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史铁生:生命需要被欣赏.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221569382
  • 上传时间:2021-12-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6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史铁生:生命需要被欣赏 史铁生:生命需要被欣赏 为什么往事,总在那儿强烈地呼唤着,要我把它们写出来呢? 为了欣赏人需要欣赏,生命需要被欣赏就像我们需要欣赏我们的爱人,就像我们又需要被爱人欣赏 重现往事,并非只是为了从消失中把它们拯救出来,从而使那部分生命真正地存在;不,这是次要的,因为即便它们真正存在了终归又有什么意义呢?把它们从消失中拯救出来仅仅是一个办法,以便我们能够欣赏,以便它们能够被欣赏在经历它们的时候,它们只是匆忙,只是焦虑,只是“以物喜,以己悲”,它们一旦被重现你就有机会心平气和地欣赏它们了,一切一切不管是什么,都融化为美的流动,都凝聚为美的存在 成为美,进入了欣赏的维度,一切才都有了价值和意义说生命的终极价值和意义是美,仿佛有点无可奈何我们可以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发现得很清晰,很具体,很实在或很实用可是生命呢? 如果一切清晰、具体、实在和实用的东西都必然要毁灭,生命的意义难道还可以系之于此吗?如果毁灭一向都在潜伏着一向都在瞄准着生命,那么,生命原本就是无用的热情,就是无目的的过程,就是无法求其真而只可求其美的游戏 所以,不要这样审问小说——“到底要达到什么?”“到底要说明什么?”“到底要解决什么”“到底要完成什么?”“到底要探明什么?”“到底要判断什么?”“到底怎么办?”小说只是让我们欣赏生命这一奇丽的现象,这奇丽的现象里包含了上述的“到底”和“什么”,但小说不负责回答它。

      小说只给我们提供一个机会,一个摆脱真实的苦役、重返梦境的机会:欣赏如歌如舞如罪如罚的生命之旅吧由一个亘古之梦所引发的这一生命之旅,只是纷坛的过程,只是斑斓的形式这足够了 我每每看见放映员摆弄着一盘盘电影胶片,便有一种神秘感,心想,某人的某一段生命就在其中,在那个蛋糕盒子一样的圆圆的铁盒子里,在那里面被卷作一盘,在那儿存在着,那一段生命的前因后果同时在那儿存在了,那些历程,那些焦虑、快乐、痛苦,早都制作好了,只等灯光暗下来放映机转起来,我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于是我有时想,我的未来可能也已经制作好了,正装在一只铁盒子里,被卷作一盘,上帝正摆弄他,未及放映,随着时光流逝地转星移,我就一步步知道我的命运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我又想,有一天我死了,我一生的故事业已揭晓,那时我在天堂或在地狱看我自己的影片:哈!这不是我吗?哈,我知道我都将遇到什么,你们看吧,我过了21岁我就要一直坐在轮椅上,然后我在一家小作坊干了七年,然后我开始学写作……不信你们等着瞧我常想,要是有那样的机会,能够那样地看自己的一生,我将会被自己感动,被我的每一种境遇所陶醉 经过很多准备才能写成一篇好的范文 一个作家的生命体验——史铁生访谈录 被访谈者:史铁生 访谈者:张专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

      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4年至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工作,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到现在为止共发表作品30余篇,约70余万字其中主要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来到人间》、《命若琴弦》等 “活着不是为了写作,写作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张:史铁生先生,如果不是您这种特殊的命运,所谓“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您会不会走上写作这条道路呢?史:我觉得这无法预料,只能说我的病促使我走上写作道路至少在这之前我没想过会以写作为生文化革命开始的时候我才初中二年级,刚满十五岁,根本没想过以后干什么,然后就参加文化大革命,稀里糊涂的,出身不好也不坏,没什么特别的骄傲也没什么特别的冲击,然后就去插队,那时候想得很现实,就是怎样在农村干点什么事只是在病以后才想这件事病了以后最重要的问题是还活不活,慢慢才想明白死是迟早要来临的节日,不必太着急,等决定活下去之后,自然要想怎么活,有一点很明白,就是:总得要做点事情 张:能不能这么理解,写作是您自救的一种方式,而且是最佳的方式史:可以这么理解当然这个自救的意义是有所变化的,刚开始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生存自救.走着走着才想明白,其实这么些年来所追求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一个价值感。

