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txt.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艾力
  • 文档编号:35930138
  • 上传时间:2018-03-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9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马克思我们不是那种心怀不满的人,不会在普鲁士新的书报检查法令公布之前就声明说:即 使丹纳士人带来礼物,我还是怕他们相反,因为新的检查令允许对已经颁布的法律进行 讨论,哪怕这种讨论和政府的观点不一致,所以,我们现在就从这一检查令本身谈起书 报检查就是官方的批评书报检查的标准就是批评的标准,因此,就很难把这种标准同批 评分割开来,因为它们是建立在同一个基础上的 当然,对于检查令序言中所表述的一般倾向,每个人都只能表示赞同: “为了使新闻出版现在就能摆脱那些未经许可的、违背陛下旨意的限制,国王陛下曾 于本月 10 日下诏王室内阁,明确反对使写作活动受到各种无理的约束国王陛下承认公正 的、合乎礼貌的公众言论是重要的而且必需的,并授权我们再度责成书报检查官切实遵守 1819 年 10 月 18 日书报检查法令第 2 条的规定 ” 当然!既然书报检查是必要的,那么公正的、自由的书报检查就更加必要了 可是,这里有一点马上就会使人们感到有点诧异,那就是上述法律的日期该法律颁 布的日期是 1819 年 10 月 18 日怎么?难道这是一项由于时势所迫而废除了的法律吗?看 来不是,因为现在不过是“再度”责成书报检查官必须遵守这一法律。

      由此可见,这一法 律 1822 年以前一直存在,不过没有实施罢了正因为如此,现在才又提起它, “为了”使 新闻出版“现在就”能摆脱那些未经许可的、违背陛下旨意的限制 尽管有了法律,但是新闻出版物到目前为止仍然受到种种未经许可的限制,这就是从 上述书报检查令的序言中得出的直接结论 上面的话是针对法律,还是针对书报检查官呢? 我们未必有理由能肯定说是后一种情况在 22 年当中,保护公民的最高利益即他们的 精神的主管机关,一直在进行非法的活动,这一机关的权力简直比罗马的书报检查官还要 大,因为它不仅管理个别公民的行为,而且甚至管理公众精神的行为在组织完善的、以 自己的行政机关自豪的普鲁士国家里,政府高级官员的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种一贯的 不忠诚的行为,难道可能发生吗?还是国家总是盲目地挑选最无能的人去担任最艰巨的职 务呢?最后,也许是普鲁士国家的臣民已根本不可能起来抗议这种违法的行为吧?难道普 鲁士的所有作者都如此愚昧无知,连与自己生存有关的法律也不知道吗?还是他们的胆子 太小,竟不敢要求实施这种法律呢? 假如我们把过错推在书报检查官身上,那么这不仅会败坏他们本身的名誉,而且会败 坏普鲁士国家和普鲁士作者的名誉。

      况且,如果书报检查官二十多年来一直进行无视法律的非法活动,那就会提供令人信 服的证据,说明新闻出版需要的是别的保证,而不是给如此不负责任的人物发出的这种一 般性的指令那就会证明书报检查制度骨子里隐藏着一种用任何法律都无法消除的根本缺 陷 可是,如果说书报检查官很中用,不中用的是法律,那么,为什么还要再度求助于法 律去反对正是它本身所造成的祸害呢? 或者,也许为了造成一种改善的假象而不从本质上去改善事物,才需要把制度本身的 客观缺点归咎于个人吧?虚伪自由主义的手法通常总是这样的:在被迫让步时,它就牺牲 人这个工具,而保全事物本身,即制度这样就会转移从表面看问题的公众的注意力 对事物本身的愤恨就会变成对某些人的愤恨有些人以为人一变换,事物本身也就会起变化人们的注意力就从书报检查制度转移到了个别书报检查官身上,而那一伙专看官 方眼色行事的卑劣作者,便放心大胆地反对那些不受宠幸的人,对政府却称颂备至 在我们面前还有一个困难 某些报纸的记者认为,书报检查令就是新的书报检查法令他们错了,不过他们的这 种错误是情有可原的1819 年 10 月 18 日的书报检查法令只应当暂时有效,即到 1824 年 为止有效,如果不是现在的书报检查令告诉我们上述法令从来没有被实施过,那么直到今 天它仍然是一项临时性的法律。

