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列求和习题精选精讲.doc
24页数列求和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例1] 已知,求的前n项和.解:由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 ==1- [例2] 设Sn=1+2+3+…+n,n∈N*,求的最大值.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 ∴ === ∴ 当 ,即n=8时,二、错位相减法求和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n· bn}的前n项和,其中{ an }、{ b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例3] 求和:………………………①解:由题可知,{}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的通项之积:设…②(设制错位)①-②得 (错位相减)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 [例4] 求数列前n项的和.解:由题可知,{}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的通项与等比数列{}的通项之积设…………………………………①…………② ①-②得 ∴ 三、倒序相加法求和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个. [例6] 求的值解:设…………. ①将①式右边反序得:……② 又因为 ,①+②得 : =89 ∴ S=44.5四、分组法求和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例7] 求数列的前n项和:,…解:设将其每一项拆开再重新组合得(分组)当a=1时,=(分组求和)当时,=[例8] 求数列{n(n+1)(2n+1)}的前n项和.解:设∴ =将其每一项拆开再重新组合得: Sn= = = =五、裂项法求和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通项分解(裂项)如:(1) (2)(3) (4)(5)[例9] 求数列的前n项和.解:设,则 =[例10] 在数列{an}中,,又,求数列{bn}的前n项的和.解: ∵ ∴ 数列{bn}的前n项和: = = [例11] 求证:解:设∵ = === ∴ 原等式成立例2. 计算: 六、合并法求和针对一些特殊的数列,将某些项合并在一起就具有某种特殊的性质,因此,在求数列的和时,可将这些项放在一起先求和,然后再求Sn. [例12] 求cos1°+ cos2°+ cos3°+···+ cos178°+ cos179°的值.解:设Sn= cos1°+ cos2°+ cos3°+···+ cos178°+ cos179°∵ (找特殊性质项)∴Sn= (cos1°+ cos179°)+( cos2°+ cos178°)+ (cos3°+ cos177°)+···+(cos89°+ cos91°)+ cos90°= 0 (合并求和) [例13] 数列{an}:,求S2002.解:设S2002=,由可得……∵ ∴ S2002== ===5[例14] 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的值。
解:设由等比数列的性质 和对数的运算性质 得: ===10七、利用数列的通项求和先根据数列的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数列的通项及其特征,然后再利用数列的通项揭示的规律来求数列的前n项和,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例15] 求之和.解:由于 ∴ = ===[例16] 已知数列{an}:的值.解:∵ == = =数列的概念【知识点精讲】1、数列: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与顺序有关)2、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an=f(n)通项公式不唯一)3、数列的表示:(1) 列举法:如1,3,5,7,9……;(2) 图解法:由(n,an)点构成;(3) 解析法:用通项公式表示,如an=2n+1(4) 递推法:用前n项的值与它相邻的项之间的关系表示各项,如a1=1,an=1+2an-14、数列分类: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数列;有界数列,无界数列5、任意数列{an}的前n项和的性质Sn= a1+ a2+ a3+ ……+ an 6、求数列中最大最小项的方法:最大 最小 考虑数列的单调性【例题选讲】例1、根据下面各数列前几项,写出一个通项(1)-1,7,-13,19,…; (2)7,77,777,777,…; (3) (4)5,0,-5,0, 5,0,-5,0,…; (5)1,0,1,0,1,0,…;解:(1)an=(-1)n(6n-5); (2) (3) (4); (5); [点评]根据数列前几项的规律,会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练习:⑴⑵3,5,9,17,33,……⑶1,2,2,4,3,8,4,16,5,……..