      活着要有点价值,你就要干点什么至于你问我如果没有病我会干什么,我说不出来我想如果没有病,至少我不会那么早就动笔,可能会再搁一些年没这么多东西逼着可能也就搁下了,以至成为一个爱好者、关注者和说三道四者当时各种各样的状态逼迫你,必须要动手了 张:您的一位病残朋友曾说:感谢命运给了我一份特殊的生活您有这样的感受吗?史:这就像什么呢有一本书上写到玩牌,别人洗完了你还不放心,还得自己再洗一遍,你的期望是想比原来好,但你不知道是不是好,原来还没有呈现就消失了,只有一种可能性,如果说感谢命运是指两者比较而言我觉得很难说如果我们从这个命运中走过来了,发现了生活的美、生命的美,因而对命运有感激情绪的话,我觉得是非常好的心存感激,很好 张:你有没有这种感激之心呢?史:应该说是有,但这实际上是一个悖论如果你真觉得它很好很圆满的话,那么这种感激可能会消失恰恰是因为一种残缺的美人的残疾怎么说都是一种遗憾,这种遗憾却有意外的收获,这可能就是它的美之所在如果没有一个限制,没有一种残缺,一切都手到擒来,这个人可以说活得很顺利,但活得很傻 张:这样的人是不会有感激之心的对吗?那么你目前生活的支撑点是什么?是写作吗?史:就像我写的一篇文章: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

      如果生命是一条河,职业就是一条船,为在这生命之河上漂泊总是得有一条船,所以船不是目的,目的是诚心诚意地活着其实往大了说,人的支撑点就是活着,生的欲望人要是有了绝对的死的愿望就什么都甭说了生的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由此他去创造许多美好的东西也可以说人活着是为了美好的东西,但这个美就没有一个标准,有的人在困难重重的逆境中会活得很好,而有的人一切皆顺却活得很糟糕甚至去死其实这很有点无可奈何的味道既然无可奈何,那么如果它是一个悲剧,你要表现出你的力量;如果它是一个骗局,一个幻觉,你要让这个幻觉很美 在悲剧的背景上做喜剧的演出 张:具体到您的作品,从79年到现在,您是逐步地指向您的理念和意志,这其间也有一个发展过程,您能不能把自己的作品分个类 史:有人分过,我也比较同意刚开始还是写一些社会问题,象《午餐半小时》,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文艺理论还是文艺要反映社会生活这种观念是很顽固的,但很快我就变了,写残疾人,这可以归到人道主义范畴,比如《一个冬天的夜晚》,再到后来写人的残疾的时候,就不是人道主义能够概括的了,或者说它是更大的人道人存在的根本处境有可能是社会的,或者人道的,但从根本上它是人本的。

      张:一般人都认为《遥远的清平湾》是您早期的代表作,这应该是没有错的那种调子:情绪比较饱满、调子比较明快、写法比较现实主义,这种东西到后来并没有延续下去,而实际上这种调子是比较正统也比较容易被肯定的 史:某种东西确实没有延续下去,因为我觉得那时候还有一种比较虚假的乐观主义我并不认为悲观是一个贬义词,在比较深层的意义上但如果以自己的悲哀为座标的悲观主义是不好的,以自己的某种温馨为出发点的乐观主义也是虚假的、浅薄的真正的乐观和悲观都是在一个更深的层面,它是人的处境的根本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悲观和乐观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些悲观,如果陷在里面,写作就会萎缩《清平湾》写的是我生活中比较温情的东西,有些作品写的就是比较悲观的东西,但都没有指向人的根本处境,所以我必须超越它事实上,《清平湾》的某种风格:某种对感情的重视,在《我与地坛》中又接上了,但它又不一样,它比《清平湾》要大了,它理解快乐和痛苦的视野要大多了 张:我想大概是您的作品大多数都涉及到残疾人,使您必须要超越那种浅薄的悲观您的作品有一个很明显的主题,就是关于残疾人,’’„ 史:不„„不都是这样,这个话题需要说一说。

