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学习领域.pdf
41页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 經經濟課程及評估指引濟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中四至中六)──補充文件補充文件 (2015 年年更新更新版版) 由由 2015/16 學年中四級學年中四級開始生效開始生效 課程發展議會課程發展議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經濟委員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經濟委員會(高中高中)擬訂擬訂 1 簡介簡介 本文件是經濟課程的補充文件,由課程發展議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經濟委員會(高中)於二零一五年十一月擬訂,以幫助教師對各課題的要求有 更深入的理解教師和學生應同時參閱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編訂的經濟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15年11月更新版) 本文件本文件的說明的說明 (1) 文件的首三欄是摘錄自經濟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15 年 11 月更新版) 第二章 2.2.1 及 2.2.2 節,當中已包括在新學制中期檢討下對 課題 F 部分詞彙作出的更新 (2) 「課程內容闡釋」的部分列出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概念及能力 (3) 文件的第 40 頁是有關於本科公開考試自 2019 年開始的安排 2 必修部分必修部分 課題課題 學習要點學習要點 課程內容闡釋課程內容闡釋 A 基本 經濟 概念 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 學生需要理解及以例子說明經濟學是一門研習人類行為的學科,即在有限制下極大化(在局限條 件下利益極大化)的基本假設下,個人和社會如何決定稀少資源的運用。
學生無須無須掌握有關研究經濟學中方法學(科學方法)的概念 稀少性,選擇和機會成本 (i) 經濟問題的根源:稀少性 無窮慾望和有限資源 學生需要掌握 (i) 稀少性的意思; (ii) 稀少性與選擇的關係; (iii) 稀少性、競爭與歧視的關係;及 (iv) 稀少性與短缺的分別 免費物品和經濟物品 學生需要 (i) 掌握物品的意思、免費物品和經濟物品的定義;及 (ii) 能舉出免費物品和經濟物品的例子 (ii) 選擇和機會成本 經濟決定──涉及在不 同的選擇中作出抉擇 3 經濟學上有關成本的概 念 學生需要掌握機會成本的定義及解釋 (i) 選擇與成本的關係; (ii) 為何成本只計算被放棄的選擇中價值最高的一項;及 (iii) 為何已付出的不可取回的資源不是成本(如過往的開支) ,縱然他們無須無須運用「既往成本」一 詞 學生需要 (i) 辨識和計算作出抉擇所涉及的成本,即辨識及識別顯性成本和隱含成本;及 (ii) 解釋成本在不同情況下會否及如何改變 利息作為提早獲取資源 的代價 學生需要理解資源運用的決定可能會涉及跨時期的選擇。
從此角度,他們需要能解釋 (i) 為何利息被視為機會成本(即提早獲取資源的代價) ;及 (ii) 利率、現時消費及儲蓄的關係 學生無須無須計算現值 學生需要掌握利率、投資及貨幣需求的關係但有關討論可於宏觀經濟部分處理 三個基本經濟問題 (i) 生產甚麼?怎樣生產?為 誰生產? 學生需要 (i) 掌握每個基本經濟問題的意思;及 (ii) 能以例子說明 4 (ii) 社會怎樣處理三個基本經 濟問題 根據社會風俗和慣例 由政府決定 利用市場機制 (註:只須用例子闡釋,無須 涉及各種有關經濟制度的 理論) 學生需要舉出處理這些經濟問題的方法的例子 (iii) 私有產權及其在市場經濟 中的重要性 學生需要 (i) 掌握私有產權的意思: - 專享的使用權; - 收入專屬權; - 轉讓權;及 (ii) 解釋私有產權在市場經濟中的重要性: - 清晰界定私有產權是運用價格機制的先決條件,藉此資源可配置給對其賦予最高價值的用 家 專門化及交易 交易作為專門化的條件 學生需要理解交易是專門化的一個條件 經濟活動的循環流程: (i) 住戶的消費與廠商的生產 [註:經濟活動的循環流程可編排在課程的其他部分內討論。
