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多角度感悟古诗词美5200字.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23015897
  • 上传时间:2022-07-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69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多角度感悟古诗词美5200字    多角度感悟古诗词美【内容摘要】诗词是美的载体, 其文字精练,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诗词教学应该从不同角度发掘古诗词的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审美教育,加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关键词】诗词 语言美 意境美 理趣美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学诗词是最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优秀的诗词,往往具有深邃的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含蓄、生动形象学习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诗歌意境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吸取精华并加以消化、运用一、诗词语言美诗词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艺术,含蓄精练,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是诗词涵咏的内核古诗词中大量的名言佳句,更似玉液琼浆,令人陶醉其间,回味无穷因此,品味古诗词的语言艺术,深刻领悟古诗词的语言美,将有助于形成高雅的语言素养古诗词的语言艺术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 语言之精练美诗词是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最深厚的意蕴高度集中的内容决定了它的语言必须精练,要以精练的语言来表现鲜明的形象和深远的意境。

      为了力求精练,诗人最讲究“炼字”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说的都是炼字所谓“炼字”,即锤炼语言,从丰富的词汇中经过反复琢磨,挑选出最妥贴、最精确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使全诗可以为之增色,正所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辽阔的沙漠上一道烽烟直升云天,遥远的黄河尽头是一轮圆圆的落日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又如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除炼字外,用典也是古诗词力求语言精炼的一种表现形式诗词受篇幅和格律的限制,不可能随时进行非常详细的叙述和评论,用很短的词句评述典故,就受到了言简意丰的凝练的效果。

      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三个典故,“亲射虎,看孙郎”是关于孙权的典故,写出苏轼对自己武艺过人和胆识过人的自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关于魏尚的典故,写出苏轼希望朝廷重用自己,委以大任的迫切心情西北望,射天狼”是关于天狼星的典故,写出苏轼为国杀敌守边的雄心壮志典故有出处来历,往往生动而有典型意义,能给读者带来丰富的历史联想二) 语言之音乐美音乐美是诗词语言的特质之一古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仄声交错组合,节奏鲜明诗歌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节奏、押韵、音调等几个方面诗歌的节奏划分有一定的规律,根据音节兼顾意义上划分,一般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三拍(2/2/1,2/1/2),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七言诗是四三拍(2/2/1/2,2/2/2/1)如“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押韵就是使相关诗句末尾的一个音节韵母相同或相似,以形成声音的重复回环而诗词的音调则表现在诗词的平仄律以及双声、叠韵、叠字、叠句的恰当运用方面,使诗句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例如:《蒹葭》第一章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苍”、“霜”、“方”、“长”、“央”,读来朗朗上口,极具韵律美。

      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全诗一意三叠,用韵先响后暗,先扬后抑另外,“蒹葭”属于双声词,“苍苍”“萋萋”“采采”等是叠词,用韵和句式的参差变化以及双声叠词的运用,极大的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三) 语言之色彩美古典诗词在描绘形象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富有色彩感的词语,这就成了诗词语言美的又一道风景诗词语言表现色彩美一般有三种方式第一,运用表现色彩的字面,给人以直接的感觉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二,描绘具有色彩特征的事物,带给诗歌语言色彩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云、莺、树、燕、花、草,都具有鲜明的色彩感,交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早春图”第三,把某些带有色彩的事物递相沿袭,表达相对固定的语意如“玉”指代眼泪、“绿云”指代头发、“金鞭”指代富贵、华丽的鞭子、“双鬓”指代白发等语言美是古典诗词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充分感受语言美,才能养成敏锐、深刻的语感,并进一步领悟作品的意境美、情感美二、诗词意境美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境”就是诗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意”就是蕴含在这些景物和画面中的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古诗词意境美表现在三个方面:(一) 情与景的交融意境的创构,从根本上说,是使客观景物作为主现情思的寄托,“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它有三种类型:一为景中藏情式在这类意境的创造中,诗人把自己的情感隐藏在景物中,通过生动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意浓浓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由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诗歌隽永的意境二为情中见景式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的有时甚至不全写景,但景物却历历如现又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不见一句景物描写,但在读者面前却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诗人为人们开创了一个具有无限想象力的审美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一切都成了有形的图画,它所包含的景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写景。

      三为情景并茂式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披文入情,情景并茂,方有意境例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上片所写,是词人的眼中之景,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二) 虚与实的协调诗词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相生,虚实相应,虚景与实景融合,互相映衬,渲染出一种浓浓的某种情感,或者是烘托出某种气氛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前两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后两句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把现在时空和未来时空作了沟通,把现实和想象统—起来,虚实相生,构成了完美的意境三) 形与神的统一“形”指事物真实的外形或现象,“神”指形象体现出来的内在规律或本质特征事物并不具备神,它体现的神是人的感情投射上去的。

      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该词写梅花在恶劣的环境中独自开放,借以寄托诗人报国无门,屡受排挤和打击的不平心境,表明了词人的心迹,不为沽名钓誉,只为拯救国家,是一种坚贞的自信,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熔为一体,达到物我合一古代诗词大多通过意象来寄托感情,作者为了表达特定环境的思想和感情,达到意与象、物与我融洽的效果,创设了具有多义性的意象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例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能引人遐思 ,让人寻索不已 ,玩味不止 ,获得极浓极烈的审美享受三、诗词理趣美古诗词长廊里,不仅有以意境感人的作品,还有以理趣见长的诗作理趣”一词源自佛典,正式被用于诗歌评论则在宋代何谓理趣?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作了深入探讨,指出:“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因物显。

      在钱钟书看来,“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当为花中蜜),体匿性存,无恨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所谓冥合圆显者也可见,诗词的理趣就是通过诗词的形象来表现哲理的艺术趣味其最高境界是将理溶解于诗词的形象之中,使人浑然不觉,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蕴含其中的智慧美、理性美、思想美一) 寓理于景这类诗词多是通过形象比类生活中的道理,诗句所蕴含的“理趣”,则潜藏于婉曲比兴的形象中在诗中是景,抽出来是理;表层是景,里层是理因此,这些诗句的形象,不只是为了写景或状物,而是借助这些形象来表达对某一道理的领悟与感受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从全诗来说,这是一首游记般的描写农村风光的诗歌可是其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既描写了山间水畔的景色,又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联想到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向前,忽然间眼前出现一丝光亮,再前行,惊喜地发现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诗给人的启发和特有的理趣景到理到,相与为一,可谓妙手偶得又如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二) 寓理于情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它决不说抽象的未受情感饱和的理如果将说理同抒情结合在一起,当然会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如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这两句诗常被人引用,就是因为它体现了实现理想的渴望与必胜的信念这么一个道理又如李白《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古诗词的理趣,有其独特的内涵,在遵从艺术规律,符合审美特性的前提下,从写景中,从情语中加以生发和引申,从而让这样的诗句既有理,又有趣,诗味、理味具备,耐人寻味诗是中国文学美学特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欣赏古诗词,紧紧抓住语言美、意境美、理趣美,走入诗言、诗意,真正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