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稳层基层施工方案.doc
21页目录1、 编制依据 12、 工程概况 12.1概述 12.2水稳基层平面及断面形式 13、工总体部署3.1施工总体目标 13.2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23.3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24、 施工准备 34.1技术准备 34.2生产准备 44.3人员准备 44.4机械准备 44.5材料准备 45、 基层施工方案 45.1原材料技术要求 55.2混合料配比设计及强度要求 55.3水稳基层施工流程及技术要点 65.4水稳基层验收标准 85.5水稳基层质量保证措施 96、 质量目标设计及保证措施 106.1确定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 106.2质量保证措施 106.3施工过程质量保证措施 116.4特殊及关键过程控制点 126.5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147、 确保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的技术措施 147.1确保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 147.2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措施 168、 附图表 191、编制依据(1) 工程施工图纸(2) 国家行业现行技术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序号技术标准、规范名称编号1《测量规范》GBJ50026-93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4《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5《佐搅拌站(楼)技术条件》GB/T10172-886《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8《公路工程质量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JF80/1-20042、工程概况2. 1概述 工程是连接 的支路,路幅宽度15m,全长520m,2. 2水稳基层平面及断面形式上基层厚度20cm,下基层厚度20cm ,标准断面为梯形,上底面宽22. 06m, 下底面宽度22. 62m。
3、施工总体部署3. 1施工总体目标3.1.1工程质量目标确保本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实现创建优良工程的目标3.1.21程进度目标考虑本工程线路较短,计划于-一年一月一日视天气情况开始水稳基层施工, 在一小时内,完成道路全段下、上基层施工3.1.3安全生产目标严格按照国家和市安全制度和规定,达到“五无”、“一•杜绝”及“一创建” 的目标五无”即:无工伤死亡事故,无重大、特大交通事故和机械事故,无 火灾、洪灾事故,无倒塌事故,无食物中毒事故,同时做到无传染病;“一杜绝” 即:杜绝重伤事故;“一创建"即: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工地;轻伤负伤频率控制 在5%o以卜3. 1.4文明施工目标以《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及公司有关安全文明施工要求为标 准,确保“达标工地”,创建“文明工地”,为公司赢得声誉,为业主增光添彩, 为环保工作做出贡献3. 1.5协调目标做好内外关系协调,结合工程情况充分发挥项目优势,主动争取各方的支 持与配合,做到施工一项工程,交一方朋友3.1.6资料管理目标技术管理责任明确,技术档案管理微机化,确保内业资料的完整、准确、 及时、美观,符合各方要求,并做到工程竣工时竣工资料交验完。
3. 2施工组织管理机构3. 2. 1施工组织结构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确定调配有多年综合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经验、 并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管理人员组成 工程项目部,进行工程的统筹安排和协调,控制质量和进度,具体落实组织生产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由公司办公会议决定,其履历报建设单位备案主要 管理领导到岗赴任前,将征求建设单位的意见,以便更好的合作共事,推动工 程建设顺利进行要求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具备项目经理资格和工程师职称,施 工过多个同类工程项目,并在施工现场主持管理和技术工作多年项目经理部 的部门干部由公司的人力资源系统中挑选,要求具有丰富工程施工经验,在专 业领域具有中高级职称和良好的业务能力,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的中青年干 部项目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见【附表1项目部质量管理小组人员表】3.3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根据施工准备情况及路基分区段、分阶段交付情况,将上基层施工相应进行 阶段划分,并采取与水稳下基层交叉施工来安排施工进度3. 3. 1施工准备阶段(-一年一月-日〜一-年一月-日):本阶段主要完成施工准备工作,具体如下:1) 完成现场生活设施、施工设施(拌和站、试验室等)的正常运转;2) 完成底基层的验收(完成底基层压实度及其他检测并符合设计及施工规 范要求,同时对高程进行最后复核)并报监理验收;3) 完成下、上基层铺筑前的测量放线准备工作;4) 完成主要机械设备、部分施工材料的进场工作;3. 3. 2底基层验收施工工程中及时完成底基层的验收并为下、上基层的施工做好准备。
3. 3. 3工程进度控制方法根据施工组织安排的总体布署,每月编制月计划,对作业班组编制周计划、 日计划内容包括:施工进度计划及完成情况,各主要工种劳动力平衡计划, 机械设备进场计划以“日保周、周保月”工期目标的实现并且从实际出发, 确保计划的严肃性和科学性,明确主攻方向,保竣工、创优质产品,实现最终 经济效益4、 施工准备4. 1技术准备(1)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基层水稳下、上基层施工方案,并报工程师审 批施工前根据施工方案,做出详细的技术交底以指导施工2) 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学习,要求在各基层摊铺及压实时,测量人员随时 监控标高及横纵向坡度,将误差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以内o(3) 组织试验人员认真学习试验方法、规范、规程,要求在进行基层水稳 下、上基层施工时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检测,并对含水量、水泥剂量 以及压实系数进行试验并统计4) 组织开展施工交底会,要求现场施工人员、机械手按照方案施工工序 进行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试验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同时作好施工记录4. 2生产准备(1) 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熟悉和学习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编制施工进 度计划,使生产组织安排按照施工方案有序进行。