例如,它可以作為課題 F「經濟表現的 量度」的導入概論] 5 (ii) 生產、收入和支出的關係 學生需要 (i) 掌握及繪畫標示清晰的封閉經濟的循環流程圖;及 (ii) 掌握生產、收入和支出的關係 實證性和規範性的陳述 實證性的陳述和規範性的陳述 的分別 學生需要 (i) 掌握實證性陳述和規範性陳述的特性,例如 - 是否涉及價值判斷; - 是否可以被事實推翻,因此人們可透過訴諸事實判斷是否同意有關陳述; (ii) 提供實證性和規範性陳述的例子;及 (iii) 表達他們對經濟議題的規範性的觀點,對不同觀點進行實證性的分析,並就這些議題的論點 /政策作出有識見的判斷 B 廠商 與生 產 廠商的所有權 (註:廠商作為決定生產物品和服 務及僱用生產要素的單位) 學生需要掌握廠商的意思 (i) 所有權的形式 公有制 學生需要 (i) 掌握公有制的意思;及 (ii) 提供以公有制經營的組織或機構的本地例子 6 私有制:獨資、合夥及有 限公司 (註:無須涉及合夥的分 類) 學生需要 (i) 把一私人廠商分類成獨資、合夥、私人有限公司或公眾有限公司;及 (ii) 掌握不同形式的私有制的主要特質,包括法律地位、債務責任、擁有者的數目等。
學生需要在特定具體的問題/情況下,應用從本課題學到的知識,比較不同形式所有權的特質, 從而比較其利與弊 學生無須無須掌握成立商業單位所涉及的文件 (ii) 有限責任與無限責任 學生需要 (i) 掌握有限債務責任與無限債務責任的意思,及 (ii) 辨識哪類所有權的擁有者可享有限債務責任 (iii) 股票和債券作為資本來源 (註 : 無須涉及股票和債券的 分類) 學生需要掌握 (i) 股票和債券的主要分別; (ii) 發行債券及股票集資的利與弊;及 (iii) 購買債券及股票對小投資者的利與弊 生產的種類/階段 初級、二級和三級生產及其相 互關係 學生需要 (i) 掌握初級、二級和三級生產的意思; (ii) 提供不同生產種類的例子; (iii) 把一特定的行業分類為初級、二級或三級生產; (iv) 描述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及 (v) 認識每一生產種類對香港經濟的貢獻 7 物品和服務的種類 (i) 生產者物品和消費品 學生需要 (i) 理解生產涉及生產物品及/或提供服務; (ii) 掌握生產者物品和消費品的意思;及 (iii) 提供生產者物品和消費品的例子。
(ii) 私用品及共用品 (註 : 無須涉及有關共用品的 模型) 學生需要 (i) 掌握私用品的定義; (ii) 掌握共用品的定義是一種在消費時非競爭及非排他的物品;及 (iii) 提供例子及辨識一特定物品是私用品或共用品 [註:無須無須涉及非純共用品] 分工 (i) 種類:簡單、複雜和區域分 工 (ii) 利與弊 (iii) 限制 學生需要 (i) 掌握簡單、複雜和區域分工的意思; (ii) 提供簡單、複雜和區域分工的例子; (iii) 辨識分工的利與弊;及 (iv) 認識分工的限制 8 生產要素 (i) 人力資源 勞力:供應、生產力、流 動性及各種工資制度 學生需要掌握 (i) 勞力供應的意思,即以每一時期「工人的工時」計算; (ii) 影響勞力供應的因素如工資、人口、人口結構等; (iii) 平均勞動生產力的意思及能計算平均勞動生產力; (iv) 影響勞動生產力的因素如教育、培訓及資本賦值等; (v) 地域及職業流動性的意思; (vi) 影響地域及職業流動性的因素;及 (vii) 不同支薪方法的利與弊 企業家職能:風險承擔和 決策 學生需要掌握企業家的獨特角色:風險承擔和決策。
