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应用于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docx
8页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应用于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 【摘 要】 目的: 探讨对牙周病牙列缺损患者分别选择固定及活动义齿修复后得到的疗效、治疗满意度差异,从而指导临床选择更优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共80例,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病例用活动义齿来修复,对照组病例固定义齿来修复,治疗后的12个月,评价两组的食物嵌塞指数、基牙健康指数、出血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口腔出血指数和食物嵌塞指数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牙健康指数优良率和患者满意度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义齿相较固定义齿对牙周病修复患者可获得更为满意的效果,临床医师对该类病例进行治疗时可优先选择并进行推广关键词】固定义齿;活动义齿;牙周病;牙列缺损;修复最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牙周病仍然是一种较为高发的口腔科慢性病,该疾病可逐渐影响破坏病人的牙周软组织和牙骨质、牙槽骨这些硬组织,患病时间久了则会让病人的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病人的咬合、咀嚼、颜面部外观和颞下颌关节的功能都会慢慢发生一些不良改变。
本研究将选取来我院收治的牙周病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修复治疗,评价临床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80例,纳入标准:取得参加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符合《临床口腔医学》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患者除牙周病外存在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严重免疫性疾病者,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或语言障碍,孕期及哺乳期妇女根据修复方式不同将80个病例分为固定组(40例)和活动组(40例),其中,活动组内(n=40),18例为女性,22例为男性,年龄范围为( 40~73) 岁,平均年龄( 56.7±2. 5) 岁; 固定组中(n=40),16例为女性,24例为男性,年龄范围为( 36~72) 岁,平均年龄( 55.3±2. 7) 岁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来诊后,先予口腔的全面检查,包括缺牙数目与位置、余牙的牙体牙周、全口牙周情况等开始两种修复治疗之前,均对患者先行基础牙周治疗[3]对于研究组患者给予活动义齿修复治疗方案先予修整患者牙槽骨上的骨刺等突起,修整上下颌剩余天然牙的倒凹,取模,根据缺牙的部位与数目等情况合理设计卡环,后待活动义齿制作完成后完成佩戴。
对照组患者给予固定修复方案,将需要牙体治疗的余牙完善牙体牙髓治疗后,将缺牙间隙两端的余牙为基牙,进行牙体预备后取模,制作完成后使用粘接剂将固定义齿进行粘接固定在基牙上,即完成牙列缺损的修复两组的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均由同样的医师和技师完成1.3观察指标:治疗12个月后,对所有病例随访记录,随访项目包括①龈沟出血指数(SBI)②食物嵌塞指数,以上两种评价指标用0-5分5个等级,分值越低则资料效果越佳③基牙健康指数:根据修复后牙齿松动度和牙槽骨吸收程度较前明显好转、有所改善、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良率=(优率+良率)/总例数×100.0%④满意度:分为不满意、比较满意、满意3个等级,根据患者治疗后的是否舒适、美观,义齿有无松动、咀嚼功能好差等情况评价,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0%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 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出血指数、食物嵌塞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 1 治疗后两组出血指数、食物嵌塞指数比较(n=40)组别例数出血指数食物嵌塞指数研究组401.08±0.781.03±0.36对照组401.83±0.411.48±0.59t值5.4544.201P值0.0000.0002.2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优良率(92.5%)优于对照组(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 2 治疗后两组基牙健康指数比较(n=40,n/%)组别例数优良差优良率研究组402017392.5对照组4016151075.0χ2值4.501P值0.0342.3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满意度(90.0%)明显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 3: 治疗后两组满意度比较(n=40,n/%)组别例数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研究组402214490.0对照组4017121172.5χ2值4.021P值0.0453 讨论 牙周病是一种以牙菌斑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为主,结合各种不同因素的参与下导致的牙组织的慢性感染[4]患有牙周炎的患者其牙槽骨的吸收速度较正常人快,导致牙齿极易松动,最终造成牙列缺损或牙齿缺失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咀嚼无力、口腔异味、牙龈出血等,患者的面貌、咀嚼功能、发音功能和日常生活饮食会慢慢改变,从而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牙体的美观程度[5]。
所以牙周病的防治包括牙周病伴发牙列缺损后的修复治疗都应得到大家足够的重视近年来的义齿修复技术不断发展,对于牙周病患者主要可采用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治疗两种修复方式,两者各有其特点,而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成为该疾病的研究热点固定义齿利用缺牙两端的余牙做支持,采用桥梁力学原理,制作完成后永久粘固在基牙上,患者不需要自己摘取,其坚固美观,但是对于牙周病患者采用固定义齿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活动义齿适用范围广泛,是利用口腔内余牙、黏膜组织和骨组织作为支持,以人工牙恢复口内缺牙的形态和功能的一种修复方式,有的牙周病患者口内缺牙数目较多且余牙条件较差,活动义齿修复可减轻牙周软硬支持组织的负担,能一定程度地促进牙周组织的健康,且其制作相对方便,在价格方面,也有其优势目前口腔界对两种不同修复方法应用于牙周病患者的效果尚有不同声音,有研究认为,固定义齿修复美观方便,使用持续时间长,相比活动义齿更让患者满意[6]也有研究表明,对牙周病患者应用活动义齿修复,患者日常生活中能较好清洁牙周、患者体验度佳、并可降低菌斑滞留的可能性,进而对促进患者牙周健康有利[7]本次实验,我们选取了80例符合要求的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活动义齿修复、对照组则使用固定义齿修复。
12个月后的随访内容包括有反应患者牙周、余牙状况的口腔出血指数和食物嵌塞指数以及基牙健康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口腔出血指数分别为(1.08±0.78)、(1.83±0.41);食物嵌塞指数分别为(1.03±0.36)、(1.48±0.59),这两种指标研究组的数据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活动义齿修复相比固定义齿对牙周炎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治疗后的基牙健康指数优良率研究组(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而研究组满意度(90.0%)也优于对照组(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口腔科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修复技术多样化两种方案效果均能取得理想效果,而活动义齿修复方式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更利于患者牙周的修复,更有其独到之处,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方案1. 海热古丽·艾·迈克,杨镇泽.牙周疾病探析之所见[J].中外医学研究 ,2011,12(9):161—162.[2]贾惠梅,曹采方.试析牙周炎的诊断标准[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8,6(4):292-294.[3]孟焕新.牙周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1—263.[4]Liskmann S,Vihalemm T,Salum O,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ntioxidant profile of human saliva in peri -implant health and dis- ease[J]. Clin Oral Implants Res,2007,18:27-33.[5]曹采方.临床牙周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87.[6]周光英.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J].2014,27(22):2964-2965.[7]刘永琳.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中国医药指南[J].2017,15(17):61-62.5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