨酶升高,枸橼酸铋钾的大便发黑等健康指导:1 疾病预防指导:指导高血压病人避免使血压骤然升高的各种因素,如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平和,避免过分喜悦、愤怒、焦虑、恐惧、悲伤等不良心理和惊吓等刺激;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避免体力或脑力过度疲劳或突然用力;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戒烟酒;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2 用药指导与病情监测:告知病人和家属疾病的基本病因、主要的危险因素和防治原则,如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药物,维持血压稳定教会病人和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及对疾病早期表现的识别,发现血压异常波动或无明显诱因的剧烈头痛、头晕、晕厥、肢体麻木、乏力或语言交流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3 康复指导:教会病人和家属自我护理的方法和康复训练的技巧,如向健侧和患侧的翻身训练、桥式运动等肢体功能训练及语言和感觉功能训练的方法;使病人和家属感受到坚持主动和被动运动的重要性45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