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121[江苏]长三角航道网和京杭运河水系统智能航运信息服务应用示范.doc
83页长三角航道网与京杭运河水系智能航运信息服务(船联网)应用示X可行性报告(XX部分)(初稿)XX省交通运输厅二〇一一年一月目录1总论11.1项目概况1项目目标任务1主要建设内容1建设X围、地点、期限2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3职能职责3机构设置41.3研究结论与建议5项目建设必要性和意义5国家和信息化规划的符合性6项目技术方案的可行性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运行维护费用估算6存在问题与建议62项目背景、现状、建设条件与需求分析82.1项目建设背景82.2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9建设现状9存在问题122.3建设基础条件分析12网络基础12应用基础13数据基础15组织基础162.4项目需求分析16目标用户分析16信息服务需求分析17业务服务需求分析18应急和决策支持需求分析19需求综合分析193建设技术方案213.1建设目标与任务213.2指导方针和建设原则21指导方针21建设原则223.3建设框架233.4建设内容、X围和规模25建设内容25建设X围26建设规模263.5关键技术26技术26北斗和GPS双系统融合应用27多种网络通信融合应用28数据交换与同步技术284系统与建设方案294.1总体框架设计29系统逻辑结构29网络拓扑结构304.2感知与信息采集方案31自动身份识别32智能船载终端安装33岸基设备研发和布设384.3通信网络系统方案41船岸通信41岸基设备与中心通信41两省一市通信424.4数据库与数据交换方案43水路信息分类43数据中心建设方案45数据交换与共享464.5信息服务平台方案49服务管理功能49实时数据服务50信息服务功能51业务服务功能51辅助决策分析服务534.6安全体系建设53通信安全保障53系统隐私保护54网络安全管理54系统安全管理55应用安全管理56安全策略管理56安全制度制订574.7标准体系建设57内河航运智能信息服务与其标准化分析58内河航运智能信息服务标准化研究设计60内河航运智能信息服务标准化体系63标准和规X的内容664.8软硬件配置清单68数据中心软硬件配置68数据分中心软硬件配置69安全产品配置695产业化发展方向715.1北斗定位和通信技术产业化71卫星定位技术发展现状71研究基础71关键技术和结构设计725.2智能船载终端产业化76智能船载终端发展现状76研究基础77关键技术与结构设计775.3岸基采集传输设备产业化79岸基采集传输设备发展现状79岸基设备实现路线806项目实施与运行维护826.1建设流程与进度安排82建设流程82进度安排836.2项目建设组织结构84项目组织领导84项目建设主体856.3运维与管理机构866.4运维与管理规X86建立信息资源采集维护规X86建立系统运行与维护规X86运维模式87运维工作内容877效益分析887.1经济效益分析88提高水路运输与水路运输监管的效率88带动以服务运营为龙头的产业链89培育XX地区物联网技术产业规模907.2社会效益分析908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918.1风险识别和分析91初始阶段91设计阶段91实施阶段91收尾阶段918.2风险对策和管理92风险应对方法92风险应对管理921 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目标任务根据国家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结合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智能化内河水路交通体系的需求,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实现内河船舶的身份自动识别,立足于“服务优先”的定位,整合与挖掘XX水路交通信息资源,建立智能化的航运信息服务体系,为内河运输经营者与水运利益相关者提供全方位的水运信息服务,进一步提升内河水运效能;立足于“以服务促管理”的理念,构建水路运输管理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体系,实施人性化化管理、科学化管理,通过管理和服务方式的转变,最大程度地让利于民,切实降低内河运输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促进内河水运的节能减排,推动内河现代物流业的建立和发展,打造和谐水运、平安水运、高效水运与绿色水运。
同时通过项目的建设积极引导和扶持我国物联网龙头企业加快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攻关以与相关标准体系的制定,提高我国在物联网关键技术上的自主研发能力与标准话语权,并通过规模化应用,积极推动我国在物联网产品制造、信息服务、系统运维等方面的产业化发展与此同时,本项目将立足于“顶层设计”原则最终建立以RFID、卫星定位和AIS为基础,覆盖全省7000余公里干线航道以与100000余艘内河船舶的低成本感知网络,并结合行业应用系统,构建XX内河智能航运服务信息平台1.1.2 主要建设内容根据项目目标和XX省交通运输系统的基础条件,本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内河水路交通感知网络建设:建立以RFID、卫星定位和AIS的融合应用,覆盖全省7000余公里干线航道以与100000余艘内河船舶的低成本的感知网络,并与XX、XX对接,实现内河船舶身份自动识别的长三角区域性联动;2、引导和扶持物联网龙头企业开展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攻关,制定《内河船舶射频识别(RFID)设备系列标准》、《智能船载终端》、《内河航运信息安全与用户隐私防护标准》等一系列标准;3、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探索和培育物联网技术行业应用和服务产业化发展道路;4、按“一主二分一备”方式建立船联网数据存储与应用架构,满足海量数据的管理与区域化应用,充分保证船联网的运行效率与数据安全。
5、基于船舶身份自动识别,建立水运管理部门间的数据“按需共享”机制,构建内河智能航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水运管理业务的有效串联与服务手段的创新,并向内河运输经营者与利益相关者提供以下服务功能:Ø 基于航道基础设施数据为船舶航行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智能信息服务Ø 基于航道实时运行状况为船舶航行提供动态的个性化的安全引导信息服务Ø 提供船舶遇险报警与紧急救援服务Ø 基于水路运输市场为水路运输相关人员提供物流信息、船舶交易服务Ø 提供行业政策宣传和运输市场引导信息服务Ø 提供行业管理部门“非扰民式”隐形监管服务Ø 提供船闸、港口作业手续远程办理服务Ø 提供重点物资运输的保障、监控和应急船舶运力的组建、管理功能Ø 提供水路运输经济运行统计分析功能1.1.3 建设X围、地点、期限建设X围:涵盖省市二级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以与具有水路行业管理职能的厅直属单位(厅航道局、省地方海事局、厅港口局、厅运管局)建设地点:全省内河7000余公里省市干线航道、所有交通船闸、危险品码头,XX省交通运输厅以与航道局、地方海事局、港口局、运管局等四个厅直属单位建设期限:2011年到2015年1.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XX省交通运输厅是主管全省交通行业的省政府组成部门。
