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蟹养殖技术问答.doc

72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19406527
  • 上传时间:2023-10-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32KB
  • / 7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河蟹养殖技术问答XXX1. 蟹有哪些种类?河蟹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族、方蟹科、弓腿亚科、绒螯蟹属绒螯蟹属的特点是:螯足密生绒毛,额平直,具4个额齿,额的宽度不超过头胸甲宽度的1/3该属在我国有4种,即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狭额绒螯蟹和直额绒螯蟹后2种不但个体小,产量也小,无经济价值;前2种个体大,产量也高特别是中华绒螯蟹,即我们通常称其为河蟹、毛蟹、螃蟹、清水蟹、大闸蟹和胜芳蟹等,其肉质好,个体大,生长比日本绒螯蟹快但二者的形态容易混淆它们的主要区别是:(1)中华绒螯蟹(图1)头脑甲明显隆起;额缘有4个尖齿,齿间缺刻深,居中一个最深;额角后方具6个疣状突起;前侧缘具4齿,第4侧齿小而明显;最末端一对步足的趾节(最末一节)呈尖爪状2)日本绒螯蟹(图2)头胸甲不明显隆起;额缘有4个尖齿,但中间两齿圆钝,外侧两齿较尖,齿间缺刻浅,居中一个最浅;额角后方具4个疣状突起;前侧缘具3齿,第4侧齿退化;最末端一对步足的趾节宽而扁中华绒螯蟹自然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沿岸各省的通海河流中,其中尤以长江中下游流域最为普遍而日本绒螯蟹自然分市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俄罗斯的库页岛、黑龙江河口、日本和朝鲜的北岸与东岸沿海河口及河流。

      3. 如何区分长江水系、瓯江水系和辽河水系的河蟹?湖泊中长江水系的河蟹成熟后个体硕大,背甲呈青绿色或黄绿色,腹部为玉白色,步足趾节淡桔黄色,刚毛呈金黄色,膏脂丰满,素有"青背、白脐、金爪、黄毛清水大闸蟹"的美称而池塘等小水体中的长江水系河蟹,一般个体较小,背甲呈墨绿色或黄绿色,腹部灰白或黑褐色,但其步足趾节仍为淡桔黄色,刚毛呈金黄色辽河水系的河蟹,就是在湖泊中饲养,其体色仍很深,背甲呈拷蓝色或青黑色,步足趾节为灰黄色,刚毛呈灰黑或灰黄色瓯江水系河蟹成熟个体背甲为较深的青黑色,腹部为灰黄色或黄褐色(水锈色),其步足趾节和刚毛颜色与辽河蟹相似此外,有一部分瓯江蟹可能是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杂交种,因其额齿、侧齿和第4步足在形态上与日本绒螯蟹相似2. 辽河蟹、瓯江蟹是否是中华绒鳌蟹?目前天然捕捞的蟹苗、蟹种或人工繁殖的亲蟹主要来自长江水系、辽河水系和瓯江水系人们普遍反映长江水系的蟹苗、蟹种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那么辽河蟹、瓯江蟹是否和长江水系一样是中华绒螯蟹?经有关专家鉴定,辽河蟹、瓯江蟹也是中华绒螯蟹,但由于其地域环境不同形成不同的地方种辽河水系的河蟹,受北方气候、饵料的影响,成熟期迟,多在第三年秋天达到性成熟。

      将辽河水系的蟹苗、蟹种运至长江流域饲养,由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饵料丰富,其蜕壳次数减少,到第二年秋天就已成熟,因此个体小,一般仅75~100克瓯江水系的蟹种比长江水系的河蟹性腺发行快,成熟早,因此其生殖蜕壳也早,个体就较小据湖北水产工作者统计,在同一湖泊中养殖,长江水系河蟹成蟹平均体重可达209克,而瓯江水系河蟹平均体重为125~l50克4. 河蟹在水中究竟是穴居还是隐居?河蟹在水体中既可过穴居生活,也可过隐居生活这主要视当地的生态环境而定,其目的都是为了躲避敌害在饵料丰盛、水位稳定、水质良好、水面开阔、水生植物丰富的草荡中,河蟹一般均隐蔽在水草丛和底泥中,过隐居生活在有潮水涨落的河川、湖泊里,河蟹一般是挖洞入居蟹穴位于高低潮水位线之间,蟹洞呈管状,断面为椭圆形,底部不与外界相通,洞长0.2~0.8米,穴道和地面呈10~20度的倾斜,洞穴大小与河蟹个体大小有关从养殖角度看,隐居的河蟹比穴居的生长快,体色好,腹部颜色白,也容易捕获因此人工养殖水体要提供河蟹隐居的生态环境,以促进生长,提高河蟹的品质5. 河蟹通常喜食哪食物? 河蟹为什么耐饥饿?河蟹为杂食性甲壳类动物性食物有鱼、虾、螺、蚌、蚯蚓及水生昆虫等;植物性食物有浮萍、丝状藻类、苦草、金鱼藻、菹草、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凤眼莲(水葫芦)、喜旱莲子草(水花生)、南瓜等;精饲料有豆饼、菜饼、小麦、稻谷、玉米等。

