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霉素软膏.doc
13页一、红霉素软膏1.概述:通用名:红霉素软膏 英文名:ERYTHROMYCIN OINTMENT 拼音名:HONGMEISU RUANGAO 药物类别:皮肤科用药 分子式:C37H67NO13 分子量:733.94 适应症:用于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及烧伤、溃疡面的感染 性状:该品为白色或淡黄色或黄色软膏 常用成分:主药为:红霉素,辅料为:液状石蜡、羊毛脂、凡士林 贮 藏:密闭,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包 装:每支10克,铝塑管包装 有效期: 2.病理毒理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属、各组链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均具抗菌活性奈瑟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氏菌等也可对该品敏感该品对除脆弱拟杆菌和梭杆菌属以外的多种厌氧菌亦具抗菌活性;对军团菌属、胎儿弯曲菌、某些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属和衣原体属也有克制作用该品系抑菌剂,但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也具杀菌作用该品可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P” 位)处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成可逆性结合,阻断了转移核糖核酸(t-RNA)结合至“P”位上,同步也阻断了多肽链自受位(“A”位)至“P”位的位移,因而细菌蛋白质合成受克制红霉素仅对分裂活跃的细菌有效。
药代动力学:该品局部用药后很少吸取入血 3.药物互相作用与氯霉素及林可霉素有拮抗作用,因此应避免合用如正在使用其她药物,使用该品前应向医师或药师征询 4.用法用量局部外用取该品适量,涂于患处,每日2次 5.临床应用 (1)用红霉素软膏治疗小儿皮肤糜烂 在临床工作中, 常常用到哺乳期小儿由于天热出汗、尿液浸湿以及体胖等因素,其领下、腋窝、腹股沟、阴囊下的皮肤常呈轻度、中度或重度糜烂涂抹患处,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①临床资料 因多种因素引起的皮皱糜烂患儿30例, 轻者局部红肿,有少量渗液9例,中度红肿明显,有脓液,皮肤点状破溃18例,重者红肿,糜烂面广,脓液较多伴发热3例溃例,重者红肿,糜烂面广, 脓液较多伴发热例 ②治疗与成果 治疗措施在患儿入睡前将患处用温水洗净凉干,用红霉素软膏一支, 以消毒针头扎孔,将红霉素软膏挤于消毒棉签上,轻轻涂于患处,每日一次成果9例轻度糜烂者经治疗次痊愈,18例中度糜烂者治疗3次痊愈,3例重度糜烂者治疗6次所有痊愈此红霉素软膏内含1%红霉素,外用有消炎、收敛的作用,并且具有油质成分,汗液以及尿液不易浸人, 对皮肤起保护作用笔者用此法治疗皮皱糜烂30例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未见毒副反映此法外敷简便易行、经济,容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 (2)用红霉素软膏治疗浅度烧伤并发湿疹病人 ①措施 先用1:5000呋喃西林液湿敷烧伤创面20 min~30 min ,再用无菌敷料将创面吸干, 然后把红霉素软膏均匀地涂于凡士林油纱布上,厚度约1 mm ,敷于创面,再用3 层~4 层无菌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 次,直至痊愈(瘙痒症状消失,湿疹消退,烧伤创面好转为原则) ②讨论 烧伤创面继发湿疹机理复杂,大多数人觉得系过敏性因素所致,过敏源可来自内外界因素或神经精神因素红霉素软膏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它能与细菌核蛋白体的SOS 基结合,克制转肽作用及信使核糖核酸移位,而克制蛋白质的合成红霉素具有抗炎、消肿等功能,用于浅度烧伤并发湿疹病人,可增进湿疹减少,红肿消退,烧伤创面干燥结痂,其效果明显优于硼酸溶液湿敷且红霉素软膏价格低廉,使用以便,是治疗烧伤并发湿疹的一种好药 (3)素软膏治疗骨科整体护理中的伤口愈合 在骨科患者中,骨折的同步多伴有不同限度的软组织挫伤和缺损,在组织修复愈合时, 常有大片痂皮折裂、瘙痒、脱落新生上皮组织的破坏出血而引起疼痛, 愈合期延长,以及床单的污染等状况,增长了病人的痛苦,给护理工作也增长了工作量。