      首先我写东西的题材不限于残疾人,我也写过插队的、街道工厂的等其他不相干的另外关于残疾我也有一些看法我的残疾主题总是指向人的残疾,而不是残疾人一切人都有残疾,这种残疾指的是生命的困境,生命的局限,每个人都有局限,每个人都在这样的局限中试图去超越,这好象是生命最根本的东西,人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归到这里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我的作品,的确有一个残疾主题 张:您的作品所展示的基本上是这种人的生命和生存的基本困境之间的无法解决的冲突, 有人评价你是“当代西绪福斯”,大概也是这个意思所不同的是,你比西绪福斯更清醒地意识到人的困境是与生俱来的,不可以超越的,所谓《原罪宿命》 史:命运的力量相当大,人很根本的有一种宿命所谓命运它不是人可以改变的,人只能在一个规定的条件下去发挥人自身的力量,这种规定的情境就是宿命比如说你生来就是个女的而不是男的,你生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是生在唐朝或宋朝,比如说我这腿,它就瘫了,你竟无办法,只能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人的主观力量只能在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后做一些事情,你所谓接受的这个事实就是宿命 原罪也是这样,并不是我们犯了什么罪,但是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使我们有罪感。

      我曾经说过人有三大根本困境:第一,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沟通,这意味着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而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欲望,这意味着痛苦第三,人生来不想死,而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 张:如此说来人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原罪之中,人的力量又在哪里呢?史:人的力量就是在这样一个悲剧的背景上做乐观的奋斗我所说的三大困境又是人快乐的根源 张:我总觉得这里面有一种很无奈的情绪 史:是,是无奈所谓宿命就是无奈,所以我说是在悲剧的背景上做喜剧的演出,你不承认这种悲剧的背景,你是个傻瓜;你不做这种喜剧的奋斗,你是个懦夫 张:你信上帝吗?史:信但上帝是什么这又是一个大话题,怎么证明上帝的存在又很有意思它决不是一个人格化的东西在某个层面上你可以把它人格化,比如你劝人行善的时候但在美的层面上它不是人格化的,它本身是一种祈祷在人面临困境的时候从根本上讲没有人能救助我们,而这种状态可以使我们的心境得到改变,对世界对生命有一种新的态度,这时候,上帝就显露了 生命之路上纵情歌舞 张:悲剧的背景已经设定,那么这其中的演出何以又成了喜剧?这种演出的价值何在呢?史:这就看你的活法了。

      面对悲剧的背景,必死的归宿,如果从此就灰溜溜地不思振作,除了抱怨和哀叹再无其他作为,这样的人真是惨透了有悟性的人会想:既然只能走在这条路上,为什么不在这条路上纵情歌舞一番呢?于是一路上他不羁不绊,挥洒自如,把上帝赐予他的高山和深渊都笑着接过来玩了一回,玩得兴致盎然且回味无穷,那他就算活出来了,生命其实只是一个过程 人一方面对威严而神秘的造物充满了敬畏,一方面又为人的不屈和神奇满怀骄傲,他在创造美的时候又欣赏到了美,他欣赏自己这件无与伦比的艺术品,这就是艺术,这就是美,人活着的价值可能最终就是为了美的价值这说来就长了 比如说真善美这个话题,我觉得真善美不是平面的,而是递进的关系,真走向善,善走向美美是最高层次的所谓真就是指,在我讲到的那种必然、那种宿命里,你必须承认它,真诚地承认它,你给它加什么花活,加什么粉饰都离真越来越远在这种真面前,什么是世界最珍贵的东西,那就是爱,也就是善,只有在爱与善这个层次的引导下,真才能有价值一个有爱心和善心的人,你才能相信他不说谎,才相信他真那么这个善这个爱又有它的困境了,能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