      1819 年的法令也是一项过渡性措施,不过,当时规定了一定的起限——五年,可以期 望颁布永久性法律,而新的检查令却没有规定任何期限;其次,当时期望颁布的是关于新 闻出版自由的法律,而现在期望颁布的则是关于书报检查的法律 另一些报纸的记者则认为,这个书报检查令是旧的书报检查法令的翻新检查令本身 将驳倒他们这种错误的看法 我们认为,书报检查令是可能要颁布的书报检查法的精神的预示在这一点上,我们 是严格遵循 1819 年书报检查法令的精神的,根据这一法令,邦的法律和命令对新闻出版具 有同样的作用(参看上述法令第 16 条第 2 款)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检查令 “根据这一法律〈即根据第 2 条规定〉书报检查不得阻挠人们对真理作严肃和谦逊的 探讨,不得使作者受到无理的约束,不得妨碍书籍在书市上自由流通 ” 书报检查不得阻挠的对真理的探讨,在这里有了更具体的规定:这就是严肃和谦逊的 探讨这两个规定要求探讨注意的不是内容,而无宁说是内容以外的某种东西这些规定 一开始就使探讨脱离了真理,并硬要它把注意力转移到某个莫名其妙的第三者身上可是, 如果探讨老是去注意这个由法律赋予挑剔权的第三者,难道它不是会忽视真理吗?难道真 理探讨者的首要义务不就是直奔真理,而不要东张西望吗?假如我必须记住用指定的形式 来谈论事物,难道我不是会忘记谈论事物本身吗? 真理像光一样,它很难谦逊;而且要它对谁谦逊呢?对它本身吗?真理是检验它自身 和谬误的试金石。

      那么是对谬误吗? 如果谦逊是探讨的特征,那么,这与其说是害怕谬误的标志,不如说是害怕真理的标 志谦逊是使我寸步难行的绊脚石它就是规定在探讨时要对得出结论感到恐惧,它是一 种对付真理的预防剂 其次,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我一个人,而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 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性的形式 “风格如其人 ”可是实际情形怎样呢!法律允 许我写作,但是不允许我用自己的风格去写,我只能用另一种风格去写!我有权利表露自 己的精神面貌,但是首先必须使这种面貌具有一种指定的表情!哪一个正直的人不为这种 无理的要求脸红,而宁愿把自己的脑袋藏到罗马式长袍里去呢?至少可以预料在那长袍下 面有一个丘必特的脑袋指定的表情只不过意味着“强颜欢笑”而已 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 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 一种存在形式呢?我是一个幽默的人,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我是一个豪放不 羁的人,可是法律却指定我用谦逊的风格一片灰色就是这种自由所许可的唯一色彩每 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现着无穷无尽的色彩。

      但是精神的太阳,无论它照耀着多少 个体,无论它照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精神的最主要形式 是欢乐、光明,但你们却要使阴暗成为精神的唯一合适的表现;精神只准穿着黑色的衣服, 可是花丛中却没有一枝黑色的花朵精神的实质始终就是真理本身,而你们要把什么东西 变成精神的实质呢?谦逊歌德说过,只有怯懦者才是谦逊的,你们想把精神变成这样的怯懦者吗?也许,这种谦逊应该是席勒所说的那种天才的谦逊?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们 就先要把自己的全体公民、特别是你们所有的书报检查官都变成天才况且,天才的谦逊 当然不像文雅的语言那样,避免使用乡音和土语,相反,天才的谦逊恰恰在于用事物本身 的乡音和表达事物本质的土语来说话天才的谦逊是要忘掉谦逊和不谦逊,使事物本身突 现出来精神的谦逊总的说来就是理性,就是按照事物的本质特征去对待各种事物的那种 普遍的思想自由 其次,根据特利斯屈兰善第所下的定义:严肃是肉体为掩盖灵魂缺陷而做出的一种虚 伪姿态如果严肃不应当适合这个定义,如果严肃的意思应当是注重实际的严肃态度,那 么这整个规定就会失去意义因为我把可笑的事物看成是可笑的,这就是对它采取严肃的 态度;对不谦逊仍然采取谦逊的态度,这也就是精神的最大的不谦逊。

