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将进酒》详注(1).pdf
16页1 李白《将进酒》详注一、将进酒《现代汉语词典》 : “将 qiā ng:愿;请:~进酒 《辞源》: “将:3.qiā ng (六)愿,请 《诗·卫风·氓》 :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辞源》: “进: (四)奉上《礼·曲礼上》: ‘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 ’ ” “进酒”本是“献酒”之义,引申为“饮酒”之义(参见“汉典”“进酒 ” 条) “将进酒”字面意思即“请饮酒” (参拙文《 “将进酒”字义诠解》 )安旗《李白诗秘要》 : “将( qiā ng) ,请也将进酒,即请饮酒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张厚感主编《高中古诗文导读》 : “ ‘将’ ,请; ‘进酒’,饮酒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1.“君”字在本诗中出现了五次,即两处“君不见”、 “与君歌一曲” 、 “请君为我倾耳听” 、 “径须沽取对君酌”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的“君” , 显然是指岑夫子、 丹丘生 “与君”,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年版、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李白诗选》 解作“为你”,赵昌平《李白诗选评》、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也解作“为你”。
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勋、元丹丘二人 ” “君”是对人的尊称,可以指某一个人,相当于“您”,也可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相当于“你们” “与君”、 “请君”2 的“君”至少是指岑夫子、丹丘生两人,所以不能解作“您”或“你” ,而应解作“你们” 李易《唐诗今译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译“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为:“嗨,我要歌唱了,你们仔细听这里“君不见” 的“君” ,是特指还是泛指?人民教育出版2001 年版高中语文第五册配套《教师教学用书》:“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 ,指岑夫子、丹丘生 ”高教版中职教材《语文》 (拓展模块): “君不见:您看见没有?君,泛指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体诗中提唱的常用语君,此为泛指《注释做法唐诗三百首》 : “人生得意二句,是一篇之主,篇中两提‘不见’,正是唤醒世人的警句 ” 《唐诗合解》: “通篇主意是劝人及时为乐、尽兴饮酒,连用两个‘君不见’,是提醒人语见《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 )既是“唤醒世人”,是“是提醒人语” ,则“君”应为泛指2.“君不见”的“不”不是今天表示否定的“不”。
《辞海》: “不:①表否定如:不是;不能;不好③未;不到《孟子·梁惠王上》 : ‘止步百步耳,是亦走也 ’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年版《中学文言虚词手册》 : “ ‘不’主要用作表示否定的副词,现代汉语仍是这种用法但细审‘不’在句中的作用,除表示相反的意思外,还有‘毋’义,应解作‘不要’; ‘未’义,应解作‘不曾’,, ”按:本诗“君不见”的“不”应解作“未”、 “不曾”、“没有”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君不见:3 你没有看见吗?”正是解作了“没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一百首》注“君不见”为“你不看见”,误3.“见(二),犹闻也 更推而言之,凡诗中‘君不见’之‘见’字, 有时亦应作‘闻’字解,非可泥于字面之为 ‘见’也 ,,李白《梁甫吟》 :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 ) 《唐诗鉴赏大典》 翻译此二句为:“你可看到,奔腾的黄河水从天际奔流而下,流向东海再不回来;你可看到, 高大的厅堂上, 有人面对明亮的镜子悲叹自己的满头白发,说什么早上还是黑色的,到傍晚乍一看已是一片雪白了上海古籍出版社《李白诗选注》 : “这两句借黄河水起兴,未必便是眼前所见。
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 “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鹤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降,一泻千里, 东走大海 如此壮浪景象, 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 ‘自道所得’,语带夸张虽然“未必便是眼前所见”,虽然“非肉眼可以穷极” ,但这里的“君不见” 之“见” ,依然应解作“看见” 4. “高堂”一词,一般注本多释为“高大的厅堂”,如中职教材《语文》: “高堂,此指高大的厅堂 ”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一百首》的注释与此不同: “高堂:指的是父母全句是说:你不看见上一辈的人因为从镜子里看见白发而悲伤?”据《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 “高堂”, 敦煌残卷作 “床头”, 据此不宜解作 “父母” 4 5.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年版、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李白诗选》 : “青丝:形容黑发 ”上海古籍出版社《李白诗选注》: “青:黑色 ”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青丝: 乌黑的头发 “青”是“黑” , “青丝”就是“黑丝” ,只是用以比喻(或形容)黑发6.此诗开头二句为反问句,句末应标问号或感叹号有版本两处皆标句号,不当7.周啸天说:“诗篇开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扑面而来。
,, 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 ,, 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 ” (见上海此书出版社 《唐诗鉴赏辞典》 )自此说一出,诸多赏析性地文章都说此诗开篇运用了排比手法比如高教版中职教材《语文》(基本模块下册)配套《教师参考书》: “强烈的节奏、对比和排比手法,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 ”然而,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排比至少要有三项,而这里仅仅有两项,而且作为修辞手法的排比, 各项的结构应该相近相似,而这里的两个句子结构相差较大,总之此诗开篇两个长句根本未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怎么理解周先生这里所谓的“排比”?《辞源》 : “排比:依次排列,使相连比 ”这就是说,“排比”本来是一个动词, 类似“排列”、 “并列” 之意,作为修辞手法的 “排比”应是由此引申而来,属于名词周先生所谓的“排比”应理解为动词“排比”,而非作为修辞手法的“排比”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5 1.《现代汉语词典》 : “人生:人的生存和生活 ”另外,“人生”还有“人的一生”之意,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 本诗中的“人生”是什么意思?2.得意:有兴致的时候。
