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邦成功之路与企业经营之道管理一.pdf
8页刘邦成功之路与企业经营之道管理一一、勇于舍弃旧产品开发新产品刘邦在起事前是秦朝泗水的亭长,在秦朝亭长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按照通常逻辑要一步步向上攀登,官虽小但仍不同于民 如果说官职是刘邦的产品时, 刘邦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个产品没有前途,虽暂时有利可图但不应贪恋 所以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沛郡押送徒役去骊山时,看到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就当机立断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而亡匿芒砀山中,从此踏上了反秦之路反秦就是刘邦开发的新产品现代企业经常面临的一个两难选择就是改进原有的产品还是开发新产品刘邦舍弃官职起事就是放弃旧产品开发新产品这符合新产品开发的几个原则, 一是创新原则, 二是新产品开发必须以社会现有需求和潜在需求为依据,三是找准开发时机,提高开发效率古往今来世人皆向往仕途,刘邦舍弃仕途,就如企业把当下看来市场占有率高,但没有发展前途的产品舍弃二、精于捕捉市场机会抢占先机早在钜鹿鏖战之前,楚怀王就与将吏商讨西征,希望早日打入咸阳,推翻秦朝暴政,并且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封王”在项羽随同宋义出兵救赵的时候, 刘邦就开始西征了 刘邦西征避开秦朝主力部队,与各关隘和秦朝守城将吏约定投降条件,并留用原有的官吏,如南阳郡守投降后被封为殷侯。
这样刘邦基本没有遇到秦军顽强抵抗,顺利进军咸阳,实现了咸阳之约这是刘邦精于捕捉机会抢占先机的典范现代市场瞬息万变, 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善于捕捉机会,抢占先机市场机会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利契机,是市场上存在着未能满足的需求,市场机会具有普遍性、偶然性、消逝性、风险收益性的特征 “先入咸阳”是刘邦当时的目标,他根据这个目标制定了自己的进军战略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 日本电视机进军我国市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1979 年,中国放宽对家电的进口限制,日本电视机厂商就开始分析中国市场,认为中国人收入虽低,但有储蓄习惯,有一定购买力,存在很有潜力的黑白电视机市场于是日本电视机厂商制定了一套销售战略产品战略: (1)中国电压系统与日本不同,必须将 110 伏改为 220 伏; (2)电视机要有稳压装置;(3)要适应中国电视机频道情况,电视机耗电量要低,音量却要求较大;(4)要提供质量保证和维修服务 定价策略:考虑到当时中国市场上无其他进口品牌电视机竞争, 因此价格比中国国产电视机稍高这样日本厂商就把握住了机会赢得了先机,抢占了我国的黑白电视机市场三、善于战略收缩实施战略反攻刘邦进入咸阳后,听从张良计策屯军灞上,面对项羽的强势叩关,刘邦亲赴鸿门宴,表现出了极高的沉着与冷静,得以全身而退。
鸿门宴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领巴蜀及汉中地,并故意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为雍王、塞王、翟王,领关中地,以扼制刘邦刘邦忍气吞声接受封号,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表示再无意出兵,以麻痹项羽刘邦乘齐国之乱重返关中,后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公开声讨项羽,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楚汉之争,刘邦虽初战失利,但通过巩固后方,麻痹和瓦解项羽,最终迫使项羽陷入四面楚歌之境,最后以霸王别姬、乌江自刎而谢幕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就是善于战略收缩实施战略反攻的良好案例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 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 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首先要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要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平衡发展的客观进程,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老工业基地,把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为国有企业跨世纪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到 2010 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 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国有企业的战略收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自2009 年以来,中粮控股蒙牛,山钢重组日钢,山西煤矿兼并重组等都是 “国企崛起”的明显标志, 这是国企战略收缩后市场竞争力增强的表现,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产权组合的双赢博弈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很重要高祖置酒洛阳南宫,上曰: “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擒也群臣说服汉高祖南宫论三杰,见解之精辟,令人叹服,作为千古佳话而广为流传这是刘邦论得天下之道的经典表述刘邦可谓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能手企业的品牌、策略、营销、公关等,都需要靠人去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企业的生存与持续发展,最根本的任务是为适当的工作岗位寻找合适的人选,实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人事相宜,并且该岗位能够使员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
首先, 积极开辟吸引人才的渠道:对于人才引进的渠道进行细分,并针对不同的候选人群体设计不同的策略欧莱雅的战略性招聘就是很好的例证, 欧莱雅从一开始就将其参加对象锁定为全球顶尖的 MBA,保证了参赛者的素质和能力,而通过激烈的竞争和层层地选拔,在商业策略竞赛中脱颖而出的优胜者无疑是精英中的精英,欧莱雅从这样的群体中挑选其未来管理人员的预备队,无疑保证了候选人的素质其次,引进新的人才选拔方法从对学历、技能和经验的审核,发展到有针对性地测评本企业需要的特定素质欧莱雅是较早通过全球商业策略竞赛的方式,在仿真的商业环境中来测试应聘人员的全面战略管理能力, 让企业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参赛选手的表现,判断其在未来工作中的潜力再次,培育雇主品牌在毕业生、求职者和潜在的候选人中树立良好雇主形象,为未来的人才争夺战建立优势最后,要灵活使用和管理人才要把人才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联系到一起, 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又要实施科学化的管理 IBM 的“人才培养,技能提升” ,为每个员工都准备了自己所需要、甚至是完备的条件和发展空间公司对员工提供管理和专业两种职业生涯发展渠道,使员工有多种机会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
如果一个员工想当经理, 在管理的道路方向发展, 公司就考察他是否有管理才能和培养潜力 如果有发展潜力, 就把该员工存入管理人才库,列入经理培训计划中去在培训过程中,还会给其一个具体的项目做,体会作为团队领导的责任、义务课程完成并合格者,在公司有经理职位空缺时, 即可以安排上岗 如果一个员工愿意并适合当技术专家,IBM 也为其提供发展空间,以便一级一级地向上发展当发展到一定级别并且带过新员工和在公司培训中教过课时,就可以去参加公司组织的考试,并进行答辩答辩合格者,获得高级技术专家的职级西方著名历史学家、 二十世纪的史学大师汤恩比评论:人类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凯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凯撒开创的罗马帝国旋即而亡,而刘邦却开创了长达400 多年的大汉文明 ,, 未来统一世界者应该是具有刘邦思想的人物,成功的企业家也应该是具有刘邦思想的人物参考文献:[1]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中华书局, 2007 年版[2]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管理科学》,2010 年[3]Gary Dessler, 曾湘泉编著:《人力资源管理(第10 版?中国版)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4]袁竹、王菁华:《现代企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5]【美】莫尔 ?克劳福德,安东尼 ?迪?毕尼迪托著,黄炜,李奇玮等译: 《新产品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