      但在一般情况下,水草等食物较易获得,故在自然环境中,其胃内食物组成常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河蟹不仅食量大、贪食,而且消化能力强这是由于河蟹除了用第三对顿颚足进行切割和研磨外,其胃内还有一个背齿、二行侧齿和二块枕骨状板共同构成研磨食物的器官,称胃磨因此对食物的加工较彻底,其消化吸收较好饱食后多余的养料贮藏在肝脏中(即所谓的蟹黄)因此它的耐饥能力也是很强的,长达一个月不吃食也不致饿死水温在5℃以下时,河蟹的代谢水平很低,摄食强度减弱或不摄食,在穴中蛰伏越冬6. 为什么说河蟹是横行霸道的动物?河蟹的横行是由其4对步足的膝状关节和斜形关节的构造所决定的;论其霸道,除了在形态构造上具强大的螯足用以捕食、碎食与抗御敌害外,主要是由河蟹的生活习性所决定河蟹的食量很大,消化能力强不仅十分贪食,而且还有抢食、好斗的天性特别是在投喂动物性饵料时,为了争夺美味可口的食物而互相格斗在交配时,几只雄蟹为了争夺一只雌蟹而全力格斗,直至最强的雄蟹获得雌蟹为止当抱卵蟹缺乏食物时,雌蟹常取食自身腹部的卵来充饥人工育苗阶段,当饵料缺乏时,刚蜕皮的大眼幼体则大量残杀7. 为什么有的河蟹螯足或步足之间大小相差很大?河蟹的左右螯足或步足大小差异很大,这是其自切再生的结果。

      当河蟹受到强烈刺激或机械损伤,或在蜕壳过程中蟹足蜕壳受阻蜕不出来时,常会发生丢弃自己蟹足的自切现象河蟹自切是为了求得生存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其自切断肢有固定的部位,折断点总是在附肢基节与座节之间的折断关节处这里有特殊的构造,既可以防止流血,又可以从这里再生新足这就是河蟹的自切再生术河蟹断落1~2个蟹足,并不影响其生命,数天后在断处会长出一个半球状的疣状物,继而延长成棒状蟹足新生的肢体比原来的肢体细小,功能相比也有所降低但再生现象只有在蟹种进行生长脱壳阶段存在,成熟蜕壳后,河蟹不再蜕壳,再生能力就消失了8. 为什么说河蟹是"攀高能手"?河蟹的攀高能力很强,其爪尖锐而有力攀高时,常将一侧步足伸直,趾尖抓住防逃设备的凹凸不平处或缝隙,另一侧步足弯曲,趾尖扣住地面,随者两侧步足的伸直或弯曲,河蟹就缓慢而谨慎地向上攀登而仔蟹、幼蟹依靠其步足刚毛上具吸附水,能在潮湿的玻璃板上作垂直爬行河蟹一旦达到性成熟,就要进行生殖洄游,河蟹会想方设法翻越防逃设备,翻闸越坝因此人工养殖河蟹必须提供适于河蟹栖息的生态环境,并配备良好的防逃设施,否则河蟹将逃之夭夭9. 为什么河蟹在生长期必须蜕壳?河蟹的生长过程总是伴随着幼体的蜕皮或幼蟹的蜕壳而进行的。

      这是因为河蟹是节肢动物,具外骨骼,外骨骼的容积是固定的,当河蟹在旧的骨路内生长到一定阶段,积贮的肌体已发展到旧外壳不能再容纳时,河蟹必须蜕去这个旧"外衣",才能继续生长将要蜕壳的河蟹,背甲呈黑褐色,停止摄食,选择安静隐蔽的浅水处进行蜕壳蜕壳开始时,头胸甲与腹部之间的侧板线产生裂缝,蟹背隆起,裂缝加大,束缚在旧壳里的头胸部先蜕壳而出,然后腹部向后退缩,使两侧肢体不断向中间收缩摆动,最后脱出旧壳10. 河蟹一生蜕几次壳(皮)?河蟹一生从卵中孵出的I期 状幼体到最后一次蜕壳大约需蜕壳(皮)18次通常将 状幼体逐步变态到大眼幼体,大眼幼体再变态为I期仔蟹,这一阶段称为蜕皮;I期仔蟹开始则称为蜕壳河蟹蜕壳(皮)与生长的模式详见表l蜕 壳(皮) 名 称 标准体重 生长阶段卵孵出 I期蚤状幼体(Z1) 0.13毫克第1次蜕皮 Ⅱ期蚤状幼体(Z2) 0.27毫克第2次蜕皮 Ⅲ期蚤状幼体(Z3) 0.5毫克 蟹苗阶段第3次蜕皮 Ⅳ期蚤状幼体(Z4) 1.0毫克第4次蜕皮 Ⅴ期蚤状幼体(Z5) 1.8毫克第5次蜕皮 大眼幼体(M) 5.0毫克第6次蜕皮 I期仔蟹 10.0毫克 仔蟹阶段第7次蜕皮 Ⅱ期仔蟹 20.0毫克 (发 塘)第8次蜕皮 Ⅲ期仔蟹 50.0毫克第9次蜕皮 幼蟹 0.15克第10次蜕皮 幼蟹 0.30克 幼蟹阶段第11次蜕皮 幼蟹 1.0克 (一龄蟹种培育)第12次蜕皮 幼蟹 3.0克第13次蜕皮 幼蟹 10.0克第14次蜕皮 幼蟹 25.0克第15次蜕皮 黄蟹 50.0克第16次蜕皮 黄蟹 100.0克 蟹种阶段第17次蜕皮 黄蟹 150.0克 (成蟹饲养)第18次蜕皮 绿蟹 250.0克表1 河蟹蜕壳(皮)与生长模式11. 什么叫蚤状幼体? 蚤状幼体有什么特点?刚从蟹卵中孵出脱离母体的幼体,外形象水蚤,故称蚤状幼体,用符号"Z"表示。