2) 检查施工设备,确保设备完好,符合安全使用标准,对施工人员进行安 全教育、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使安全管理在思想、组织和措施上全部得到 落实4.3人员准备(1) 项目经理部各级管理人员具备上岗资质且有多年从业经验,施工前针 对本工程实际情况和难点,进行针对性强的岗前培训工作2) 施工队伍选择施工作业能力强,经验丰富并由相关部门准入的一流施 工队伍进场前对施工队伍中各级人员进行岗前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尤其 加强安全、文明施工、保护环境、保护地上、地下设施的教育,各专业人员必 须持证上岗3) 人员准备如下:管理人员:12人; 测量员:2人;实验员:1人; 机械手:5人; 壮工:15人4.4机械准备开工前施工机械陆续进场,同时进行机械的保养、维修、调试等工作,确保 按时进场及施工中运行良好主要设备见【附表2拟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表】4. 5材料准备根据工程情况及进度要求,陆续组织材料进场材料进场后由试验由材料人 员填写试验通知单,试验人员收到通知单后及时取样送试取样严格执行有关 规范、一市有关规定和业主下发的有关文件,严把材料进场关材料员、试验 员备齐有关资料后按监理工作程序上报监理工程师,并报监理部核准后,方可 投入使用。
5、 下、上基层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相关施工方法、设备及人员组合等通过水稳上基层确定详细见 水稳基层方案及总结报告5. 1原材料技术要求(1)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较长6h以 上),水泥强度等级42. 5Mpao(2) 水泥稳定碎石层集料级配要求应符合下表要求,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 过31. 5mm,公称粒径为26. 5mm□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0%对所用的碎石应预先 筛分成3~4个不同粒级,然后配合组成适合级配范围筛孔尺寸(mm)31.519.09. 504. 752. 360.60.60. 075通过质量百分比(%)10068 〜8638 〜5822 〜3216 〜288〜158〜220〜3(3) 凡是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稳定碎石施工4) 基层集料:压碎值V30%5) 石屑碎石混合料按设计级配规定要求进行采集,并按《公路路面基层施 工技术规范》(JTJ034 —2000)中的规定液限指数小于25,塑限指数V6施工时 采用3种粒级的碎石进行试验试配,制造式样,指导施工5. 2混合料配比设计及强度要求(1) 颗粒级配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2) 水泥稳定碎石层的配比应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的要求进行。
3) 水泥稳定碎石做下基层的水泥用量为4%,其7d浸水抗压强度N2.5Mpa, 水泥稳定碎石做上基层的水泥用量为5%,其7d浸水抗压强度N3.0Mpao(4) 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高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满足重型击实级标 准下的压实度下基层N97%,上基层N98%5) 混合料应拌和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6) 应严格控制下基层厚度和高程7) 采用18t以上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不大于20cm8) 水泥稳定碎石采取集中厂拌法施工9) 碾压并检验合格后立即覆盖或撒水养护,养护期符合规范要求5. 3水稳基层施工流程及技术要点【附表4水稳下、上基层施工工艺流程】5. 3. 1水稳下、上基层施工流程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工序或施工流程进行调整、总结,为下、 上基层正常段施工创造条件5. 3. 1. 1施工放样(1) 平面位置测设,先按设计给定的位置或控制数值计算出道路中心坐标, 在土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0〜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5~10m设一桩,并 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然后根据已建立平面控制网,使用全站仪施测二 测回,进行上述点位的测设,并进行闭合校验2) 施工高程点的测设及校测,应以两个控制水准点为一环,使用Si级水 平仪进行闭合测量。
施工高程点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校测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 显标记标出下基层边缘的设计高程3) 项目部组建测量组与作业队组成测量班,测量工作实行两级管理,由 队测量班进行测设,项目部测量组复核测量,并将复核结果呈报监理工程师确 认,未经复测不得进行下道工序4) 施工测量记录及成果应在专用记录本上填写,文字不能明确表述的, 须附图说明并妥善保存测量资料5) 每项施工测量完成后,应报监理工程师确认5. 3. 1.2混合料的拌合和运输(1) 基层水稳混合料采用WDB600型拌和机进行集中厂拌在正式拌和混合 料前必须先调试所有的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及含水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原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2) 在正式生产前,会同监理及业主等对拌和站的生产能力、原材及混合 料配比设计情况进行考察并取样检测,与监理试验室已进行的平行试验结果进 行比较,合格后方可确定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 须经试拌调整后方可正式进行混合料的生产在正式施工过程中要按照检验频 率加强检测,以确保混合料的生产质量厂内生产出混合料必须及时运到施工 现场3) 采用集中厂拌时,实际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室确定的剂量增加0.5%o 拌和的含水量应比最佳含水量大0.5-1%,以补偿施工过程中水份蒸发,确保混 合料运到施工现场摊铺时,含水量接近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