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口县5000亩冬大豆高产示范栽培基地.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6228443
  • 上传时间:2017-09-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6.50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 河 口 县 5000 亩 冬 大 豆 高 产 示 范 栽 培 基 地 》项 目 绩 效 自 评 报 告根据红农计财【2010】24 号转发《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2009 年度财政支出项目绩 效 评 价 自 评 工 作 的 通 知 》 的 通知 精 神 , 我 县 开 展 了 对 《 河 口 县 5000亩 冬 大 豆 高 产 示 范 栽 培基 地 》 项 目 的 自 评 工 作 , 其 情 况 如 下 1 项目概况1.1、项目立项必要性和可行性河口瑶族自治县位于滇东南,红河州南部,县城与越南老街省省会隔河相望,国境线长 193 公里,其中河界 73公里,陆界 120 公里国土面积 1332 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 59672 亩,其中水田面积 19311 亩,旱地 40361 亩年平均气温 22.6℃,极端最高气温 40.9℃,极端最低气温1.9℃,≥10℃年积温 8215.6℃,年均日照时数为 1700.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 1771.6 毫米,相对湿度 86%县内居住着瑶、苗、壮、傣、布依等,以瑶族为主体的 24 个民族,总人口 9.5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63%,农业人口 44639 人,占总人口的 47%,居边疆、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县。

      2008 年末,全县农业总产值 58458 万元,农村经济收入 9415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698 元,粮食总产量1781.9 万公斤,贫困人口 23816 人总体来看,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民商品意识淡薄,生产投入严重不足,产业化程度低,产业培育步伐缓慢,大多数群众农产品竞争意识不强,技术水平落后,农民增收困难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几年中央 1 号文件反复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为此,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边境地区“三农”的扶持开发力度,逐步建设边境民族地区支柱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边境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县有近 3 万亩的农田,由于受传统耕作制度的影响,大部分群众耕种一季作物后,土地就长期闲置着,形成了俗称的“冬闲田” ,土地利用率不高为此,我局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户参与冬季农业开发,提高复种指数,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冬季农业开发己成为我县广大农村脱贫至富的创新点尤其是 2008 年冬,在省州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我县在实施冬季农业开发项目中完成冬大豆种植面积 4660 亩,实现产值 151.7 万元,项目区人均纯收入 84 元。

      同时,农业部门的推广运作和农产品营销经验,农技人员的技术都得到了一定的积累并逐渐成熟和完善,农民的思想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转变,种植技术有了新提高,为今年冬大豆高产示范栽培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通过实施冬大豆高产示范栽培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开展 3-5 个冬大豆良种的引进试种,并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提出一套适合我县实际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该项目的实施,对改变我县传统的农业生产耕作方式,提高我县土地复种指数、培育区域特色经济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河口地区目前大豆品种良莠不齐、栽培技术措施不规范、滥用化肥农药等落后状况具有重要作用实施冬季农业开发项目,对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下列意义1.1.1.将加快河口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加速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进程,为实现边境民族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奠定基础1.1.2.进一步开发利用山区和热区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边境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1.3.该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提高边境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缓解区域内的各种社会矛盾,对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和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1.4.将有力地推动我县优势农产品产业开发进程,提升我县农业科技水平,大力开展对越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我省农业科技在国际上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1.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2.1 单位性质和隶属关系河口县农业局是河口县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现有职工 62 人,高级职称 2 人,中级职称 13 人,初级职称 22 人,内设办公室、财务室,下属县级事业单位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果站、植保站、种子站等 9 个站所1.2.2 单位主要职能或业务范围1.2.2.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法规1.2.2.2.研究拟定全县农业产业政策,指导和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制定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推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促进农业向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商业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1.2.2.3.研究制定全县科技推广,农业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政策和措施,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组织农业科技项目攻关和农业科技成果试验、示范和推广;指导和协调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和管理全县农业系统的各项业务、技术工作1.2.2.4.研究农村市场的发展方向和指导措施:组织协调农作、畜牧、渔业产品加工与流通;研究制定农用生产资料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计划。

      1.2.2.5.协同有关部门制定主管产业产品的技术标准;组织监督农业方面的国家、行业标准的实施;负责绿色食品的开发管理1.2.3 财务收支状况和资产负债状况2008 年底,事业经费总收入 373135.64 元,农业局属县财政全额拨款单位,无不良债务1.2.4 承担项目的主要优势1.2.4.1.具有较好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河口地处热带、亚热带,长夏无冬,春秋相连,终年无霜,年平均气温 22.6 度,最低气温 1.5 度,相对湿度 85%以上,光照时间长,日照在 1700mm 以上,有冬季天然温室的美誉,特别适宜发展反季节农作物生产1.2.4.2.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我县热区面积广,加上秋后旱地、稻田闲置,实施冬季农业开发项目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地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1.2.4.3.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我县的群众有种植冬黄豆的习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自觉地总结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生产经验,特别在去年的冬季农业开发中,群众得到了实惠因此,项目实施起来,群众容易接受,便于推广1.2.4.4.具有较好的技术支撑条件我县的农科人员,在冬季开发中,自觉地投入到生产第一线,在几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可以在冬季农业开发中提供技术支持。

