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第一单元第一课时.doc
4页第一课时 秀丽江南【教学内容】 1、欣赏《江南好》 2、学习中国民族乐器分类的知识 3、学习江南丝竹的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江南好》听赏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中国民族乐器的独特艺术魅力,能逐步喜爱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目的,激发起歌颂家乡、赞美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辨、唱、模仿、乐队表演等音乐活动,感受江南音乐的独特魅力,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欣赏的实践中3、知识与技能:在实践中逐步了解有关中国民族乐器的知识,感受二胡、高胡、琵琶、笛子等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教学重难点】1、感受江南音乐的特点2、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3、学习听辨二胡、高胡、琵琶、笛子等乐器的音色教学过程】一、家乡风情1、师生交流:用歌声介绍自己家乡 2、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感受:音乐描绘了哪一地区的风景? 3、出示课题《秀丽江南》说明:在导入环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演唱民歌环节,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通过教师的演唱水到渠成的引出课题“秀丽江南”二、乡音乡情(一)欣赏器乐合奏《江南好》1、欣赏《江南好》主题,学生感受:⑴通过音乐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⑵这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是由哪些乐器来描绘的呢?2、听辨高胡与二胡音色,学生判断感受主奏乐器高胡的音色。
说明:此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主的听辨感受两种乐器的不同音色,教师结合图片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适当总结讲解3、学生哼唱主题旋律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主题做律动,感受如诗如画的秀丽江南的意境5、欣赏主题器乐合奏部分(投影播放江南水乡的视频),学生听辨感受:这一幅江南美景又是由哪些乐器描绘的呢?6、表格出示:对比两次主题的演奏乐器主题旋律演奏形式演奏乐器第一次出现独 奏高 胡(图片)第二次出现合 奏?(通过问号提请学生思考,在下一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揭示合奏乐器)7、投影出示合奏的乐器图片8、对比欣赏快板与慢板部分的旋律,学生感受:⑴两段音乐分别描绘了江南水乡的什么情景? ⑵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速度)⑶试着给两段音乐起标题如:1 秀丽江南 2 欢乐江南)9、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恰当的律动表现快板部分的音乐,感受音乐的速度和情绪说明:此环节的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的选择适当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所听到的音乐,也可以由教师与学生组合共同完成此环节强调即兴性,不用花费过多时间二)欣赏《欢乐歌》1、欣赏《欢乐歌》主题,学生感受:⑴这段音乐与《江南好》有哪些相似之处?⑵你能听出这段音乐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吗?说明:由于《江南好》是根据江南丝竹《欢乐歌》改编而成,因此在此环节中设计让学生感受原汁原味的江南丝竹,对比体验传统民乐与改编后的现代民乐所带来的不同音乐风格。
2、教师简介《欢乐歌》三、乐器博览窗:1、学生亲身感受教室里摆放的乐器实物2、引导学生找出《欢乐歌》的演奏乐器3、教师简介江南丝竹四、我唱我家1、师生共同学习演唱《上海是座美丽的城》,赞美自己的家乡2、教师组织学生用上海话演唱歌曲3、教师或请一两个学生演奏二胡、琵琶及部分打击乐器,组织现场小小民乐队尝试为歌曲伴奏说明: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用上海方言演唱歌曲,赞美家乡,同时尝试由学生教教师用方言演唱,师生互动,其乐融融根据课堂气氛还可加入舞蹈,将模拟演奏、唱、跳融为一体,将课堂变为欢乐的小舞台五、课堂小结【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从学生较为熟悉的江南音乐入手,通过对比欣赏两首江南音乐《江南好》、《欢乐歌》的片段,引导学生对江南音乐秀丽、清新的音乐风格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了解,并从中了解了我国民族乐器的知识在教学中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了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对比、触摸、感受、创编、自主探索,教师只是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通过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学、互助,教师的指导帮助,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有一个是否“合拍”的问题。
学生对新的教学手段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在某些学生活动的环节中可能会存在学生不愿动、不愿做、不愿学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会极大打击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事先有所心理准备,用音乐教师所特有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融洽课堂的气氛,循序渐进的达到教学的最佳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