主要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如下:1.2.1 职能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交通运输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起草交通运输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交通运输行业有关政策并监督实施,指导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体制改革工作2、组织编制全省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组织拟订并监督实施公路、港口、航道、地方铁路、民用航空和交通物流业等行业规划指导编制城市客运发展规划,参与城市客运有关设施的规划,指导交通运输枢纽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负责交通运输行业统计和信息发布工作3、组织实施国家、省重点和大中型交通工程建设负责全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行业管理负责全省港口岸线、陆域、水域的统一管理工作4、承担全省道路、水路运输市场监管责任指导城市客运管理与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指导交通运输枢纽管理工作拟订有关物流业政策和标准并监督实施5、指导全省路政、运政、航政、港政等行政执法工作负责除长江和沿海以外的本省其他通航水域的水上安全监督、内河救助打捞工作负责船舶检验和船舶防污监督管理工作6、拟订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投融资政策和规费政策并监督实施,提出有关财政、土地、价格等政策建议协调并参与交通运输建设资金筹集,负责提出交通运输专项资金安排意见,负责交通运输预算资金的申请、拨付和监管。
指导交通运输行业内部审计工作7、拟订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科技与信息化政策、规划和规X并组织实施,组织重大交通运输科技项目攻关指导协调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指导并监督交通运输行业质量、技术、环保和节能减排工作8、负责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承担并指导交通运输行业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实施重点物资运输和紧急运输9、负责全省地方铁路管理工作组织引导全省航空产业发展,依法对民用机场、航空企事业单位实施监督管理承办省国防动员委员会交通战备办公室工作10、指导全省交通运输行业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交通运输行业利用外资和国际交流合作工作11、承办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1.2.2 机构设置1、内设机构:包括办公室、政策法规处、综合计划处、科技处、航空处、安全监督处(应急办公室)、财务处(审计处)、政治处、直属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处和省国防动员委员会交通战备办公室等处室 2、直属单位:具有交通水路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单位包括厅航道局、地方海事局、运管局和港口局,具体职能职责如下:(1)省交通运输厅航道局:承担全省航道(不含长江)、省交通运输部门所属通航船闸的建设和维护工作;承担航政管理工作(除上航执法以外);负责航道、省交通运输部门所属船闸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筹集;编制年度养护计划;承担省交通运输部门所属船闸规费的征稽管理工作。
(2)省地方海事局:负责除长江和沿海以外本省通航水域、港口的水上安全监管、水上安全检查和水上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承担救助打捞、防止船舶污染、船舶和船员管理工作;承担船舶和水上设施与船用产品检验工作;承担航政和水上运政的上航执法工作;承担全省重大内河(长江除外)水上人命搜救的组织协调工作3)省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局:承担全省道路、水路运输市场监管工作,指导城市客运管理;负责全省运政稽查工作(除上航执法以外);负责道路运输场站的建设和管理;参与拟订交通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承担交通物流市场管理工作;承担机动车维修、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工作;指导公共汽车、城市地铁和轨道交通运营、出租汽车、汽车租赁等行业管理工作4)省交通运输厅港口局:承担全省港口岸线、陆域、水域统一管理工作;承担全省港口规划(含港口岸线审批)、计划和统计工作;负责港口建设市场秩序、经营秩序、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负责港口港政管理;承担港口规费征收管理工作5)XX省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在省交通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厅交通电子政务项目具体实施工作1.3 研究结论与建议1.3.1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意义“十一五”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快速发展时期,围绕“在交通运输动态信息的采集和监控、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交通运行综合分析辅助决策和交通信息服务等四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的总体目标,加快了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步伐。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内河运输船舶统一身份标识体系,加强对航运状态的动态监测与感知,实现跨部门和跨区域的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处理和综合服务,提升内河航水路交通服务管理水平,提高内河水路交通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节能减排,打造畅通、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