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化学45分钟课时检测练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含解析)(2021-2022学年).pdf
12页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 ( 本题包括 10 小题 ,每小题分 , 共0 分)1. 下列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失火的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C清除可燃物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降低了温度【解析 】选 C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且液态 O2汽化时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 A、 D均正确, C错误拓展延伸】 影响物质着火点的因素(1)对固体燃料来说 , 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材料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有关系颗粒越细,表面积越大 , 导热系数越小 , 着火点越低 , 所以块状的木材难点燃, 而木材的刨花很好点燃.(2 )对于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来说,火焰接触它们的情况和外界压强的大小有关系,所以测定物质的着火点对外界条件有一定标准.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B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 , 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 图书馆内图书着火 , 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解析】 选 D.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氧气的浓度越大, 可燃物燃烧越剧烈,A 正确;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隔绝氧气可以灭火, 正确 ; 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 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C 正确; 图书馆内的图书着火,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会对图书造成损害 , 错误。
3发生火灾时 , 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室内起火时 , 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以就地打滚使火熄灭人在高层时 , 迅速跳楼逃离撤离时 , 可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 , 快速离开. BC. D.【解析】 选室内起火时,不应立即打开门窗, 因为打开门窗加速空气流通,使火势更旺;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 ,可以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人在高层时 , 跳楼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由于燃烧产生大量的烟尘 , 为了防止烟尘被吸入体内,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 由于温度高,烟尘会聚集在上方, 所以要低姿前进寻找安全出口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将大块 煤粉碎后再燃烧 , 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B如图 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 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由图 b 中的现象可知 , 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解析】 选 A 选项中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B 选项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温度很容易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选项中镁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 因此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选项中蜡烛用扇子一扇就灭,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拓展延伸】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燃烧是物体快速氧化, 产生光和热的过程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广义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 都可以叫燃烧比如说氯气就可以和氢气点燃生成氯化氢气体、镁可以在氮气、二氧化碳中燃烧等. (201重庆模拟) “火的使用是人类在自然界中的第一次实践活动, 现代生活 已离不开燃烧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B.浇水能扑灭汽油引起的燃烧. 充分燃烧要有足够多的空气D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解析】 选 C.物质的燃烧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如甲烷的燃烧生成物是两种, 不属于化合反应;汽油的密度比水小 , 浇水后汽油浮于水面, 继续燃烧 , 所以浇水不能扑灭汽油引起的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 充分燃烧要有足够多的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若不能与氧气接触, 可燃物也不能燃烧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 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解析】 选 C有些可燃物不在空气中也能燃烧, 如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A 不正确;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一般不能改变,B 不正确 ;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 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C 正确;只有含碳元素的燃料完全燃烧才会生成二氧化碳,D 不正确。
7在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上, 明确了 “节约、清洁、安全 ”三大能源战略方针和 “节能优先、绿色低碳、立足国内、创新驱动”四大能源发展战略下列有关能源、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C.太阳能、风能等是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D.可燃冰就是干冰 ,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解析】 选 D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 不是二氧化碳 ,D 的说法不正确 , 其他各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216昆明模拟 )如图是有关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实验不能说明滤纸和乒乓球是可燃物B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和防止生成的气体污染空气C.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如果可燃物没有完全燃烧, 说明玻璃管中氧气量不足【解析】 选 .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说明二者都可以燃烧, 能说明二者是可燃物,A 说法不正确 ; 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片和滤纸片燃烧时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空气的气体和热量, 会使装置内气体体积变大,加上气球后可以起到平衡气压和防止生成的气体污染空气的作用,B 说法正确 ; 由于乒乓球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片的着火点低, 所以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片先达到着火点先燃烧,滤纸片后达到着火点后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物质的着火点,C 说法正确 ;物质燃烧时需要达到着火点及与氧气接触 , 由于物质已经燃烧 , 但没有完全燃烧 , 只能是玻璃管中氧气量不足,D 说法正确。
