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docx
7页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Summary: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开始在语文教育领域中大放异彩,其立足于语文课程标准,对促进新课程改革起了极大的作用这里的核心素养主要从语言、思维、审美以及文化等四个方面综合地对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明确的定位,也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提供了明晰的思路,经过实践检验后被证实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文章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養进行探究Key: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一、 引言初中是学生身心剧烈发展的阶段,学生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将在初中获得提升与固化语文作为能够影响学生精神世界,对其思维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学科之一,其中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新概念不仅能够为语文教学指明前进方向,还能够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路径,不断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渠道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首先,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将学生学习放置在校内,把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安排在短短的45分钟之中无论是阅读教学内容还是写作教学内容都将其划分为知识传递和情感传达两部分,整堂课以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方式让学生被动机械地学语文。
并且语文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内容时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开展筛选工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浪费教学时间,还将学生的审美思维禁锢在语文课堂之中,没能延展到课堂之外,使得其语文实践应用能力未能获得相应的锻炼,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概念仅仅停留于其“形”而远未达到其“意”因此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势在必行教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将语文阅读学习同学生周围的事物、资源、环境结合起来,打破课堂学习的壁垒,将学语文延展到课外,统合课内外资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品质的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将所学、所闻、所见、所记的语文知识内容和技能技巧等应用出来,以求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由“学”到“用”,在真实地情境中运用汉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感其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然会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变化以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该教学策略具有定点发散的功能,以核心素养作为基点而发散到语文学习的不同方向教师也会在选取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工具时考虑到哪些适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哪些适用于发展其语言能力或者是审美能力,哪些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传统文化。
将学生的知识训练范围从狭隘的书本延展到实际的生活当中,也从枯燥的读、写、议、练转变为实践操作在传统的教学之中,教师总是习惯于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各自毫不联通的板块,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语文技能在各板块之间运用的灵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地发展而以“核心素养”作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思维能力以及其文学素养为出发点能够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孤立”教学的思想,让教师从综合性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活动,统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力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一)开展群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教材范文是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文本开展阅读教学工作语文教材中的范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教学生一篇语文课文并不是为了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这一篇课文之中,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借学习一篇课文的功效让学生能够在其他类似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同一类型或主题的文章在语言表达、人物描写、语言层次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开展选文阅读工作,以《阿长与〈山海经〉》《故乡》《祝福》组成群文单元,围绕“鲁迅笔下的小镇人物”这一主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其中以《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教学范例,教师在该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强调课内文本与课外文本之间联系,让学生能够看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开展语文实践工作,进行良好的学习迁移,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语感探索具体的教学活动为:①教师要带领学生去读,通过读来搜寻文章中描写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句子,并对文章有关于“阿长”的事进行概括总结;②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思维,思考文章中的所描述的几件事对于课文情节的推动作用以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③由学生自主去讨论,就文章中情节变化的节点以及该篇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结尾句各自承担着什么样的作用,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样的作用?④由学生畅所欲言,就文章中存疑的内容提出疑问;⑤经过该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根据以上的步骤自主对《故乡》中的润土和杨二嫂,《祝福》中的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论证在这种由点到面的群文阅读模式下,教师实现了由“教”到“不教”的转变,有效地重建了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到同一阶层人物的塑造,语言文字的不同使用形式,使其在语文阅读中感受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但在该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要多给予学生一些指导,保证该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强调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阅读教学板块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中心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倡导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阅读时加入写作的元素,让学生学写感悟、写留白、写仿句,通过自己真情实感地写作来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所思所想,从而以情入手来理解文章的段落与主旨比如《紫藤萝瀑布》这一篇课文,该课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观察紫藤萝而突获感悟,参悟生命真谛的故事该篇文章的第二段对紫藤萝的外貌进行详细的描写教师可以带动学生先对该段进行阅读朗诵,分析理解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该段文本中所应用的技巧、技法然后带领学生选取自己所熟知的一种植物进行仿写,让学生掌握文段中所应用的拟人、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再将自己以前曾学习应用过的写作手法在仿写中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审美的同时也能够去创造美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寻找作者留白的内容,然后对留白的内容进行扩写,将作者的情思延展出来比如在《藤野先生》这一篇课文中,作者自离开日本后再也未与先生见过面,那么教师不妨让学生设想如果二十年后鲁迅再与藤野先生相见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将其动作、表情、心理等内容描写出来,增添阅读学习的生趣,也让学生对文章的把握更加深入。
同时也让学生对于“人情”二字的把握更加深刻,知道什么情谊对于自己来说是弥足珍贵的理解能力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十分重要,教师还可以通过写作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比如在《与朱思元书》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之中,该篇文体属于小品文,以简短的文字描绘了山水之美,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弃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文章所描绘的山水场景用自己的话来进行翻译,锻炼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及其文字功底,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文中的湖光山色进行相应的润色,举出实例,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三)创设情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传承文化情景教学法是大部分语文教师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之一,主要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与具备趣味性、形象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中的情景给学生真实地再现出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增强对课文的体验,并且调动学生头脑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探索能力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环境描写,比如,《岳阳楼记》中晴晦不同的湖景、《记承天寺夜游》中月光如水,松柏似草的空明意境、《钱塘湖春行》中花草生香,蝴蝶纷飞的春色这些内容只靠枯燥的讲述是不能完美地再现那一份诗人心里中的美丽的,还需要教师多方面地渲染铺成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意味。
笔者以《岳阳楼记》举例教師可以借助现代技术的力量,以图片的形式将在晴雨两时从岳阳楼俯瞰洞庭湖的全景图片展示在多媒体面板上,让学生能够从全局的角度来仔细地观察“淫雨霏霏”时的洞庭湖和“春和景明”时的洞庭湖区别在哪里?观察之后学生自己的心境发生了如何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将自己代入到诗人的角度去思考“如果自己是被贬诗人看到‘春和景明’的洞庭湖会有何感想?如果自己正当意气风发看到‘淫雨霏霏的’洞庭湖会作何感想?”在思考的同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意也逐渐被学生了解与领悟,传承了传统文化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字词的力量来为学生创造情景,并且通过对字词的分析还能够精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常有“炼字”的习惯,作者在写作古诗词时的每一个字都有其深刻的用意教师可以将字串联起来,让学生从字中去感受并想象补全诗歌的意境如《野望》中作者写了“薄暮”“秋色”“落晖”“牧人”“猎马”等事物,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副秋天到来,世间萧瑟,故人不在,唯有长歌的图景,还夹杂着“徙倚”“返”“归”“相顾”“长歌”等动词,将该诗的萧瑟意境展露无遗教师还可以借助活动来为学生营造情景,让学生在活动氛围中畅所欲言,随心表现自己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教师在开启整个单元教学之前,可以利用班会课堂的时间开展“我与山川湖海”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站到讲台上与同学们讲述自己的旅游经历,分享自己的旅游照片,说一说自己在旅行途中的趣事以及旅行之后感悟。
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朗诵歌咏名山大川的诗歌或古文,感受其中的文化意蕴,做好文化传承工作在活动中让学生对“山川之美”这个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让学生的思维从单元文本内容之中延展出去,实现课内、课外的联通四、 结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语文教师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还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在课堂活动和课外实践中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Reference:[1]方燕红.浅谈在新教材条件下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新课程,2017(7):176.[2]李莉.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J].新校园,2017(5):36.[3]李服.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12):31-33.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