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高职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模式和路径研究.docx
6页“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高职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模式和路径研究 马铭惠摘要:随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到来,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该文通过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进行理论研究,并对当前高职教育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探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教育改革的模式与路径研究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高职教育:G642 :A :1009-3044(2018)32-0162-021 背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萌发,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突破,正在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振兴实体经济的新机遇、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新引擎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而教育作为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地位,要求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现代职业教育是一种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该文通过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出发,研究和探讨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的方向,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创新技能人才的模式与方法2 当前高职教育模式的现状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以技术为导向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各行各业培养出了大批量的高技能的一线工作者,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产业的发展但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持续发展,“创新”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鼓励、支持教育机构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战略和政策,高等职业教育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跨领域协同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而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缺陷2.1 以实用、适用的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不够在人才培養能力方面,高职教育一直坚持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侧重于培养具体岗位的专业技能,希望培养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某个具体岗位的实用和适用的专业技能,实现即插即用的技能人才从表面来看,这样既考虑了各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又兼顾了学生就业的需要。
然而,随着当前各种新科技的爆炸式发展,培养出来的实用和适用的技能人才并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不扎实导致学生在专业领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2.2 以单一的岗位或岗位群为依据制定专业课程,对学生的跨领域复合素质及岗位迁移能力培养不够在人才培养职业岗位方面,高职教育以单一的岗位或岗位群为依据制定专业课程,突出对学生某一方面特定岗位技能的培养然而新时代背景下技术进步与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诉求,当前实体经济需要更多的跨领域复合型人才,如果只培养单一型技能人才,学生缺乏跨领域融合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难以成为企业需要的跨界融合型人才2.3 以传授技能为重心,对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不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更多的是以老师传授和讲解专业技术知识为主;课程的成绩着重考核学生对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少有考核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在新科技革命飞速发展的今天,未来的人工智能可以取代重复性的体力劳动以及复杂的逻辑思维活动,创新显得尤为迫切进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后,高职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将发生改变,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发展成为专业养成、综合集成、理实一体、创新驱动。
3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高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虽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高职教育提出了不少挑战,但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3.1 互联网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企业和学校的数据资源平台资源,依靠云供应商提供的核心技术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实现课内、课外教学资源开放和共享,打破时空限制学生课后可以选择学习内容,这样即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象,让学习者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同时平台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数据,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及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1]3.2 大数据所谓大数据,指的是基于互联网及快速运算等现代科技,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分析、梳理,在有效时间内形成有利于决策的参考信息[2]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大力推进,学校各种教育系统,学习平台累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挖掘隐藏的丰富价值,用来改进教学方法手段、优化教学服务;提取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潜在的规律,为各项教育工作的科学运作提供重要依据,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等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因此,学校将致力于教育数据资源的采集、管理和组织,以便更好地服务教学内涵的提升,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3 人工智能2017年我国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发展智能教育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开展智能校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开发立体综合教学场、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学习教育平台开发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 [3]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各种考试测评、校园管理、教育决策与教育治理等教育场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自适应教学平台能够采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数据,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水平、学习风格、学习进度等做出分析和预测,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4]智能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构筑全新的智能教育形态4 结束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高职教育的深度融合过程中,必将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决策模式等方面给高职职业教育带来重大影响,使高职教育发展战略产生颠覆性变革该文通过分析和总结当前高职教育模式的现状,探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教育改革的模式与路径研究希望能对高职教育改革的探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1] 张更庆, 王威. 基于“互联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嬗变与建设路径[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7(4)35-40.[2] 岳园杰. 互联网_时代大数据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J]. 职业, 2017(10).[3] 施峰. 信息安全保密基础教程[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30-40.[4]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http://[5] 万海鹏, 汪丹. 基于大数据的牛顿平台自适应学习机制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6(5): 5-11.【通联编辑:谢媛媛】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