      蚤状幼体分为五期,其发育顺序及各期形态见图3图3 河蟹各期蚤状幼体形态河蟹胚体出膜进入海水中的幼体为I期蚤状幼体(Z1),以后经过3~5天蜕皮一次,由Zl变为Z2、Z3、Z4、Z5蚤状幼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两个部分头胸部近球形,具一背刺、一额刺和二侧刺,一对复眼腹部狭长,尾节分叉蚤状幼体只能在海水中生活(盐度为8‰~30‰,以20‰左右为佳)蚤状幼体具强烈的趋光性和溯水性,前期常浮游于水的表层,后期多沉于水底蚤状幼体离水不久即死亡蚤状幼体的食性为单细胞藻类、轮虫、蛋黄、卤虫无节幼体、卤虫幼体、豆浆、豆腐、蛋羹等,并有以大吃小、相12. 什么叫大眼幼体?大眼幼体有何特点?第Ⅴ期 状幼体经3~5天生长后,蜕皮即变态为大眼幼体,俗称蟹苗其体形扁平,胸足5对,腹部狭长,头胸甲上的刺均消失,额缘内凹,眼柄伸出,末端着生腹眼,故称大眼幼体(图4)图4 河蟹大眼幼体形态大眼幼体呈龙虾型,既可游泳,又可爬行它有较强的游泳能力,游泳速度较慢,在河口每天可上溯约30公里左右大眼幼体具较强的趋光性、溯水性和趋淡性对淡水水流较敏感,往往溯水而上,在河口形成蟹苗汛期大眼幼体可用鳃呼吸,离水后保持湿润可存活2~3天,这一特点为蟹苗干法运输提供了方便。

      大眼幼体适合于河口咸淡水(盐度为5‰~7‰)中生活,它已具备较强的渗透压调节能力,因此经暂养调节,能适应淡水生活大眼幼体具大螯和口器,杂食性,可主动捕食大型浮游动物互残杀的现象人工养殖13. 什么叫仔蟹?仔蟹有何特点?大眼幼体蜕皮后变成蟹形小蟹,其雌雄外观已可判别,此时的小蟹称为仔蟹(图5)仔蟹依靠步足爬行和游泳尽管仔蟹外形与河蟹相似,但此时其头胸甲长度大于宽度,过隐居生活,而且仍喜欢在咸淡水(盐度3‰~5‰)中生活以后每隔5~7(天)大蜕一次壳,经二次蜕壳后,到Ⅲ期仔蟹时(一般每公斤1.6万~2.4万只),其头脑甲长度才小于宽度,外形与成蟹相似,并开始挖洞穴居,而且它只有在淡水(盐度在0.5‰以下)中才能正常生长因此,我们把大眼幼体蜕壳3次,列为仔蟹阶段,包括I期、Ⅱ期和Ⅲ期仔蟹这一阶段在自然情况下是由河口上溯到淡水,即由咸淡水转为淡水的过渡阶段;其生活习性也由浮游转为隐居再开始挖洞穴居;其盐度也由咸淡水逐步过渡到淡水;其食性由食浮游动物逐步转化为以水生植物及有机碎屑为食仔蟹阶段按生产季节、养殖的特点和性质来看,它与鱼苗养成夏花相似生产上又将这一阶段称为扣蟹(像衬衫纽扣一样大小)养殖。

      时,应防止发生几代同堂的现象14. 什么叫幼蟹?幼蟹有何特点?幼蟹即由Ⅲ期仔蟹饲养到年底或翌年春天的蟹种,一般的出池规格每公斤50~200只幼蟹外形与成蟹相似,其个体生长快,蜕壳次数多,新陈代谢水平高,要求水草丰富、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环境幼蟹群体间个体生长差异十分显著,在自然条件下,同月龄的幼蟹,个体相差200倍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容易因缺乏食物而自相残杀或因水域环境条件差,因积温过高,因营养过剩而造成性早熟,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下降在生产上这一阶段称为一龄蟹种培育,相当于夏花鱼种养成冬花或春花鱼种15. 什么叫黄蟹?什么叫绿蟹?两者如何区别?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