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逄锦聚《政 治经济学》第3版 笔记与习题详解.doc
312页目目 录录第一篇第一篇 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第第 1 1 章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第 2 2 章章 商品和价值商品和价值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第 3 3 章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第 4 4 章章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第 5 5 章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第 6 6 章章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第 7 7 章章 竞争与垄断竞争与垄断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二篇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第第 8 8 章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第 9 9 章章 资本主义的分配资本主义的分配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第 1010 章章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第第 1111 章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第 1212 章章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第 1313 章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第三篇第三篇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 第第 1414 章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第 1515 章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第 1616 章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第 1717 章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17.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第 1818 章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18.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第 1919 章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9.1 复习笔记 19.2 课后习题详解 19.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第 2020 章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20.1 复习笔记 20.2 课后习题详解 20.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第 2121 章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 21.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第一篇第一篇 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第第 1 章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1.11.1 复习笔记复习笔记 一、生产关系一、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中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 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1.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1)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交换是由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决定的;交换的对象是生产出 来的产品;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②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交换越发展,生产也会随之发展;如果交换受阻,就会延 缓和阻碍生产的发展 (2)生产和分配的关系 ①分配分为两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 分配(即资源分配) ,这两种分配和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也就不可 能有分配在资源分配上,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决定着生产,这种分配 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并且决定生产的结构②分配对生产有决定作用:分配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 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3)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的性质 决定消费的性质;生产引起消费的需要 ②消费也决定着生产表现在: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消费是 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1)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一方面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另一 方面与生产的基本方式有关 (2)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包括三个方面: ①直接生产过程内部活动的交换 ②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地区、企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产品交换 ③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 (3)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既包括生产资料分配中的关系(体现生产资料所有 制形式) ,也包括产品分配过程中的关系 二、所有制与产权二、所有制与产权 1.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系,其内 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生产资料的所有、 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体系其中, 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主要内容 2.产权和产权制度.产权和产权制度 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利,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权利,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 权及其他无形财产产权等。
产权具有两个最基本的权能:(1)收益分享权能;(2)收益支配权能 产权的基本特征是:(1)产权主体具有经济实体性;(2)产权运动具有独立性; (3)产权体系具有可分性 (2)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指关于产权界定、运营、保护等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和,反映的是在 财产使用过程中,财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 约束关系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 三、生产力及其发展三、生产力及其发展 1.生产力.生产力 (1)生产力的含义 生产力是指劳动者利用生产资料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它体现人类利用自然和改 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2)生产力的性质 生产力本身并不包含任何社会制度的属性,但它又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相联系如 果抽去各种社会生产的特殊性,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法只是它们的自然的或技术的 结合方式没有不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生产力,也没有不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生产关系 (3)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 科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并使劳动者创造出新的劳动资料和工艺方法, 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例如分工、协作等生产组织形式和对产 权制度、管理制度、经济运行的监督与调节制度进行创新等 2.分工、协作与机器大生产.分工、协作与机器大生产 (1)分工 ①形式:各种社会劳动的分工;劳动职能的分工;机器体系中的分工 ②作用:分工使工人的劳动专门化;分工使生产工具专门化 ③社会分工与个别分工的区别:生产的直接结果不同;劳动联系的方式不同;存在的 经济基础不同;决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的比例的途径不同;社会分工只承认竞争的权 威,而个别分工以所有者或管理者对劳动者或被管理者的权威为前提 (2)协作 ①含义:协作是指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 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 ②协作的优越性:协作能抵消单个劳动者的差别;协作能节省生产资料;协作能创造 出一种集体力;协作能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协作使许多人的同种作业具有连续性和多面 性;协作可以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紧急任务,在很大空间上同时进行劳动 ③协作的负效应:集体成员偷懒因此协作所产生的新的生产力要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需要统一的指挥和管理 (3)机器大生产 18 世纪的产业革命的结果是进入机器大生产时代,即用机器生产机器,人力被自然力 所代替,这标志着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机器大生产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 产生了以下影响: ①机器大生产促进了自然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推进了技术革命和技术进步 ②机器大生产创造了大工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促使生产的社会化③机器大生产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跳跃式的扩展能力 3.新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新科技革命其核心是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领头的高科技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新 科技革命的前景和可能带给社会、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影响至今还很难全面准确地估计,但 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肯定将超过前几次科技革命 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生产方式包括对立统一 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 式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 ①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生产力在社会生产中是最活跃、最革命 的因素,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它的这种发展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而与生产力相比较,生产关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表现为相当稳定,不像生产力那样积极、 活跃;另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如何,决定或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要适应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物质基础当一种生产关系所能 容纳的生产力的作用全部发挥出来之前,它就不会灭亡;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 物质基础没有成熟时,它也不会出现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 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 社会进步,要求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2.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 (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①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和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 度,主要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 ②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从本质上说,经济体制是在本质经济关系 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对经济运行关系所进行的调整 ③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