(ii) 天然資源 土地:供應 學生需要認識天然資源的供應是人力不可改變的 (iii) 人造資源 資本:累積和折舊 學生需要掌握 (i) 資本累積的意思,資本累積涉及為未來的消費放棄現時消費; (ii) 資本累積與利息的關係;及 (iii) 折舊的意思 (iv) (i) 至 (iii) 項在香港的特 色 學生需要描述香港人力資源、天然資源及人造資源的特色 9 短期和長期生產及生產成本 (i) 以固定和可變生產要素定 義「短期」和「長期」生產 學生需要掌握固定和可變生產要素的意思及提供有關例子 (ii) 邊際回報遞減定律 只須用總產量表、平均產量表和邊際產量表說明 學生需要 (i) 寫出邊際回報遞減定律; (ii) 處理數例,把邊際產量轉換成平均產量和總產量,把平均產量轉換成邊際產量和總產量,及 把總產量轉換成邊際產量和平均產量;及 (iii) 以總產量表、平均產量表及邊際產量表說明邊際回報遞減定律 學生無須無須掌握邊際回報遞減定律與 U-型邊際成本曲線的關係 (iii) 生產成本 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 學生需要掌握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的意思及提供有關例子。
總生產成本、邊際生產成 本及平均生產成本 (註:無須涉及總生產成 本、邊際生產成本及平均 生產成本曲線的一般關 係,亦無須涉及短期及長 期成本曲線的關係) 學生需要處理數例,把邊際成本轉換成平均成本和總成本,把平均成本轉換成邊際成本和總成本, 及把總成本轉換成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 10 (iv) 規模經濟和規模負經濟 內部規模經濟及內部規 模負經濟 外部規模經濟及外部規 模負經濟 (註:只須用平均成本解 釋規模經濟和規模負經 濟,無須進一步將內部/ 外部規模經濟和內部/外 部規模負經濟分類) 學生需要 (i) 掌握內部/外部規模經濟及規模負經濟的意思; (ii) 以平均成本說明內部/外部規模經濟及規模負經濟;及 (iii) 提供導致內部/外部規模經濟及規模負經濟的可能原因 (v) 廠商的擴張與結合 種類:縱向、橫向、側向和集團結合 動機 學生需要 (i) 掌握每一種類結合的意思及提供相關的例子;及 (ii) 提供每一種類結合背後的一些可能動機 學生無須無須掌握結合的方法如收購和合併等 11 廠商目標 (i) 利潤極大化的目標:在已知 價格和邊際成本表的情況 下,將利潤極大化 利潤作為總收入及總成本的差額 個別廠商以已知價格及 邊際成本表決定利潤極 大化的產量 邊際成本表作為個別廠 商的供應表 (註:無須涉及長期供應) 學生需要認識到這部分討論是關於一個賺取正利潤正利潤的受價廠商。
學生需要解釋個別廠商的邊際成本表是其供應表的原因 學生無須無須掌握 (i) 一受價廠商的停業點、損益平衡點和長期供應; (ii) 邊際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變成本及供應曲線各圖表的關係;及 (iii) 一壟斷者没有供應曲線 學生只需運用表只需運用表掌握這部分概念為處理學習差異,若教師認為學生能掌握上述曲線,也可利用 曲線解釋這些概念 (ii) 其他目標:市場佔有率、提 供非牟利的服務、公司的社會責任等 學生需要以例子說明這些目標 C 市場 與價 格 需求定律 學生需要 (i) 寫出需求定律;及 (ii) 應用需求定律解釋現象(利用相對價格及全價格) ,例如徵收定額費用如何改變兩種物品的相 對價格 [註:學生無須無須運用「艾智仁一般化概念」一詞] 12 個別需求 (i) 影響個別需求的因素 (ii) 輔助品和代替品、優等物品 和劣等物品 (註:無須涉及吉芬物品) 學生需要 (i) 掌握輔助品、代替品、優等物品和劣等物品的意思;及 (ii) 解釋相關物品的價格、收入、價格預期和天氣等如何影響個別需求 (iii) 個別需求表和其他因素不 變的假設的重要性 (iv) 需求量改變和需求改變的 分別 學生需要分辨需求改變(由外在變數/變量改變引致)和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