为此我们在履行整体护理措施过程中,采用用红霉素软膏对伤口愈合的增生期外涂,收到良好的效果 应用红霉素软膏外涂患,该措施仅合用于伤口的愈合增生期,患者此期间,伤口干痂、硬且有触疼,皮肤发痒,干痂周边皮肤有皱纹,大量上皮组织不规则脱落,护理和操作轻微活动,便可使新生上皮破坏出血,而引起疼痛因此,用红霉素软膏外涂,软化了干痂,保护新生上皮组织,避免了痂皮折裂及创面被揉搓,保证了床单的整洁,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和病人的痛苦 医务工作者的检查换药和护理操作过程中,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减少对创面组织及新生上皮的破坏精确及时予以全身抗炎治疗,避免伤口感染,并密切观测伤口的变化,保持病室的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2次,但需避免受凉,每日进行空气消毒一次1:500的84消毒液拖地2次注意个人卫生,及时修剪指甲,严禁搔抓皮肤保持创面清洁干燥,脱皮处,初期用红霉素软膏外,保持皮肤湿润,减轻疼痛,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尿屑和脱落的上皮组织注意饮食,加强营养,予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质多的食品,有助于伤口和骨折的愈合,增强机体的抵御力向病人耐心解说病情特点,着重精神安慰和鼓励,消除了患者恐惊烦躁的不良心态,获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教会病人恢复期的功能锻炼,使患者能恢复最大的功能 (4)素软膏在烧伤植皮手术中的妙用 烧伤后行植皮手术时,取下的皮片一般直接铺在消毒板的油纱上,当从铺皮板上将油纱连同皮片一同揭下时,往往有皮片脱落或打卷的现象为了克服这个缺陷,现巧用红霉素软膏涂抹铺片法即先将软膏挤在油纱上,然后用镊子将软膏均匀涂抹在油纱上(每10cm 约需8g 红霉素软膏) ,再用两把无齿精细镊子将皮片平整地铺在油纱上,靠软膏较强的粘合力将皮片与油纱牢固地粘贴在一起,避免皮片脱落或打卷,做点状植皮将皮片切成小块时尤为实用通过我院数百次的临床应用,证明此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它的长处是:操作简朴,价格低廉,省时省力,缩短了手术时间,并且红霉素软膏是抗生素类药物,具有抗感染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6.注意事项u 对该品过敏者禁用u 该品与其她红霉素类抗生素有交叉过敏反映 u 该品仅供外用,避免接触眼睛及其她黏膜(如口,鼻等) u 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尚未确立,故应慎用 u 使用不适宜超过1周,如症状未缓和,应向医师征询 u 该品性状发生变化时禁用 u 小朋友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u 请将此药物放在小朋友不能接触的地方7.药物互相作用u 与氯霉素及林可霉素有拮抗作用,应避免合用。