解:例2、已知数列 (1)求这个数列的第10项;(2)是不是该数列中的项,为什么?(3)求证:数列中的各项都在区间(0,1)内;(4)在区间内有无数列中的项?若有,有几项?若无,说明理由解:设(1)令n=10,得第10项;(2)令,此方程无自然数解,所以不是其中的项(3)证明:(4)令 [点评]数列问题转化为解方程和不等式问题,注意正整数解例3、下面各数列的前n项和Sn的公式,求{an}的通项公式. (1) Sn=2n2-3n (2) Sn= 3n-2 解: (1)当n≥2时,由于a1也适合此等式,所以(2)当n≥2时, [点评]已知数列前n项和Sn,相当于知道了n≥2时候an,但不可忽视n=1.即练习: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Sn满足log2(Sn+1)=n+1,求{an}的通项公式解:由题意例4、有一数列{an},a1=a,由递推公式an+1=,写出这个数列的前4项,并根据前4项观察规律,写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详见优化设计P37典例剖析之例2,解答过程略理科班学生可要求通项公式的推导:倒数法)变式:在数列{an},a1=1,an+1=,求an。
详见优化设计P37典例剖析之例1,解答过程略[点评]对递推公式,要求写出前几项,并猜想其通项公式,此外了解常用的处理办法,如:迭加、迭代、迭乘及变形后结合等差(比)数列公式,也很必要例5、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试问数列{an}有没有最大项?若有,求最大项和最大项的项数;若无,说明理由.解:当n<9, 当n>9, 当n=9, 故所以, 数列{an}有最大项, 为第9,10项[点评] 求数列{an}的最大项,最小项,考虑数列的单调性,即通过对an的单调性进行讨论练习:已知则在数列{an}中的前30项中,最大项和最小项分别为什么?解:最大a10最小a9【课堂小结】1、 了解数列的概念、分类与表示法;2、 重点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会求一些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会根据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项;3、任意数列{an}的前n项和的性质Sn= a1+ a2+ a3+ ……+ an 4、求数列中最大最小项的方法:最大 最小 考虑数列的单调性【作业布置】 高考胜卷裂项法(一) 同学们知道: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计算 (一)阅读思考 例如 ,这里分母3、4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公分母正好是它们的乘积,把这个例题推广到一般情况,就有一个很有用的等式: 即 或 下面利用这个等式,巧妙地计算一些分数求和的问题。
【典型例题】 例1. 计算: 分析与解答: 上面12个式子的右面相加时,很容易看出有许多项一加一减正好相互抵消变为0,这一来问题解起来就十分方便了 像这样在计算分数的加、减时,先将其中的一些分数做适当的拆分,使得其中一部分分数可以相互抵消,从而使计算简化的方法,我们称为裂项法 例2. 计算: 公式的变式 当 分别取1,2,3,……,100时,就有 例3. 设符号( )、< >代表不同的自然数,问算式 中这两个符号所代表的数的数的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就变成 ,与前面提到的等式 相联系,便可找到一组解,即 另外一种方法 设 都是自然数,且 ,当 时,利用上面的变加为减的想法,得算式 这里 是个单位分数,所以一定大于零,假定,则,代入上式得,即 又因为 是自然数,所以一定能整除,即是的约数,有个就有个,这一来我们便得到一个比更广泛的等式,即当,,是的约数时,一定有,即 上面指出当,,是的约数时,一定有,这里,36共有1,2,3,4,6,9,12,18,36九个约数。
当 时, , 当 时, , 当 时, , 当 时, , 当 时, , 当 时, , 当 时, , 当 时, , 当 时, , 故( )和< >所代表的两数和分别为49,32,27,25 【模拟试题】 二.尝试体验: 1. 计算: 2. 计算: 3. 已知 是互不相等的自然数,当 时,求 【试题答案】 1. 计算: 2. 计算: 3. 已知 是互不相等的自然数,当 时,求 的值为:75,81,96,121,147,200,361 因为18的约数有1,2,3,6,9,18,共6个,所以有 (二) 前一节我们已经讲过,利用等式 ,采用“裂项法”能很快求出 这类问题的结果来,把这一等式略加推广便得到另一等式: ,现利用这一等式来解一些分数的计算问题 【典型例题】 例1. 分析与解:此题如按异分母加法法则来求和,计算量太大,下面用裂项法试一试。
下面我们用 ,现在给 、 一些具体的值,看看有什么结果 当 时,有 当 时,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