9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化石燃料的各种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是颜色深暗的黏稠状液体, 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焦炭是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制得的, 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它也属于化石燃料D石油和煤的主要成分都是氢元素和碳元素,同时含有少量其他元素,如硫、氮等【解析】 选 D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化石燃料的组成、性质等方面的认识, 需结合我们观察、记忆或理解的结果 “对号入座 ”分析所给四个选项可知,A 、B 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 化石燃料主要指煤、石油和天然气,故C 正确;石油的主要成分是氢元素和碳元素, 但煤的主要成分却只有碳元素, 氢元素的含量是比较少的 , 故错误2016大理市校级模拟)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能燃烧B不通空气时 , 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C.图甲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图乙比图甲环保【解析】 选通空气时, 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 不通空气时 , 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 因为没有接触氧气(空气); 图甲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 空气 )接触 , 而不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图乙磷燃烧生成的物质不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所以比图甲更环保。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 小题, 共 30 分)14 分)2016年春节期间 , 河北省共发生火灾602 起, 多数火灾因烟花引燃秸秆等引起 )从物质燃烧的条件来看, 秸秆属于2)燃气失火时应先关闭阀门, 其灭火的原理是.(3)如果你遇到类似的火情, 应一边自救,一边拨打火警, 正确的自救方法是 ,火警是 均填序号)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120C站原地等待消防队员营救D119【解析】 (1 )燃烧的 三要素是可燃物、着火点、氧气, 因此秸秆属于可燃物燃气失火时应先关闭阀门,其灭火的原理是将可燃物撤离, 达到灭火的目的.(3) 发生火灾自救的措施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迅速撤离,以防烟雾呛入呼吸道;火警是1答案: ( )可燃物(2 )撤离可燃物(3) D2 8 分) 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 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 人 类 从 远 古 时 代 就 懂 得 钻 木 取 火 钻 木 之 所 以 能 取 火 , 是 因为2)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 )桌面上的酒精着火时,常用湿抹布盖灭 , 灭火原理为 )炉子里的火越扇越旺,原因是解析】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热能, 钻凿处温度升高 , 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A 项表示爆炸性物品;B 项表示禁止燃放鞭炮;C 项表示腐蚀品 ;D 项表示禁止烟火; E项表示节约用水 , 故 A、B、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答案: (1) 钻凿木头时 ,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热能,钻凿处温度升高, 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 )A、B、(3) 隔绝空气 (或氧气 )(4) 增大空气 ( 或氧气 )浓度13(8 分)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取乙二醇的产业化发展已列入我国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由煤制取乙二醇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煤属于(填 “可再生 ”或“不可再生 ) 能源 ;(2) 合 成 气可 用 作 气 体 燃 料 , 写 出 合 成 气 中 一 氧 化 碳 气 体 燃 烧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3 )合成气( CO和 H)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考虑, 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填序号) .乙醇(H5OH)甲醇(CH3H) 尿素 CO ()2【解析】 (1)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 一氧化碳气体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为合成气中没有氮元素,因此不能得到尿素答案: (1)不可再生(2 )2CO O222(3) 11 分) (2 1北京模拟 ) 随着经济的发展 , 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205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 ”,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 , 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 )煤、天然气和常称为化石燃料 , 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2) 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太阳能、核能及(填一种即可 ) 等新能源3) 低碳经济是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 填字母序号 )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C优化建筑设计 ,增强室内自然采光 , 减少照明用电()在汽车尾气管上安装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气体在催化剂的表面发生反应,产生两种无毒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解析】 ( ) 煤、天然气和石油常称为化石燃料, 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2 )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都属于新能源3)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能够消耗大量的煤,燃烧时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 “低碳经济 ”理念 ; 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符合“低碳经济 ”理念 ;减少照明用电可以减少用电量,也就减少了因为发电而排放的二氧化碳, 符合“低碳经济 ”理念 (4) 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中含有碳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反应能生成两种无毒物质,这两种物质应该是二氧化碳和氮气.答案: (1) 石油甲烷 ( 2)风能(或其他合理答案)(3 )B、C() 2CO+2 N2+2O2三、实验与探究题 (本题包括小题 ,共 1分)15(8 分)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