u 如与其她药物同步使用也许会发生药物互相作用,详情请征询医师或药师 二、红霉素软膏和眼膏的区别1.适应症红霉素软膏:用于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及烧伤、溃疡面的感染红霉素眼膏:用于沙眼、结膜炎、角膜炎等2.生产规定红霉素软膏:万级红霉素眼膏:100级或最后灭菌3.处方红霉素软膏:红霉素0.01g,液体石蜡0.05g,凡士林加至10g红霉素眼膏:糖酸红霉素0.5g,眼膏基质加至100g 三、软膏剂基质简介 (一)抱负的基质应符合下列是规定: 1.具有合适的稠度、粘着性和涂展性,无刺激性 2.能与药物的水溶液或油溶液互相混合 3.能作为药物的良好载体,有助于药物的释放和吸取不与药物发生配伍禁忌,性质稳定 4.不阻碍皮肤的正常功能与伤口的愈合 5.易洗除,不污染衣物 (二)油脂性基质 油脂性基质涉及油脂类、类脂类及烃类等 特点:润滑、无刺激性,并能封闭皮肤表面,减少水分蒸发,医学教|育网收集整顿增进皮肤的水合伙用,故对皮肤的保护及软化作用比其她基质强能与较多的药物配合,但油腻性及疏水性大,不易与水性液混合,也不易用水洗除,不适宜用于急性炎性渗出较多的创面 1.油脂类。
此类基质常用的有豚脂、植物油、氢化植物油等 2.类脂类①羊毛脂性质:淡棕黄色粘稠半固体,熔点36-42℃吸水性强,可吸取约2倍其重量的水并形成W/O型乳剂 用途:与凡士林合用可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其她:有较大的吸水性,由于羊毛脂的构成与皮脂分泌物颇相似,故可提高软膏的渗入性②蜂蜡、虫白蜡、鲸蜡重要成分:蜂蜡重要成分为棕榈酸蜂蜡醇酯,鲸蜡为棕榈酸鲸蜡醇酯,两者均具有少量游离高档脂肪醇而具有一定表面活性作用,属于较弱的W/O型乳化剂 性质:蜂蜡熔程:42-50℃,两者均不易酸败 作用:调节稠度,增长稳定性常用于调节软膏的稠度 ③二甲硅油 性质:无色或淡黄色透明状液体,无味无臭,粘度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 作用:常用于乳膏中作润滑剂 3.烃类①凡士林(软石蜡)性质:熔点38-60℃,无臭无刺激,不酸败,性质稳定 合用:遇水不稳定的药物 不合用:急性并且多量渗出液的患处(因素:吸水性较低(约吸取5%水分)) 特点:有合适的粘稠度和涂展性其她:本品与适量的羊毛脂或胆甾醇合用,可增长其吸水性对药物的释放与穿透较差,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可改善 ②固体石蜡 性质:熔点50-65℃ 用途:调节软膏的稠度。
③液体石蜡 性质:能与多数脂肪油或挥发油混合 用途:调节软膏的稠度 4.硅酮类 性质:粘度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无色无臭的液体,无毒、无刺激、易涂布,性质稳定 用途:保护皮肤以及透皮增进剂其她:本品对皮肤无刺激性,润滑而易于涂布,不污染衣物本品对眼有刺激,不适宜作为眼膏剂基质二)乳剂型基质构成:水相 + 油相 + 乳化剂 合用:亚急性、慢性、无渗出液的皮损和皮肤瘙痒症忌用:糜烂,溃疡、水疱及脓疱症①一价皂: 氢氧化硼酸钠 三乙丙胺 钾 + 脂肪酸 肥皂(O/W乳化剂) 三乙醇胺铵 乳化能力提高 特点:O/W型乳剂基质用于皮肤不显油腻感 缺陷:易被酸、碱、钙、镁离子或其她电解质破坏忌与阳离子型药物:硫酸 处方: 硬脂酸 100g 蓖麻油 100g 液体石蜡 100g 三乙醇胺 8g 甘油 40g 蒸馏水 452g 合用:乳膏 ②多价皂:(W/O型乳剂型基质) 钙、镁、锌、铝氧化物 + 脂肪酸 多价皂 特点:解离毒小、亲水性不不小于一价皂,亲油性强,HLB<6,易形成,稳定高 处方: 硬脂酸 12.5 g 单硬脂酸甘油脂 17.0g 蜂腊 5.0g 地蜡 75.0g 液体石蜡 410.0ml 白凡士林 67.0g 双硬脂酸铝 10.0g 氢氧化钙 1.0g 羟苯乙酯 1.0g 蒸馏水 401.5ml 制法:油相熔化 85℃ + 水相(85℃) 边加边搅拌。
③ 脂肪醇硫酸(酯)钠类 十二醇硫酸(酯)钠: 性质:阴离子乳化剂,常用量:0.55~2%,合适的pH值为6~7,不得<4,>8 配伍:常与其他W/O型乳化剂合用加入1.5%~2%氯化钠可使之丧失乳化作用 处方: 硬脂醇 220 g 十二烷基硫酸钠 15g 单硬脂酸甘油脂 17.0g 白凡士林 250g 羟苯甲酯 0.25g 羟苯丙酯 0.15g 丙二醇 120 g 蒸馏水 加至 1000 g 制法:油相熔化 75℃ + 水相(75℃) 边加边搅拌 ④高档脂肪醇及多元醇酯类 月桂醇硫酸钠 用途:O/W乳剂乳化剂 用量:0.5%~2% 刺激性:较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