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doc
26页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 1.七上《论语十则》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是]此,这[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任]负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 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 (二)1.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 [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1.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阅读探究 1. 第一则:(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
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 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2. 第二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3. 第三则:(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 “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4. 第四则:(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5.第六则: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6. 第六则、第七则:(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取长补短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第八则:(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鼓励门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弘毅”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 8. 第九则: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以“松柏”比喻君子。
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 9. 第十则:(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也可谈其消极成分,略) 四、总结迁移1. 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早就有了精辟的论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7.《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八则》中的哪句话作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8.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9.在学习中,你是否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本文中所谈的某一种学习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示例:我在学习上经常自觉地运用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10.《论语》一书记录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读了这八则以后,你一定收获不小吧!怎么样,也试着编一则吧!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修身做人均可,但尽量要经典些我说:有书不读非君子,骄傲自满真小人 11.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19.七下《口技》 一、常识积累 ⑴作者常识:林嗣环,字铁崖,明末请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初进土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2)文体常识:《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选编的一部笔记体小说,以叙写故事为中心 二、词的积累 ①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通“座”,座位) ②重点词语 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者,……的人) 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宴,宴请,用作动词) 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众宾团坐(围绕而坐)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静悄悄)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打哈欠,伸懒腰)其夫呓语(说梦话) 妇抚儿乳(喂奶) 众妙毕备(全、都) 宾客意少舒(意,心情。
少,稍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虽人有百手(即使)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用作动词) 以为妙绝(以为,认为妙绝,极点)变色离席(色,脸色座,座位)奋袖出臂(扬起、举起)两股战战(股,大腿战战,打哆嗦,打战) 几欲先走(几,几乎,差点儿走,跑) 曳屋许许声(拉) ③词类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妇抚儿乳(名词做动词,喂奶)宾客意少舒(形容词做副词,稍微) 不能名其一处(名词做动词,说出) ④古今异义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聚在一起,合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小,细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其中夹杂今义:里面)两股战战(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几欲先走(古义:跑今义:行走)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两股战战(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几欲先走(古义:跑今义:步行虽人有百手(古义:即使,表示假设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的连词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今义:会议)宾客意少舒(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少) ⑤一词多义 指:1.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绝:1.以为妙绝(副词,极) 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 秒: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指:1.手有百指(名词,指头) 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指明) 作:1.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 2.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 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 2.遂于外人间隔(动词,间断)是:1.当是时(介词,这) 2.问今是何时(判断动词) 坐:1.满坐寂然(名词,通“座”) 2.众宾团坐(动词,坐)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2.自为其名(名词,姓名,名称) 三、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