      严肃和谦逊!这是多么不固定的、相对的概念啊!严肃在哪里结束,诙谐又从哪里开 始呢?谦逊在哪里结束,不谦逊又从哪里开始呢?我们的命运不得不由书报检查官的脾气 来决定给书报检查官指定一种脾气和给作者指定一种风格一样,都是错误的要是你们 想在自己的美学批评中表现得彻底,你们就得禁止过分严肃和过分谦逊地去探讨真理,因 为过分的严肃就是最大的滑稽,过分的谦逊就是最辛辣的讽刺 最后,这是以对真理本身的完全歪曲的和抽象的观点为出发点的作者的一切活动对 象都被归结为“真理”这个一般观念可是,同一个对象在不同的个人身上会获得不同的 反映,并使自己的各个不同方面变成同样多的不同的精神性质;如果我们撇开一切主观的 东西即上述情况不谈,难道对象的性质不应当对探讨发生一些哪怕是最微小的影响吗?不 仅探讨的结果应当是合乎真理的,而且得出结果的途径也应当是合乎真理的对真理的探 讨本身应当是真实的,真实的探讨就是扩展了的真理,这种真理的各个分散环节在结果中 是相互结合的难道探讨的方式不应当随着对象而改变吗?当对象欢笑的时候,探讨却应 当摆出严肃的样子;当对象令人讨厌的时候,探讨却应当是谦逊的这样一来,你们就既 损害了主体的权利,也损害了客体的权利。

      你们抽象地理解真理,把精神变成了枯燥地记 录真理的裁判官 也许不必去为这些玄妙的玩意儿伤脑筋?对真理是否干脆就应该这样去理解,即凡是 政府的命令都是真理,而探讨只不过是一种既多余又麻烦的、可是由于礼节关系又不能完 全取消的第三者?看来情况差不多就是如此因为探讨一开始就被认为是一种同真理对立 的东西,因此,它就要在可疑的官方侍从——严肃和谦逊(当然俗人对牧师应该采取这种 态度)的伴随下出现政府的理智是国家的唯一理性;诚然,在一定的时势下,这种理智 也必须向另一种理智及其空谈作某些让步,但是到那时,后一种理智就应当意识到:别人 已向它让了步,而它本来是无权的,因此,它应当表现得谦逊而又恭顺,严肃而又乏味 伏尔泰说过:除了乏味的体裁之外,其余的一切体裁都是好的但在这里,乏味的体裁却 是独一无二的体裁,只要指出《莱茵省等级会议辩论情况》就足以证明这一点既然如此, 为什么不干脆恢复那美好的旧式的德国公文体裁呢?请随意写吧,可是写出来的每一个字 都必须同时是对自由的书报检查机关的阿谀奉承之词,而书报检查机关也就会让你们那既 严肃又谦逊的言论顺利通过可千万不要失去虔敬的意识啊! 法律强调的并不是真理,而是谦逊和严肃。

      因此,一切——严肃,谦逊,首先是真理, 都会引起怀疑,因为在这种真理的不确定的范围背后,看来还隐藏着一种非常确定、非常 可疑的真理检查令接着指出: “因此,无论如何不应该按照某种心胸狭窄的、超出这一法律界限的意旨来实行书报 检查 ” 这一法律首先指的就是 1819 年法令的第 2 条,可是检查令接着又援引了这个书报检查 法令的总的“精神” 要把上面的两种规定结合起来是很容易的,因为书报检查法令的第 2条就是该法令的精神的集中体现,而它的其余各条则是这种精神的更具体的划分和更详尽 的规定我们认为,对上述精神的以下几种表述最能说明这种精神的特征: 第7条:“科学院与各大学到目前为止所享有的免受书报检查的自由,在今后五年内 将被取消 ” 第 10 款:“本临时决议自即日期生效,有效起五年,起满之前,联邦议会应切实研究 通过何种办法才能够实施联邦条例第 18 条中提出的有关新闻出版自由的各项统一规定随 后就应该对德国境内新闻出版自由的合法界限作出最后决定 ” 有这样一种法律,哪里还存在新闻出版自由,它就取消这种自由,哪里应当实行新闻 出版自由,它就通过书报检查使这种自由变成多余的东西——这样的法律不能认为是有利 于新闻出版的。

      上述的第 10 款也干脆承认,暂时用书报检查法来代替联邦条例第 18 条中 提出的、可能有一天要实行的新闻出版自由这种移花接木的做法至少表明,时势要求对 新闻出版加以限制,法令就是由于不信任新闻出版界而产生的为了替这种不得人心的做 法辩解,甚至硬说这是一项有效期限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