      1.3、实施内容、实施地点1.3.1 实施内容1.3.1.1、举办科技培训(2000 人次) ,通过建立高产栽培示范样板来推动我县大豆产业的发展,使群众来自大豆产业的收入有明显增加1.3.1.2、引进 2-3 个冬大豆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并根据无公害生产的要求,并参照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制定出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1.3.1.3、发展冬大豆种植 5000 亩1.3.2 实施地点 河口县桥头乡1.4、项目实施步骤及时间进度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播期,一年建成,时间为 2009 年 7月—2010 年 4 月2009 年 7—8 月:宣传动员,落实地块;2009 年 9 月:物资就位、技术培训;2009 年 10 月至 2010 年 3 月:跟踪服务阶段2010 年 4 月:结束1.5、项目预期目标及效益分析1.5.1 预期目标项目建设 5000 亩,产量鲜重 4000 吨,实现总产值 320万元,一年建成项目实施,将使我县冬闲田开发达到80%,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 144 元,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800 人1.5.2 效益分析1.5.2.1.经济效益该项目建成后,每年新增鲜豆荚产量 4000 吨,新增产值 320 万元,实现销售利润 231 万元,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1.5.2.2.社会效益我县拥有 3 万亩的冬闲田地,充分利用我县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实施冬大豆建设项目,对推进我县区域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两个“10%”的增长目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该项目的建设实施,对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5.2.3.生态效益 实施冬大豆建设项目的开发,可有效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率和效益冬大豆与其它作物种类复种轮作,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减低自然灾害实施冬大豆建设项目以其专业化、精细化、产业化的生产方式,使我县偏远山区农民刀耕火种轮歇耕作,种一坡、收一箩的落后耕作方式得到有效转变,对减少森林火灾事故发生,保护森林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效果此外,大豆根系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对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2、项目实施执行情况从该项目在省州确定立项我县县委、政府对冬季农业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人员就冬季农业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并召开会议,对冬季农业开发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以文件的形式,及早将冬季农业开发计划任务下达到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做到明确责任,任务具体,责任到位。

      同时,县乡村层层成立冬季农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保证了冬季农业开发工作顺利实施2009 年 9 月-10月:宣传动员,落实项目地块;2009 年 11 月:资金到位,购买种子地膜化肥等物资就位、对农户进行冬季农业技术栽培培训;2009 年 12 月对田地进行翻犁平整土地撒施农家肥,2010 年 1 月开始进行播种,随后对农作物进行苗期进行管理,:中耕除草施肥及病虫防治;2009 年 4 月进行收割由于去年底今年初云南省持续无下雨干旱,严重影响了该项目的实施,在播种期间和幼苗期间,虽然经过广大农户及农技人员的努力,抢种补种,抗旱保苗等农业技术措施,完成了 5000 亩冬大豆的种植,但是持续无雨干旱,严重影响了农作物整个生长发育,因此影响了农作物产量,使得项目实施后没有完全达到该项目要求和目的3. 项 目 绩 效 目 标 实 现 评 价3.1、项目支出后实际状况与申报绩 效 目 标 的 对 比 分 析 项目 面积亩产鲜重总产价格产值生产成本经济效益亩 公斤 吨 元 万元 万元 万元申请项目 5000 800 4000 0.8 320 89 331实际情况 5050 600 3030 1.5 454.5 150 304.5今 年 由 于 持续无雨干旱,影响了该项目的实施,严重影响了农作物整个生长发育使得产量减少产量,增加生产成本。

      但是由于市场价格比较好,产值增加比较大,因此经济效益比较好3.2、 取 得 的 措 施 和 经 验3.2.1 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我县县委、政府对冬季农业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人员就冬季农业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并召开会议,对冬季农业开发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以文件的形式,及早将冬季农业开发计划任务下达到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做到明确责任,任务具体,责任到位同时,县乡村层层成立冬季农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保证了冬季农业开发工作顺利实施3.2.2 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逐步转变群众的传统观念由于我县的冬季农业开发工作起步较晚,部分群众受传统耕种方式的影响,热情不高为转变群众观念,拓宽增收渠道,各乡镇认真组织工作人员,分工协作,分赴到各村、组,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并将具体任务分解到各村、组、户,层层抓落实,保证了冬季农业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3.2.3 以样板田科技示范园为引导,不断加大农业技术的辐射推广力度样板田示范园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县根据自身实际,确定了“通过样板田科技示范园,带动农民增收”的发展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