(马茂元、赵昌平《唐诗三百首新编》,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 、赵昌平《李白诗选评》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 得意:即日子顺畅, 心情如意 (葛景春《李白诗选》)得意:指快意高兴之时高教版中职教材《语文》)《现代汉语词典》 : “得意: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 《辞海》:“得意:②称心如意 《韩非子·饰邪》 : ‘赵、代先得意于燕,后得意于齐’后多指因成功而沾沾自喜如:得意洋洋 《辞源》 : “得意:因如愿以偿而感到满意《韩非子·饰邪》 : ‘赵、代先得意于燕,后得意于齐’孟郊《登科后》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上述诸种解释,除第一种之外,其余的几种基本相同,就是“称心如意”、 “满意”、 “高兴”的意思,这应该是“得意”的意思第一种解释将“得意”解为“有兴致”,“兴致”就是“兴趣” , “有兴致”就是“有兴趣” ,就是产生喜好的情绪,这种解释不准确3.莫使金樽空对月:马茂元、赵昌平《唐诗三百首新编》: “金樽空对月: 在月光下任金樽空着而不饮酒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 “莫使句意思说:切莫空着酒杯,辜负这月夜美景上海6 古籍出版社《唐诗一百首》 : “对着月夜美景,不要让酒杯空着。
依据这三书,“莫使金樽空对月”等于说“对月,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是人而非金樽, “空”是形容词,“空箱子”的“空” 少年儿童出版社《唐宋古体诗选讲》: “人生只要‘得意’ ,便应当纵情欢乐,千万不要让金樽空对明月据此, “对月”的是金樽而非人, “空”则有两种可能的理解 李易《唐诗今译集》: “莫使金杯空流月色,徒唤年华不再重来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 : “切莫让,金杯白白对着明月夜据此, “对月”的是金樽而非人,且“空”是副词, “白白地”之意按: “莫使金樽空对月”应是“对月,莫使金樽空”之意,意谓自己对月之时,不应使金樽空着而应满樽畅饮这可以认为是状语后置句参王瑛《古典诗词特殊句法举隅》 )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1.材:④有才能的人 《现代汉语词典》 )材:③资质 《礼记·中庸》 :“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 ④通 “才1”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公欲杀之,而爱其材 ” 【又】有才能的人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虽有,而用楚材实多 ( 《古代汉语词典》 )中职教材《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所附的参考译文:“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才,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任志鸿《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 “上天生下我这样的人才必然有用武之处 ,, ”贵州人民出版社《唐诗三百首全译》:“天生成我这栋梁之才总会有用这都是将“我材”解作“我7 这有才能的人” “天生”二字,有的解作“老天造就”,有的解作“上天生下”,有的解作“天生成” ,都是将它视为主谓结构生成我”讲不通,“造就”是意译,而上天又无法“生下”人,哪怕是作者这样的人才 “生”似乎应释为使动用法, 即“使,,降生” 、 “让,, 出生”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作“天生我身必有财”,又作“天生吾徒有俊材” (按: “俊材”同“俊才”,卓越的才能),又“用”一作“开”(这里“开”应是发挥、施展出来之意) (李琦注《李太白全集》)一作“我身必有材” (见上海古籍出版社《李白集校注》)2.必:副词,必定,必然, “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 ( 《 《现代汉语词典》》 ) 由这个“必”字的使用可知,此二句是诗人对未来的推测,体现了作者的高度自信五、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1. 且为乐:姑且作乐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且为乐:姑且作乐,意谓暂时把不愉快的事丢开不想马茂元、赵昌平《唐诗三百首新编》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且”是副词,姑且,暂且。
且”字与“必”字照应因为“必”有用,所以“且”抛开烦恼而尽情“为乐”2. 《辞海》: “会须:犹言会当,该当本句云云 《辞源》: “会须:犹该当本句云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年版、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李白诗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古8 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李白诗选》释“会须”为“应该”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年版之江蓝生、曹广顺编著《唐五代语言词典》、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 年版之陈树昆编 《文言虚字联绵词典》 、《唐诗百科大辞典》 释为“应当”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会须:应当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 “会,犹当也;应也有时含有将然语气 有作会须者李白《将进酒》云云此犹云应须 “须,应也;必也 ”所谓“应须”,实即应该、应当之意 《唐诗一百首》: “会须:正应该 ”中职教材《语文》 : “会须:正应当 ” “会” 、 “须”皆有“应该”、 “应当”之义正应该”、 “正应当”的“正”字,不知何所依据,似当删《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认为此“会须”为助动词,“会” “须”同义, “表示须要如此。
可译为‘必须’、 ‘定要’等”3.上文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这里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表明作者此时是 “得意” 的,所以他要 “尽欢”,要“一饮三百杯” 那么作者的“得意”之处何在呢?换言之,作者对什么感到“得意”而能令他决心“一饮三百杯”呢?齐豫生、夏于全主编《唐诗鉴赏大典》: “那什么是‘得意’之时呢?一定要腰缠千金, 气凌万人才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