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综合活动——《小鲤鱼跳龙门》.docx
7页中班综合活动——《小鲤鱼跳龙门》 拥有帝国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设计意图:鱼在我国民间民俗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由于“鱼”和余裕的“余”同音同声,而被人们认为是吉祥,视为祥瑞之物,于是出现了“年年有余”“富贵有余”“鲤鱼跳龙门”等一些富有民族乡土气息的祝福语,并表现在年画中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与国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现在的孩子对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的了解越来越少,对过洋节、吃洋快餐倒更加热衷,为了使幼儿了解本民族特有的民俗艺术,学会欣赏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美,结合春节的来临,我设计了《鲤鱼跳龙门》这一活动,从而让幼儿领略中国的传统艺术活动目标:1、欣赏年画《小鲤鱼跳龙门》,感受年画所表达的喜庆气氛2、学习剪鱼的基本技能,锻炼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3、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活动准备:1、《贺新年》的歌曲,年画作品《年年有余》,挂红灯笼、贴年画、贴春联、窗花、放鞭炮……VCD2、各色不同花纹的鱼,各色水彩笔、纸、剪刀等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贺新年》的歌曲引出活动小朋友,动起我们的小手,露出我们的笑脸,让我们听着歌曲来唱一唱,跳一跳2、1、了解、欣赏春节时的民俗艺术幼儿观察“过年”区域。
问:你都看到了什么?什么节日快要到了?问: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幼儿回答3、引导幼儿说一些吉利的话教师: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里,大家见面都要互相拜年,说吉利话,请你想一想,都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呢?①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祝福②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祝福师:我小时候也很喜欢过年过年时,我可以放鞭炮、拿红包,还可以挂年画,贴春联,剪窗花,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和习俗二、基本部分:1、新年真热闹,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有趣漂亮的年画,看,这是什么?鱼,这可是一条小鲤鱼,今天小鲤鱼给小朋友带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小鲤鱼跳龙门》在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要选一条最勇敢的小鲤鱼成为鱼中之王,于是小鲤鱼就去寻找龙门,结果怎样呢?2、播放VCD《小鲤鱼跳龙门》提问:在故事中有几条小鲤鱼,他们是什么颜色的?幼儿回答谁第一个跳过龙门?还有其他的小鲤鱼是怎样跳过龙门的?为什么他们都能够跳过龙门?你们想想看,谁来做“鱼中之王”?为什么?师:小结现在我们小朋友知道了玉皇大帝为什么要选小鲤鱼门做“鱼中之王”3、音乐游戏《小鲤鱼跳龙门》拥有帝国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鲤鱼跳龙门,听着音乐动起来。
4、引导幼儿欣赏年画《年年有余》这幅年画上画了些什么?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你看了这幅画会感到心情很欢快呢?你知道为什么人们在过春节的时候要张贴这幅年画吗?引导幼儿理解“年年有余”的含义:“余”就是“多”的意思,年三十吃团圆饭时候,家家都要吃整条鱼,有的还喜欢挂画有鱼的年画,这样做是利用“鱼”和“余”同音,祝愿大家过上:“年年有余”的富裕日子5、幼儿创作年画:示范小鲤鱼的剪法,运用拟人化的语气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重点是剪出小鲤鱼身上的花纹,镂空以及翻出的技能幼儿操作活动,教师指导幼儿有规律的剪纸,剪出漂亮的花纹三、结束活动:把装饰好的小鲤鱼赶快来跳龙门吧活动反思:春节即将临近,在课题内容的基础上,我根据活动需要创设以之相适应的环境,挂灯笼、贴春联、窗花、放鞭炮,使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祥和的过年气氛,并且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欣赏传统民间艺术,了解中国民间习俗和感受它们所表达的喜庆吉祥的节日气氛,从而引出年画,知道年画也可以是过年时张贴的,表示喜庆、祥瑞,继而了解画面所包含的故事情节的意思,这一环节,我没有给幼儿以较多的空间想象、讲述,因为我以为这不是活动的重点,只是在幼儿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归纳,让幼儿知道年画所包含的故事意义,特别是鱼的意思,从而激发幼儿动手的欲望。
在制作的过程中,小朋友把鱼鳞、鱼鳍、尾鳍制作的很有特色,小朋友是受小鲤鱼坚强、勇敢、大胆的影响,各自表现自己的特色,有的镂空用几何图形排列;有的用锯齿型有规律的排列;有的创新“发明”了站起的三角形的立体的鲤鱼……,效果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立体的,这是一个很大的收获这正是每位幼儿积极动脑、尝试、大胆想象的结果,幼儿内在的潜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挖掘,幼儿智力能力不仅得到了发挥,手的协调、灵活性也得到了锻炼在这次的活动中,成功的将孩子领入到《小鲤鱼跳龙门》这美丽的神话中,感知年的知识,知道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有鱼,就知道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知道了年画的来历,各种不同的年画所表达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喜庆和吉祥在这活动中孩子们模仿的较多,孩子们之间还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创新能力也有待于在老师的指导下,想象出更多的不同形状的鱼和不同形状的花纹《鲤鱼跳龙门》这一民间活动,把美丽的神话、欢快的音乐、漂亮的剪纸融合在了一起,幼儿不仅领略了美的、祥和的民风民俗,而且从中体验到了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和别具一格,幼儿的情感、审美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这正是我们培养的目的之一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