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古典园林名词解释.docx
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中外古典园林名词解释 园林名词解释1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1. 园林建筑(garden building):园林中供人游览、参观、休憩并构成景观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统称 2. 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举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 3. 圃:中国古代由菜园、果园进展而来,逐步成为植物栽培、参观为目的的与园并称的形式之一,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以外的第三个源头 4. 苑:秦汉以来在囿的根基上进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又称宫苑 5. 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6. 沼:园林中的水池,一般与池连用,称池沼 7. 舫: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园林水面上的建筑物供游玩宴饮、参观水景之用 8. 榭:供游人休息、参观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 9. 阁:多为两层,特征为四周开窗,造型较楼简便,平面常呈四方形或多边形 10.厅(堂):“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厅堂好像,用扁方料者曰厅,用圆料者曰堂。
11.观:是汉代对体量对比高大的非宫殿建筑物的统称 12.斋:处于幽深僻静处之学舍书屋建筑,凡藏而不露较为封闭的进修场所,任何式样的建筑皆为斋 13.轩:“车前高曰轩”在建筑中,厅堂的前卷棚顶片面为轩,园林中指较高敞宁静的园林建筑 14.塔:佛教与中国特色结合的产物,具有宗教色调,后逐步进展成为名山大川、寺院、园林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5.亭:“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是园林中最常见的眺览、休息、遮阳、避雨的点景建筑 16.廊:有顶的过道为廊房屋前檐伸出的可避风雨太阳的片面亦为廊 17.复廊:在双面空廊的中间夹一道墙,就成了复廊,又称“里外廊” 18.复道(飞阁):上下两层的廊,一般上层封闭下层开敞 1 19.尺幅画: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框景的别称,即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20. 岭南园林:岭南泛指我国南方的五岭以南的地区,古称南越清初,岭南的珠 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对比兴隆,文化相应昌盛,私家造园活动开头兴盛,逐步影响潮汕、福建和台湾等地到中叶日益兴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的组合、水石的运用和花木的配置上有自己的特点,形成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三足鼎立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
岭南园林的典型代表有,顺德的清晖园、佛山的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东宛的可园,粤中四大名园 中国古典园林名例 21.上林苑: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不存,上林苑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霸、产、泾、渭、丰、镐、牢、橘八水出入其中 22.建章宫: 23.西苑():隋炀帝在洛阳西侧兴建的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皇家园林是一座以人工开凿的大水域“北海”为中心的人工山水园,唐代改名东都苑 24.艮岳(北宋):宋徽宗赵结在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于宫城东北建立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原名万岁山,后按八卦方位,改名艮岳艮岳的建园工作宋徽宗亲自参与,先有周详的设计图纸后事建立,为经营此园,宋徽宗不惜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广搜江南奇花异木和石料,还为此特意设立了应奉局和“花石纲”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备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 25.“三山五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圆明园 、畅春园。
26.艮岳:宋徽宗赵结在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于宫城东北建立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原名万岁山,后按八卦方位,改名艮岳艮岳的建园工作宋徽宗亲自参与,先有周详的设计图纸后事建立,为经营此园,宋徽宗不惜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广搜江南奇花异木和石料,还为此特意设立了应奉局和“花石纲”是一座叠山、理水、 2 花木、建筑完备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 27.颐和园:在北京的西北郊,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摄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自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出名的“三山五园”中结果建成的一座 28.避暑山庄: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区北部,建于清代,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离宫别苑,清康熙帝对北方民族采取怀柔政策,为每年北巡去木兰围场而始建的行宫,后经乾隆等持续完善,成为出名的皇家避暑胜地 29.独乐园:北宋司马光位于洛阳的私园,是一座游憩园 30.寄畅园:位于无锡城西锡山和惠山山麓的一座中型别墅园林, 31.谐趣园:谐趣园原名惠山园,是颐和园中摹仿无锡寄畅园修建的一座园中园。
全园以水面为中心,以水景为主体,环池布置清朴雅洁的厅、堂、楼、榭、亭、轩等建筑,曲廊连接,间植垂柳修竹 32.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为明代王献臣的私园,仆人因厌恶朝政,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句意为园名,由明代文人文征明设计 33.留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34.影园:是明代郑元勋在扬州的一座私园,由明代出名造园家计成设计,是一座水景园,因“水影、柳影、山影”而得名 35.个园: 36. 中国园林艺术 37.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38.借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造园者往往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分俯借、仰借、远借、邻借、应时而借 39.点景:如抓住园林绿地中每一景观的特点及空间环境的景象,再结合文化艺术要求, 3 瞻园: 举行高度概括,点出风景的精华,点出风景的境界,使游人有更深的感受,谓之点景如风景的命名,园林题咏,导游说明等。
40. 框景(尺幅画、无心画):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 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41. 42. 对景:凡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为对景对景有正对互对之分 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 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假设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风景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参观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由于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43. 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 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假设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假设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观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风景 44. 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 看到最好的风景,最好的风景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手段,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45. 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往往设以漏 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46.假山:在园林中以造景和登高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人工构筑的模拟自然山景的构筑物 47.置石:用石材或仿石材料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 48. 园中园:园林中景观较幽闭的景区、景点,它们自成单元,各具不同景观主题 和建筑形象,功能也不尽一致,既是大园林的不同组成片面,又相对独立而自成完整小园林的园中园格局 49. “魏晋风流”:学识分子出于愤世嫉俗,往往以任情放浪、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 抗礼教的束缚,寻求天性的解放,一方面表现为饮酒、服食、狂狷的概括行动,另 4 一方面那么表现为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这就是所谓的“魏晋风流” 50. 城市山林:在城市中追求与大自然好像的人居环境,通过对山水的经营达成人 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手法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51. 文人园林:是士流园林之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梦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者, 不仅是文人经营或全体的园林,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渊源可追溯到两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呈兴起状,到了宋代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一股巨大的潮流,占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影响及于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52. “一池三山”:以汉代建章宫中太液池,蓬莱、嬴洲、方丈三山为开头,成为中 国造园山水格局的典范 53. “曲水流觞”:弯弯曲曲的溪水,人们列坐溪旁,永羽觞盛酒自上游流下,羽觞 停留在谁的身旁,谁就把觞中之酒饮尽,这就叫做“曲水流觞” 54. 55. “天人合一”: “君子比德”: 中国古典园林名人 56.计成:明末出名造园家,字无否,号否道人,苏州吴江人,于1634年写成中国最早的和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被誉为世界造园学的最早的名著,扬州影园是他的设计作品 57.戈裕良:乾隆间江南出名的叠山名家,苏州环秀山庄、扬州小盘谷的叠石均出自他之手 58.张南垣:名涟,原籍江苏华亭,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晚岁徙居嘉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看法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59.文震亨:《长物志》的, 60.李渔:字笠翁,钱塘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李渔是以为兼擅绘画、词曲、小说、戏剧、造园的多才多艺的文人著有《一家言》 日本园林相关概念 61.枯山水:日本禅宗园林的概括形式之一,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成自我修行的目的在园林中没有水的处境下,通过石 5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